平时看一些家庭伦理剧,常常会被气到:

纳闷怎么会有父母可以如此偏心,不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吗?

诧异亲兄弟竟变仇人,不都说骨肉亲情,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吗?

最不能理解的是,无论剧里的一家人之前吵得多凶、闹得多僵,即使是看剧的观众也都支持他们断绝关系,谁知剧终时竟不约而同地握手言和、其乐融融了?!仿佛前面那些气都白生了。

家长里短的电视剧(那些家长里短的剧)(1)

不过气完了,冷静下来想想,家人之间就算有再多的矛盾、再深的仇恨,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会慢慢和解。毕竟,家是每一个人的根。如果根没了,那人也会变成漂泊无依的浮萍。

《都挺好》:那些作、那些伤,都在遗忘里消弭

电视剧《都挺好》里有个作天作地的苏大强,集齐了重男轻女、赡养老人、亲戚来往、黄昏恋、买房等家庭话题。

苏明玉作为苏家最小的孩子,本应该被宠着长大,可却因为苏母的严重偏心,早早离家独自打拼。好容易出人头地、事业有成了,大包大揽完母亲的丧事后,还得出面解决父亲的作天作地、花样无理要求。两对哥嫂也不省心,不帮忙分担反而各种拖后腿。正常人碰上这么奇葩的一大家子,估计都会撒手不管、老死不相往来。

原生家庭可以说是苏明玉无法摆脱的宿命。苏母活着时,她是可有可无的多余人,是家里的拖累,随时可以牺牲;苏母不在了,留下一大堆烂摊子:父亲住在二哥家不舒心,找她调解;给父亲买房缺钱,找她出钱;大哥失业找工作,她托人解决;父亲黄昏恋遇到骗子,她当恶人搅黄;就连对她大打出手的二哥,也是她出面搞定了使绊子的上司,才让二哥顺利找到新工作。

家长里短的电视剧(那些家长里短的剧)(2)

从小到大从没体会到家庭温暖的苏明玉,以德报怨,帮自私的苏家人摆平了大大小小的糟心事,却没落什么好。最后一集就因为老年痴呆的苏大强给女儿买学习资料,苏明玉就轻易选择了原谅,大团圆结局了。

这根本不合常理啊。可是深思却也在情理之中。苏明玉最缺、最盼的,无非是家人的关爱。当健忘的苏父,还记得她曾经的一个小小的要求,这深埋记忆、终于诉诸行动的一点父爱就足够温暖她多年孤苦的心了。

她之前那么多次想不理不管,却每次都有求必应,内心真正需要的也只是父兄能把她当成苏家人。她太缺爱了,缺少到一本资料、一句道歉就能温暖、治愈她被家人弄得伤痕累累的心,让她在外流浪多年的身心回到家庭的怀抱,找到一个温暖的港湾。

《爱的厘米》:亲情始终有,只是失了分寸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在《爱的厘米》里,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关家有重男轻女、经济上啃小的父亲,懦弱无能、袖手旁观的母亲,不务正业、一心啃老坑姐的弟弟,就连同父异母的大姐婚姻生活也是暗藏危机、坎坷;

徐家则有捆绑式母爱的单亲妈妈,多年未见、难以相认的亲生父亲;

关雨晴闺蜜王灿家是母亲把离婚、结婚当家常便饭,动不动就给她换后爸;

徐清风的好哥们张燃家有个拿着儿子的血汗钱炫富散财的虚荣爸爸;

弟弟关震雷的女朋友李贝有一对宠溺女儿、不明事理的父母。

看一圈下来,每家都有不给儿女省心的家长。

这部剧可以说是集扶弟魔、妈宝男、啃老族、单亲家庭、独生子女、婆媳关系、婚外情等多重狗血元素于一体。可是能怎么办呢?既然摊上了,只好去面对,然后一点点解决。

好在难能可贵的是,处于弱势、被索取强求的子女没有一味接受、退让,强势、糊涂的父母也不是固执到底、冥顽不化,双方有争吵、有冷战,但最终相互妥协、理解,在亲情与爱情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家长里短的电视剧(那些家长里短的剧)(3)

他们的可爱,在于始终把家放在第一位,只不过模糊了亲情的距离,太近或太远,从而造成了各种家庭矛盾。好在对家人的爱始终都在,找到了所有矛盾的症结所在,最后的原谅、拥抱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人间真实:相依相伴,有笑有泪,才是家的常态

和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一样,哪家也都有哪家的烦心事,一家人难免马勺碰锅沿。家庭和亲情,在国人心目中是特殊、重要的存在。血终究浓于水,再多、再深的矛盾,有时候只要一方低低头、示示好,就又能和好如初。

老家有一对打架下狠手的亲兄弟,一个把另一个打到住院病危,导致两家人不说话、不联系,仇到连乡亲都不如。可时隔多年以后,两家人不知是谁先低头讲和,又开始没事一样的相处。

从这个角度来说,家,是可以包容一切的地方。这样来看,电视剧里一家家上演的分分合合,不正是这万千俗世的真实状态吗?

家长里短的电视剧(那些家长里短的剧)(4)

家,从来不是讲理的地方,永远分不清是非对错。她有时像阳光,可以温暖人心;有时像利刃,伤人最深最狠。但只要有爱,家才是家,就不会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