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HR限定精彩栏目《北森公开课》第一期正式上线,超过1300位HR朋友们积极报名参加,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首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的是OKR敏捷绩效管理创始人、多本现象级绩效畅销书作者、从世界500强高管到中国OKR第一人 姚琼老师为大家带来《OKR敏捷绩效管理》!

为了让大家能更好理解吸收老师的分享内容,小编特地将姚琼老师的演讲内容整理成文章以及思维导图,接下来就请大家一睹为快!

注:点击文章尾部“阅读原文”可观看直播回放

在过去20年我和大家是同行,一直在人力资源这个领域工作。在近几年的时间,我把自己的研究范围放在了OKR,放在了绩效管理上面,所以希望跟大家有更多的一些分享。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以下内容:

最靠谱的okr制定流程(3500字案例详解一文获取OKR的实操指南)(1)

01

传统绩效管理 VS OKR绩效管理

目标管理是由彼得·德鲁克老先生在1967年的时候提出来的,他在工业化革命时代提出了“目标管理”这样一个非常伟大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目标管理的方式和内涵也在不断丰富。

最靠谱的okr制定流程(3500字案例详解一文获取OKR的实操指南)(2)

大家看到目标管理的工具一路发展过来,在保持共性中不断迭代。而且这几个工具,也可以组合使用。

在过去的十年间,很多公司都进行了绩效管理的变革和创新。比如微软在2014年取消了传统的绩效管理的考核制度,取消了强制分布;GE在2015年取消了末位淘汰,埃森哲和德勤这样的咨询公司,也设计了创新的绩效管理制度。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提出“敏捷”这个概念,敏捷其实来自敏捷开发,叫Agility Development。敏捷开发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什么?是迭代。

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是1月1号设KPI指标,12月31号考核。

问题在哪里?

KPI它比较适用于一些重复、简单,不太变化的工作。但现在很多工作是多变的、创新的,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的KPI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这种变化,所以我们需要新的工具,需要敏捷迭代。目标设定不断迭代,可以是月度的,可以是季度的,这样更能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

第二,KPI考核主要是由经理来判断,容易出现考核偏差,有的经理手紧,有的经理手松,打出来的分数员工并不满意。

另外最关键的是什么?员工认为考核是一种惩罚,并不喜欢,而是消极对待考核,没有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这个就是传统绩效管理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我在跟很多企业沟通的时候,他们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大家都纷纷在寻找变革的路径。

02

OKR敏捷绩效管理模型的4步曲

我的这个模型是在传统绩效管理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一个迭代。大家知道传统绩效管理的话一共有4步曲,而我这个也是4步曲,只不过在每一步我都赋予了它新的能量。

第一步,目标设定。用OKR来替代原来的目标管理设定模式,工具是OKR;节奏更加敏捷,至少需要按季度设定目标。

第二步,过程管理。在KPI年代过程管理是被弱化的,在这个模型里要强调过程管理。过程管理需要由经理实现持续的反馈和教练,和员工进行持续沟通,这样才能真正把绩效管理做到位。

第三步,考核薪酬。

第四步,激励与认可。在创新激励里面,我鼓励大家做OKR的激励,就是全员的激励。

最靠谱的okr制定流程(3500字案例详解一文获取OKR的实操指南)(3)

这是我设计的一个模型,这个模型里面有很多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当然我们今天的重点主要谈谈OKR。我希望通过这个模型去推动整个绩效管理的变革,从重视考核到重视员工的发展,从重视执行到重视沟通。

这个模型的管理重点是什么?

沟通。我认为沟通是OKR敏捷绩效管理模型的灵魂所在。没有沟通,这一切就没有意义和价值了。

OKR从硅谷开始盛行,从英特尔传到了谷歌,从谷歌传到了各家公司,前几年OKR传到了中国,中国第一批使用OKR的公司是科技公司在用,第二批是金融公司,然后制造业、创业公司都在使用。

OKR作为一种目标管理工具,其实是适合任何公司的。因为任何公司都有目标。当然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创新公司它变化比较快,可能更加适应一些。传统企业尤其在转型变革的时候也是非常适合的。

有同学会问什么部门最合适,如果公司比较小,比如说只有50个人,可以全员使用;如果公司较大,比如说有几千人,我推荐试点。试点一般我们会选择研发中心、创新中心,或者选择项目组也是可以的,或者哪些部门KPI不太好衡量的,也可以使用。

03

OKR与KPI的区别以及6大特点

经常有朋友问我,OKR和KPI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就我而言,从本质来看,这是两个工具。KPI是考核工具,OKR是管理工具(自我管理、目标管理和沟通)。

最靠谱的okr制定流程(3500字案例详解一文获取OKR的实操指南)(4)

而且这两个工具并不是互斥的,比如说我用OKR来做管理,用KPI做考核,这也是一种模式。

下面我们分享一下谷歌用了20年的OKR的6大特点:

1、OKR最好人人使用,从董事长、总经理开始到普通员工。为什么?all in的话,大家更容易对齐目标。

2、OKR强调的是聚焦和优先级,所以数量不要太多。举个例子,你的OKR是季度的话,最好是3个目标,每个目标有4个关键结果支撑,我把它称之为叫3×4,不能写太多,因为它突出的是什么?重点工作,不是所有工作,请大家记住,less is more,少就是多。

3、必须要符合SMART原则,必须要量化和挑战。目标可以是定性也可以定量,但是KR一定要符合SMART原则。

4、设定目标时,需要有一定挑战性。当然这个挑战性需要和领导要达成一致意见。

5、OKR是透明的。通过软件实现目标透明,这样信息更加畅通,沟通的成本更加低,此外通过这种透明化也有利于驱动员工积极性。

6、OKR的打分是自我评价,不是考核评价。0.3分表示不及格,0.7、0.8表示完成得不错,一般很少有直接打1分的情况。打分是为了复盘,打分不影响薪酬,也不是考核,这个需要大家记住。

04

OKR“四步走”操作地图指南

第一步,企业的最高负责人一定要认可OKR,相信OKR理念。OKR不是一个HR工程,而是一个一把手工程。领导需要相信并且学习,要懂得OKR的精髓,然后授权HR去推广。当然可以选择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第一步成功的话,项目就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中层经理要学会用OKR,需要进行培训,同时他们还需要指导员工去学习。所以中层经理承担了推动OKR实施的非常重要的角色。

第三步,HR部门需要成立一个OKR推广小组,把业务部门和HR拉在一起,我们还可以在业务部门寻找OKR推广大使,让他们来助力OKR的推动。

OKR推动需要两个措施:第一个是OKR本身的激励措施;第二个是OKR考核方式的迭代,要用新的方式去考核。同时,企业文化也要跟上。

第四步,还需要持续对员工进行宣导和培训,要让员工真正认识到OKR是对他有帮助的,然后我们再去让员工来设定自己的工作OKR,经常和领导进行沟通、进行交流。而且OKR不仅仅可以用在工作上,员工还可以设定学习OKR,职业生涯的OKR,健身或其他爱好的OKR等。

这四步如果都做好了,从上级到中层、到OKR推动小组以及员工四位一体合力推动OKR,才能真的做好OKR。

05

大型集团企业的OKR落地案例

2018年,我帮助某大型集团企业的创新中心和研发中心进行了OKR的咨询项目,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为创新中心顺利地导入了OKR体制。

项目流程

进行前期调研:了解现有的绩效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

给出落地方案

进行员工培训:通过培训,我们所有的中层经理,所有的员工彻底了解了什么是OKR,什么是真正的创新的绩效管理制度。在这个中间我们还辅导了一批经理成为OKR教练、OKR培训师。他们在内部进行分享,内部进行培训和辅导,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OKR实际导入:经理制定OKR之后,通过共创会把OKR层层落实到每个员工。

设计激励制度:依据现有的考核制度,我们重新设计了新的激励制度,我把它称之为叫OKR敏捷绩效管理制度。

经过半年时间,这一轮试点非常成功,所以从2019年到今年,这个大型集团企业开始进行OKR项目的全面试点和推广。

接下来,我给大家重点介绍流程中大家最感兴趣的一点:考核制度如何迭代。

他们的考核制度其实走的就是两条腿,KPI加OKR的一个融合。企业原本考核方式是年度KPI,需要签订绩效合约,年底考核之后再发奖金。

我们是通过季度OKR加年度KPI的方式进行管理,整个OKR就是作为一个工作表现融入到KPI最后的考核当中。

通过季度的日常目标管理和跟踪,我们有一些小的激励叫季度奖金包。季度奖金包会根据员工OKR对组织的影响度和贡献度来进行评定和发放。

年度的考核还是用KPI,KPI考核之后参考OKR进行校对,你也可以把OKR想成是KPI的一个加分项,KPI的一个调节要素。

所以这样子我们就非常巧妙的把OKR嵌入到了KPI的一个考核。过程管理我们用季度OKR,结果考核我们用年度KPI,做一个整合,我认为是两条腿走路比较完美的一个模式。

OKR其实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方法和工具,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能帮助大家设定各种目标,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OKR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可以用它来设定你的人生目标,它能帮助你思考:你究竟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究竟想怎么样度过你的一生?

推荐大家都去学习了解OKR,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