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太常引 浣溪沙(最是人间惆怅客)(1)

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的才华最为出众,很受苏轼赞赏。可是,另一方面,也因为这份才华,他受苏轼牵连最多,屡遭贬官,遭遇很是辛苦。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秦观的词作中总是有一种难言的哀愁,有一点点低沉,有一点点讲不出的愁绪。

与苏轼相比,秦观的哀愁是内敛的,是隐藏在心中的,是无法讲出来的。所以,秦观的词作永远不可能形成像苏轼那样悲壮的风格,而是始终笼罩在一股淡淡的忧愁里,让人莫名伤感。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好,这恰恰反映了他的独特风格。

太常引 浣溪沙(最是人间惆怅客)(2)

在秦观所有的代表作中,有一首词作流传最广,如梦似幻,惊艳千古,写尽世间最难言的哀愁。它就是《浣溪沙》:最是人间惆怅客,一缕闲愁,道不尽岁月悠悠!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对某些词学家来说,这首词不太工整,并且没有用到典故,用语直俗,不算是一首佳作。可是,对很多读者来说,它真的非常美丽,无论是遣字造句,还是思想内容,都能够让人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感动。从这个角度而言,它绝对算得上一首绝妙好词。

太常引 浣溪沙(最是人间惆怅客)(3)

整首词意境唯美,如梦如幻,讲述了词人内心非常微妙的一种感受,一种闲愁,一种无事的状态。上片首句“漠漠轻寒上小楼”,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个事情。天气有一点儿寒冷,淡淡的,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词人用“漠漠”来形容“轻寒”,传达出了生命体验中一种淡淡的迷失的状态。

“漠漠”无论从发音、形态,还是内涵,都有一种不清楚的感觉,就像词人的愁绪一般,没有缘由,讲不清道不明,所以他只能默默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什么是“无赖”呢?就是无论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来,有点慵懒,有点无聊,不知道要做什么。

太常引 浣溪沙(最是人间惆怅客)(4)

何谓“晓阴”?就是一种阴沉沉的天气,既不晴朗也不下雨,会让人有些沉闷。这样的天气,人自然会有些“无赖”。这个“无赖”既是指人,也是形容天气。“似穷秋”,好像秋末的感觉,淡淡的。在这一句里,词人把一个不像感觉的东西写出了感觉,真是巧妙。

这一句其实很让人感动。因为它写出了我们生命中常见的一种情况状态。很多时候,你会莫名其妙产生一种心情,这种心情很怪,既不晓得怎样去说明它,也不知道怎样去用文字表达它,就像“晓阴”的天气一样,淡淡的,莫名其妙的,难以捉摸的。

太常引 浣溪沙(最是人间惆怅客)(5)

淡烟流水画屏幽”,在宋朝,人们常常用屏风来分割房间,上面通常画有山水。所以词人看到的“淡烟流水”是屏风上的画,非常雅致,非常的素淡。词人始终呆在自己的房间中,有一点烦闷无聊,有一种沉湎、耽溺的状态,仿佛生命始终局限在一个地方,不能扩展出去。

下片“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秦观很经典的一个名句,刻画出了一个十分慵懒唯美的情境。设想一下:春天要结束了,你看到花谢了,花瓣就这样一直在细雨中飘着。你看得发呆,很想去形容它,可是又不知道怎么形容。此时,你会突然发现,这一句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太常引 浣溪沙(最是人间惆怅客)(6)

“飞花似梦”,“细雨如愁”,春天的细雨,好像有,又好像没有。它和愁本来是没有关系的,可是雨和细有关,和丝或像丝一样的东西有关。李商隐说“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后主说“剪不断,理还乱”,都是以丝喻愁。而秦观再一次用丝来形容愁绪,再加以飞花般的梦,真是让人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最后,词作以“宝帘闲挂小银钩”作结,让整首词显得越发摇曳多姿。词人沉浸在一种若有若无的、轻轻淡淡的闲愁之中。不经意间,他瞥向已经高高挂起的窗帘外面。此时,烟雨蒙蒙,花飞花落,这个人间惆怅客又多了几分哀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