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退捕上岸

“最美渔村”转吃“文旅饭”

江苏文旅绘画(团队调研渔文化产业社区沿江村)(1)

起始 / START

为了进一步研究实践乡村文旅资源转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2022年8月8日~9日,南通职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天宫画师”乡村振兴促进团再次前往扬州,对李典镇沿江村进行走访调研,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沿江村,是扬州地区最大的专业渔村,也是江苏长江段少数几个人口规模突破400户、捕捞证近200张、渔业从业人员近400人的大型渔村。2019年底,沿江村响应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国家号召,完成了渔民上岸工程。今年,江苏省首个渔文化产业示范社区在沿江村正式开建,这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意义,也是乡村振兴局部综合开发的新示范、新试点。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天宫画师”团队成员再次回到沿江村,通过对村民实地走访,分别对村民及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调研特色本土文化主题墙绘对于带动旅游业的效果及市场需求的发展动态,探寻“农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新范式。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62份。

/ 以“旅”为起点

“鱼戏莲叶间、人戏画中鱼”,行走在乡村道路上,就好似在画中游。走进沿江村,映入眼帘的就是满村的“渔文化”特色主题墙绘。据介绍,长江禁捕、渔民上岸之后,小渔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的房屋日渐破损。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左涛作为南通职业大学成功校友,带领着“天宫画师”团队20余名画师,根据不同村民房屋墙体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渔文化主题图案,总共为沿江村画了近200幅墙面,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经过“美化”后的沿江村,在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留念。

江苏文旅绘画(团队调研渔文化产业社区沿江村)(2)

江苏文旅绘画(团队调研渔文化产业社区沿江村)(3)

江苏文旅绘画(团队调研渔文化产业社区沿江村)(4)

江苏文旅绘画(团队调研渔文化产业社区沿江村)(5)

本次回访,天宫画师团队成员仔细检查墙绘的保存情况,仔细记录了墙绘周边植被由于季节变化而产生的形态变化情况,拍照留记录,现场讨论部分破损的墙体彩绘的修补方案。同时,也在沿江村测算三期墙绘的预估面积,并实地讨论设计方案。据王永来书记介绍,沿江村里打算以此为契机,吸引更多附近城市居民来旅游,带动乡村游的产业发展。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色”的思路,全力抓好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打造集农家乐餐饮、民宿、垂钓、非遗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渔文化产业社区。

江苏文旅绘画(团队调研渔文化产业社区沿江村)(6)

/ 以“文”为亮点

为了避免乡村旅游缺乏特色亮点,资源同质化、产品单一、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深挖本土文化,策划文化主题,打造乡村特色名片,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沿江村墙绘之所以“火”了,是因为其特色所在,而非大众化、同质化。

江苏文旅绘画(团队调研渔文化产业社区沿江村)(7)

“哎呀,每每看到这些墙绘啊,总让我想起了往事。我们全部都是渔民,其他什么也不会,只会打鱼。我们以前的生活,就像墙上画的那样,织网、打鱼、修船、出江、丰收、归航……”回忆起过去的渔民生涯,周奶奶的眼里仿佛溢出了故事。在我们与村民的访谈中,我们得知,土生土长的渔民在上交了捕捞证之后,平时都是看着墙绘上的“渔景”追忆曾经的过往;他们也希望能通过墙绘将沿江村的历史铭记下去,让更多来沿江村旅游的游客了解渔民的生活。接下来,“天宫画师”团队还将对乡村特色名片IP进一步深入打造,开发周边文创产品,宣传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支撑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

/ 以“农”为焦点

现在的沿江村,开起了渔宴工坊、美食市集、田园咖啡店;废弃学校也被改造成江豚主题研发基地;3000亩养殖鱼塘及联名农产品预制菜的规划,让当季农产品、渔产品通过产地直送方式送到游客面前。

江苏文旅绘画(团队调研渔文化产业社区沿江村)(8)

“对于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你更希望销售哪类型产品”,这是我们本次针对村民调研问卷中的一题,得到了村民们广泛的畅所欲言。当季生鲜蔬果农产品、肉禽加工食品、农家菜餐馆、全年可销售的易于携带及保存的半加工特色预制菜等等,这些选项成为了村民们对于旅游带动增收的期盼。

江苏文旅绘画(团队调研渔文化产业社区沿江村)(9)

据悉,沿江村日后的建设规划是:进村入口处要新建游客服务中心,配套建设一座大型停车场;村子中间的河塘要整治成400亩生态休闲渔业体验区,增加栈桥、仿古亭台、廊架等设施;村部旧址要改造成农庄,推出渔家宴特色餐饮;启用渔港闲置的江鲜餐厅,建设水上娱乐项目活动中心;设立江豚观测点,开建生态研学线路等。

感悟 / END

通过实地考察及与村民访谈,沿江村的改造工程在保障渔民转产转业以及渔文化保护的基础上,探寻“农文旅”多元融合发展新范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拓了乡村振兴的特色道路;同时,借助渔文化产业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做好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规划。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也感受到村民的普遍忧虑,担心特色旅游“新鲜劲”过去之后,特色被其他乡村复制,沿江村的聚焦会减弱,影响发展。同时,村镇人口空心化的问题仍旧存在,产业发展相对单一、农文旅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多元融合、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都将成为我们下一步探讨及实践的重点。

江苏文旅绘画(团队调研渔文化产业社区沿江村)(10)

江苏文旅绘画(团队调研渔文化产业社区沿江村)(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