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河南才知道,原来林州话、信阳话、焦作话这么难听懂

“我勒乖乖来”、“去球吧”、“弄啥来”、“真得劲儿”……这些河南话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大多数人都能听懂,误以为河南话很好懂。去了河南才知道,原来这些河南话只是中原大地的冰山一角,听不懂的依旧听不懂。要说河南哪里的方言最难懂,还要看林州、信阳和焦作三地。

林州话是什么方言(去了河南才知道)(1)

河南话主要可分为三类,一类就是大家经常遇到的中原官话,通行于河南大部分地区,难度不高,基本上都可以听懂。其次是豫北太行山一带的晋语-邯新片,主要分布在济源、焦作、鹤壁一带。最后是豫南地区的江淮官话-黄孝片,主要分布在信阳。三种之间差别明显,难以沟通。

林州话是什么方言(去了河南才知道)(2)

林州,河南省县级市,由安阳市代管,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之处,太行山东麓。其境内风景美如画卷,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旅游区就坐落于这里。林州话有多难懂?安阳人表示听不懂,两地相隔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口音却有着天壤之别。林州话属于晋语系-邯新片-磁漳小片,慷锵有力,掷地有声,变音多,去声字多,经常省略词汇和变音,以至于晦涩难懂。举几个小例子,“桌了”是指桌子,“凳额”是指凳子,“秀子”是指老婆,“咯生儿”是指花生

林州话是什么方言(去了河南才知道)(3)

信阳,盛产毛尖天下闻名,山美水美生态美,可游玩可养老。之所以说信阳话难懂,是因为它与河南话不同。到了淮滨,你可能会觉得信阳话很简单要是到了新县,你就会明白信阳话有多难懂,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信阳话兼具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特点,又有鲜明的三者之间的过渡特征。境内不同区域又有着不同的方言,让人分不清到底是哪里的方言,自成一派。举几个小例子,“泥巴狗子”指泥鳅、“巴巴的”指故意的、“老鼓子”指公牛

林州话是什么方言(去了河南才知道)(4)

焦作,资源丰富,为中国煤炭大市,境内景点多,如神农山、青天河。焦作话很难懂,对于外地人来说就像是听天书,交流起来需要穿插手势才能勉强听懂一些。它属于豫北太行山一带的晋语-邯新片,由于太行山和黄河的阻隔,使焦作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形成了自己的语言文化特色。再加上明代人口大迁徙为焦作话增加了晋语元素,以至于难以听懂。举几个小例子来说,“夜鳖虎”指蝙蝠、“饭塞人”指烦人、“烧包”指卖弄、“黄会儿”指傍晚。

林州话是什么方言(去了河南才知道)(5)

方言之所以难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河南这几个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交通闭塞,受山川大河的影响,与外界联系不强,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文化,外地人自然听不懂。只不过现在是普通话的天下,大多数人都不再使用方言,像前些年到上海遍地都是上海话,近些年到上海满城普通话。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一种语言文化的没落,方言传承堪忧,甚至有一天会消失不见,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呢?

林州话是什么方言(去了河南才知道)(6)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