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常见大锅菜(如今变成青岛人餐桌的美食)(1)

说到“海鲜”,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青岛,因为它是一个旅游城市,三面环海、依山傍海、沿海一线各种具有典型欧陆风格的多国建筑,浓缩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红瓦绿树串成一片,成为中国最优美的海滨风景带和海内外著名的目的地。

背靠渤海湾,面向中国东海。丰富的海洋资源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一年四季海鲜“管够”。尤其是每年的秋天,长达5个月的休渔期结束,渔港码头里机器轰鸣,一艘艘十几米长的铁皮船,捕捞上岸来的各类海鲜堆满码头货车箱,新鲜、实惠、好吃,前来打卡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

冬季常见大锅菜(如今变成青岛人餐桌的美食)(2)

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的减少,海产品的价格呈现一个上涨趋势,就像市民常吃的海蛎子(生蚝)从10元3斤,涨到了10元2斤,甚至更贵。对于我们这样工薪阶层来说,目光不得不转向更廉价的海货。

海娃子鱼、红头鱼、蛤蟆鱼····。由于处理起来比较麻烦,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它的名字,更别说品尝了。这类鱼之所以很少见,是因为它价格比较便宜、季节性强、产量多不易储存,有很多捕捞上岸后会被送到工厂加工鱼饲料。

冬季常见大锅菜(如今变成青岛人餐桌的美食)(3)

画面中,这叫“红头鱼”。在江苏沿海人们也叫它“红娘子鱼”。它在海里游荡的时候,有两只漂亮的翅膀,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每年的11月份是红头鱼的汛期,一艘铁皮船能拉到上万斤,由于红头鱼不易储存,上岸后被海风一吹,颜色就会变暗不水灵,在过去它卖价才1块钱甚至几毛钱,深加工附加值低,所以很多就被送到加工厂做鱼饲料出口,在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附近,有不少养貂的个体户,他们常年将红头鱼用做貂的饲料。

冬季常见大锅菜(如今变成青岛人餐桌的美食)(4)

由于渔业资源减少,不起眼的红头鱼开始慢慢被人所接受,在冬季青岛集市上,3~4两一条的红头鱼卖价5块钱一斤,不少家庭主妇,在寒冬腊月里,买上10块钱的,搭配一块豆腐,加入少量油两面煎一下,水开小火慢炖十几二十分钟,炖煮出白色汤汁如同牛奶一样,盛到碗里加点香菜、葱末,鱼肉蒜瓣状一口尝到嘴里,汤汁浓郁而鲜美,营养滋润喉咙,是驱寒最佳食材。

冬季常见大锅菜(如今变成青岛人餐桌的美食)(5)

在码头上,不少渔民将其晒成鱼干,不过个人感觉,它的头大尾巴细,被晒成鱼干没有做汤吃到鱼肉,具体做法是把红头鱼洗干净,只留下鱼肉身体部分,撒上盐,放蒸屉上蒸熟,然后拿回来晾晒,晒干后抓着鱼身轻轻一抖,鱼刺就脱落掉,干鱼米就算晒成功了,夏季凉拌黄瓜时抓一把进去,据说味道不亚于海米。

冬季常见大锅菜(如今变成青岛人餐桌的美食)(6)

这鱼在渔民眼里不屑一顾,相比市面上其它鱼虾,它肉一片片的很结实,嚼咽在嘴里不时很鲜嫩,只适合熬汤炖豆腐,在九几年的时候,卖价只要7毛多钱一斤,如今已经涨到了5~6块钱一斤。青岛人爱吃海鲜,虽然鱼个头不大,但总的来说,码头上“捞上来就吃”,内陆人看到只有嘴馋的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