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我从今年必读书单里剔除了的,近年专注于亲子化育相关领域,我对家庭教育类方面书的阅读极其挑剔,尤其是网络大肆流行的那种,最被摒弃——孩子又不是工厂生产线上的批量零件,一个模子一个尺寸就能适用所有?这本书拿到手里读实在是个小意外。慎之先生最先推荐的是《发现母亲》,这本倒是感兴趣,上下册图文本,很有些深度和思考,年初拉进必读书目里准备下单的,可店家没货了。年中又得慎之先生推荐,很是雀跃,不谋而合的意思呀。星期天中午刚得点空儿,流火大太阳当头,一身汗的去绿地广场超市取书,却被店员告知售罄,说慎之先生表示非常抱歉且用心推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以替代。

瞄了一眼,艳黄色的封面封底印的满满当当,大热天的,瞧着就燥。把郁气摒了摒,顺手拿了本紫砂壶的专著翻翻,又翻了一本哲学方面的小辞典,都比这本有设计感有气场,有心空手去又不忍——慎之先生是多年敬佩的人,他用心推荐了,要不就看看?于是揣书返,顺道在柳湖公园后侧门那家捎带了遮光板,很是漂亮。爱车被暴晒的问题解决了,心情大好,一路哼着小曲儿进门,乘兴拆了塑封,看见封底上一句话,心忽地一颤,“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了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写这句话的是作者的一位老同学,老同学嘛,知根知底的,前八辈儿后八辈儿统统门儿清——“有点儿意思”,心说。

寻找教育之根是什么书(有哪一本专家的教育书)(1)

1、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

“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前言的标题。前言里有个短短的小寓言说,一位农夫得到一块玉,想把它雕成一件精美的作品,可他手中的工具是锄头。很快,这块玉变成了更小的玉,而它们的形状始终像石头,并且越来越失去价值——“当你得到一块美玉而你手中只有锄头时”,我的这个标题就是这小寓言中化来的。

作者尹建莉解析这个小故事时说,“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这解析,有点儿意思,但就尹建莉的这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书”而言,欠了点火候。这本书共七章四十八个小故事,包括每篇小故事前面的“温馨心语”和后面的“特别提示”,看起来都是在春风化雨的教大人们怎么样与孩子沟通、与孩子相处,以及“面对孩子时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如何无痕”(序作者朱旭东言)的最美妙境界。但,祁祁通篇从头到尾细细读来,所体验所觉知的,不只是尹建莉自己解析的这个意思,不只是让家长们把这本书当着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新华字典》随时遇到问题随时翻查,以之为仙家灵丹把自己孩子复制成尹建莉女儿那样16岁参加高考就取得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复制成个性品格方面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的卓著。

寻找教育之根是什么书(有哪一本专家的教育书)(2)

2、这本书真正的功效,在于对家长们的解构与重建

这本书真正的功效,在于对家长们的解构与重建。换句话说,就是彻头彻尾的给孩子们换个家长,把一模一样皮囊里头那个魂儿给换掉,把那颗心给换掉,把做事模式给换掉,把原生习性给换掉。套用那个小寓言说,就是把家长手中的锄头给又琢又磨大教无痕地弄成刻刀,磨刻刀的过程也是磨慧眼的过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磨锄成刀的过程也是“拆台”和“拂尘”的过程。家长们自己长成一棵觉悟的智慧树,家长们的心磨成一座光鉴的明镜台,照出的孩子能有差吗?差不了大码的。

世间家庭千千万,世间孩子万万千,有哪一本教育专家的教育书、哪一个成功父母的教育模式可以拿来复制的呢?没有。只有且只能把家长们解构、重建——不必论这种解构与重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解构就是放下锄头,重建就是磨成刻刀。正如尹建莉在第五章“做家长应有的智慧”中提到的,“让家长‘不管’孩子就如同让他们放弃孩子的抚养权一样刺耳和反感。”尹建莉干的最漂亮的事就是,长达335页的叙述,只是在娓娓的讲故事,讲她自己和女儿的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不刺耳、不反感,即便是最偏执的家长也会在某一段某一处欣然会心。比如尹建莉鼓励女儿圆圆一个人独自乘火车时候,好不容易女儿终于答应了,可到走之前又突然说,“你说的那么害怕,我都不敢走了!”尹建莉才意识到自己忧虑过度、过分渲染危险吓着孩子了,之后她反思说,“家长要鼓励孩子去独立地做一件事,首先自己不要满脸愁容和不放心。”哪个家长没遭过这样又想抓得更紧又想放手更远的矛盾和纠结呢?尹建莉细细絮絮道来,我们的矛盾、纠结以及心上积累久的尘突然就有了归处似的——哦,也有人是这样的啊,这样的大教育家也是这样的!于是我们就有了“拆台”的勇气,有了“拂尘”的动力——于是我们的孩子,就有福了。

寻找教育之根是什么书(有哪一本专家的教育书)(3)

3、本书的不足处不多,但不等于没有

本书的不足处不多,但不等于没有。比如前文提到的装帧设计,烂俗,过于迎合市场反倒使大多数想静心读质量书、虚心向深处学的家长在茫茫书海中失之交臂。比如第二章“写作文的最大技巧”这篇,小故事前的温馨心语说,“当一个人干一件事时,如果没有‘大技’只有‘小技’,他是干不好也干不出兴趣的。”这话对,真理样本的对。尹建莉在行文中列举了几个孩子的作文故事以及北大教育专家劳凯声先生的小回忆,以充分佐证她的提法,强调真正的好作文的“大技”在于“讲真话”。话是没错,理也端,但祁祁认为,这只是尹建莉作为一个写作者的文学角度的欣赏和建议,不客气的说,如今的学校作文包括高考作文,单凭讲真话就能拿到高分吗?所以说“小技”是必须的,是楼基,有此楼基打底,才能间或来些或转借或拼凑或掐头去尾的“真话”,以达“大技”之境。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不妨碍这本书中90%以上是精华中的精华,值得作为床头书,长久地细细地渡与读。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大语文教学探索及传统经典阅读推广。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plqiyun)

#图书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