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ZK?天价实战?就离谱
千人千脚,每双鞋都有适合的人,这里是最懂你的WEN鞋评,我是文胖。
本测评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购买建议。
如果你完全不想买国外的品牌,也完全不想看国外的产品测评。那么今天这双我借来的被很多人说是耐克今年目前最强的球鞋开箱 长测你就可以不用看了。而且我都不单独做开箱还拖了这么久了能说恰饭的人脑子是不是被开瓢了?真的是不想惯着。淦。
下面我们来客观的说一下这双鞋到底如何。
废话不说了基础信息如下:
基础信息:
尺码:US9.5 EUR43
发售价:1399
市场价:1579(43最低价)
重量:428克(43码)
穿着尺码:鞋楦偏窄偏小;
宽脚、高脚背需试穿
其实在之前nike就尝试了堆料的实战球鞋-NextBB,虽然脚感软弹并且有不一样的穿着体验,但是依旧成为了一代崴脚神器。目前的价格很多人都会选择作为出街或者跑步鞋。事实上不难发现耐克对于所谓的球鞋提供的安全性和保护性并不是重中之重,他们更在意的是提升运动表现。但对于我们大众消费者来说适应度是真的低。
而这双堆料的zoom gt cut 在刚开始折扣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了一双高出原价的实战鞋,这在往常真的想都不敢想。其实大部分原因就是在于这双GT cut无论是实战还是配置都是近年耐克的一双巅峰实战好鞋,同时这样的鞋型一定会让很多老鞋迷想到og的zk系列。
整双鞋是流线型的,后跟有着“GT”的字样。整双鞋采用了全掌ZoomStrobel气垫 全掌React鞋垫以及后跟Zoom。鞋面采用大面积网眼配合多层网布。中底和鞋面之间也加入了大面积不同形状的侧墙来提升鞋子的支撑属性。后跟这一块也是做了上翻的外置TPU链接。
鞋舌部分5组鞋带空,略少。鞋面鞋头的部分材料类似太空棉,对比其他部位的材料不一样。鞋面的侧向断钩也属于硬质的提供一点点鞋面支撑。
外底这个配色是水晶底,已经有氧化了。而且区域也主要是一些发力的区域,可以看到的是虽然这双鞋看着的重心很低,但是防侧翻延伸做的其实有点特殊,加宽但不接触地面。
OK,下面我们来说实战表现。
整双鞋的鞋楦其实是偏窄的,我们借来的这双鞋的朋友脚也是42.5的。我和冕哥穿上这双鞋以后,瘦脚的他拉紧鞋带后包裹很好。但是我们共同的感受在于鞋面包裹在鞋头上方的位置和前方是余量的。
这和尺码加半码也有一定的原因。
整双鞋在加大半码的情况下鞋子的前端两侧、中掌部位以及后跟部分的锁定表现非常的好。除了上面说的前掌问题之外基本没有太大的静态包裹问题,对于正常脚背的我来说鞋面的第一组鞋带孔在运动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勒脚。所以对于扁平足和宽脚还有高脚背都是试穿或者pass的状态。
鞋面支撑表现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侧墙提供了很高的支撑,勒紧鞋带后支撑很好包裹锁定也表现的没有问题,但是第一组鞋带这里会很勒脚。如果放松一点则脚会在鞋里出现一定的滑动导致鞋面出现一定的形变。后跟勒紧鞋带的情况并没有过多的不跟脚,但不是极致的贴合,所以会有轻微的不跟脚感觉,当然也是尺码 半码的原因。
另外这双鞋在静态穿着的时候足弓的支撑感觉不太够,但是运动的时候可以感觉到zoom stroble在顶着足弓和足弓内侧的。这其实是因为zoom stroble的凹槽导致的运动中气垫形变的感觉,挤压两侧,中间就会凸起。类似一种动态的足弓支撑。
缺点是这样的一个足弓支撑在打球结束之后整个足弓是酸疼的感觉,因为不同的运动动作中并不是一直都能提供一个足弓支撑,而且这双鞋是React鞋垫,硬度为30的鞋垫对比KD13,14上的那个鞋垫是偏软的,并不能通过鞋垫给到一个非常好的足弓支撑。这一点注意注意在注意。
其次作为一款超低帮的球鞋,重量428g并不显得优秀,比较大的问题是这双鞋的鞋面和鞋底重量几乎完全分离。上轻下重。而这样的重量分配搭配上react鞋垫及zoom stroble气垫的感觉就会出现一种球鞋鞋面带动鞋底运动的感觉。
启动上存在一定的拖沓和明显的脚感断层感,整个发力反馈的流程是踩压react鞋垫再到zoom stroble之后再回弹,因为zoom stroble本身偏弹,react偏软。所以最终启动时候的脚感断层感就会非常明显。但不是非常拖沓和泄力。
另外因为这样的一个中底配置,对于快速的连续变相并没有那么优秀,但对于第一步启动来说反而感觉比较好,蓄力然后弹出的推进感很强,再搭配圆弧型带有滚动感的鞋头和鞋底。泄力和拖沓的感觉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存在拖沓泄力么?存在。影响很大么?不是特别大。
而React鞋垫也让这双鞋在非直接突破的时候,起跳投篮的稳定性多了一丝平滑,因为弧形外底更适合突破,急停时候的投篮则更需要快速反馈且稳定的发力,React鞋垫的感觉能让zoom stroble的回弹相对得到一些减弱,带来更稳定的起跳投篮。
而球鞋的防侧翻部分说好也不极致,说差也不至于崴脚神器。
不考虑设计和定位的情况下,单单说防侧翻和整个中底的稳定性并不算特别的优秀,因为上面解释配置的部分就说的很清楚了,防侧翻和地面接触的位置是有一定的空隙的,整个鞋底也是弧形的外底。
虽然通过TPU条限制中底和鞋面,但是外底的圆弧在穿着体验上,防侧翻感觉不是特别稳,可以很轻松的打开一个角度,但是到了一个极限角度后这个防侧翻又会增强。
在考虑到柔软的React和具有弹性且相对饱满的Zoom Stroble气垫双叠加增加的重心高度,防侧翻确实不算极致。如果考虑球鞋本身设计给后卫的层面来说,其实还算不错,是更适合灵动变相或者节奏变相且脚踝力量较强的后卫的一双实战好鞋。
后跟的缓震真的非常令人满意了,react zoomstroble 马蹄的三重叠加。缓震对于85kg以内完全够用,走路跑动的时候柔软,大跨步后跟发力的时候回弹属性提升。同时外底的纹路上方也能轻松的做出脚步旋转的动作。
从整个中底的表现上来看,这双线无论是前掌缓震还是后跟缓震都表现出了气垫本身不俗的性能,这种体验你能在OG版本的zk身上找到。
外底的抓地其实整体很稳,内场即停即走,抓地稳定,圆弧形的外底也能更好的接触地面,帮你做错更极限的一些脚步动作,适合突破型的朋友。不过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鞋子氧化区域会出现打滑,抓地力下降的情况。这点一定要注意。整体的耐磨就不要考虑了。是一双纯内场的一双实战鞋。
整双鞋的抗扭其实在装了鞋垫之后并不算差,属于小体重完全足够一个状态。去掉鞋垫之后的抗扭那就只有拉胯来形容了。另外这双鞋因为侧向的TPU加固,虽然在足弓处镂空并且加了足弓支撑板,但依旧会有一些弯折点靠后。
从整体来看这双Zoom GT Cut符合定位,缓震拉满,气垫反馈感极佳的同时鞋面整体的锁定表现都不错,虽然防侧翻的部分让鞋子的稳定性静态表现不稳,但是动态的情况下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防侧翻极限。抗扭放在定位里面也是足够使用的层次,至少我85kg的时候没有出现过度拉升足弓的感觉。
性能评分(客观性能实战配置)
鞋面性能:8.5
(鞋头位置空,鞋面材料本身强度)
中底性能:9.5
(React后续过软和衰减)
抗扭保护性:8
抓地稳定性:8.5
防侧翻安全性:8.5
(有明确的极限)
总分:43
主观评分(主观穿着体验)
球鞋适应分:7.5
(宽脚高脚背扁平足体验不佳)
性价比:1
(低于原价变高于原价)
耐磨:6
(仅使用内场)
轻质化:7.5
(US9.5 428g且是超低帮)
球鞋一体性:8
(上轻下重体感不佳)
总分:30
整双鞋的亮点真的完全是中底,针对球鞋定位点亮点真的也是在外底和鞋底。鞋楦和鞋面强度也是一个相对后卫来说很好的状态,但是存在明显的穿着体验上的问题。
而缓震真的到达了ZK系列标杆后卫才有的好鞋属性。事实上个人认为后跟全掌气垫不如换成前后气垫。react鞋垫也可以在后跟增加一块气垫来提升后跟缓震。鞋垫也可以参考科比360的鞋垫增加一些内置TPU和不同密度的React组合来把这双鞋的足弓支撑变得更稳定,把抗扭变得更好,同时降低前掌断层感。(当然这部分仅属于个人YY)
作为一双顶级后卫旗舰鞋款,这双鞋确实是nike近几年能拿出来算的上没有硬伤,整体定位明确且有加分项的一双顶级后卫鞋款。差不多就是一双无标的ZK球鞋,但是现在的价格,我真的宁可收一双没有出必西哎之前的ZK4P。
OK,本期实战测评到这里就结束了,喜欢我们节目的朋友辛苦一键三连支持一下,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