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襄公时期的文臣武将(韩原之战中的用人及战场选择艺术)(1)

一、背景介绍

十四年,秦饥,请粟於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

——《史记·秦本纪》

1、晋献公晚年,骊姬作乱,夷吾、重耳等公子出逃,晋献公死后,夷吾为了回国继承君主之位,许诺割让河西八座城池,以此获得秦国的支持,但在顺利登基后,背弃盟约,拒绝割让土地。

2、四年后(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灾荒,向秦国求救,秦国的粮船自雍至绛相继,史称“泛舟之役”。

3、公元前646年,秦国发生灾荒,向晋国求救,晋国不但不救,反而趁机攻打秦国。

二、秦缪公的用人艺术-任用丕豹为将

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於韩地。

——《史记·秦本纪》

秦襄公时期的文臣武将(韩原之战中的用人及战场选择艺术)(2)

韩原之战

1、古韩原的具体位于何处呢?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墨客或长途跋涉,考察寻觅韩原古战场的旧址遗迹,或考究诸史、引经据典,纷纷表述见解,据最新考古资料,确定韩原位于同州韩城县西南(今陕西省韩城市境内)。

2、韩原当时属于晋国的疆域,当地土壤肥沃,水资源众多,物产丰富。当时秦国国内发生灾荒,晋国又来攻伐,秦缪公的选择是让军队快速挺进到晋国疆域,避免了本土作战,说白了,就是去晋国掠夺财富去了,通过战争掠夺来解决国内的饥荒问题。

3、韩原处于山区与黄河之间的平原地带。秦国祖上擅长饲养马匹及驾驭马车,在与西戎对抗的过程中,发展了大量的骑兵和战车部队,在平原地区战斗,有利于充分发挥秦军的优势。

秦襄公时期的文臣武将(韩原之战中的用人及战场选择艺术)(3)

韩原之战

四、战争的结果

秦军大败晋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且俘虏了晋惠公夷吾。

总结

秦缪公知人善用,将国家利益与将领诉求高度统一。对决战场地的选择也充满艺术性,不仅避免了本土作战,而且充分发挥了秦军的作战优势。

点评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正确的战略布局,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而过程中一次次正确的选择,无疑会让成功事半功倍。

秦缪公韩原之战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于己方不利的因素,友友们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互动!


本号特点:英雄权谋 厚黑历史 现代商业

欢迎友友们关注、互动及转发,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源动力!

原创声明:©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作者撤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