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尺子,是狭义概念的尺子,就是测量长度的。但这种方法,是科学、数学、数理文化方法的开端。

最早的尺规。

古人发明了两个最原始的数学工具--尺子(包括矩尺)和规,

在考古发现的伏羲图中,有伏羲女娲分别拿着规、矩的画。

没有刻度的尺子是什么尺子(这个问题并不简单)(1)

伏羲女娲手持规矩

据说,禹把自己的身高定为一丈,再划分为 10 等份,每分定为一尺。“丈夫”这一词就出典于此。汉代把 100 粒粟子排列的长度定为一尺,也有用大拇指和中指伸直的长度定为一尺的。由于这种定标准的方式五花八门,一尺的实际长度在古代一直在变化。

这种方式实际是古人标准化概念产生的基准思路。这是通过对比方式形成标准测量尺度。

秦始皇将这种思维方式强化了。秦国的弓、箭从考古发现来看,居然实行了标准化。任何部件的破损可以采用替换的方式进行快速修理,节约成本,加快了维修速度。这是军事武器方面,秦国能统一六国的一个领先方法。

没有刻度的尺子是什么尺子(这个问题并不简单)(2)

古埃及人有两种长度单位,腕尺和库比特。

古埃及最重要的长度单位是钦定的腕尺,长度是从肘至中指尖的长,约合20.62英寸.在象形文字中用前臂和手表示,读作迈赫(meh).腕尺又被分成7掌或28指,每掌等于4指.边长为一腕尺的正方形,它对角线(长29.16英寸)的一半,叫做雷曼(remen),可分成20指,是第二个长度单位,也是丈量土地的主要单位.还有一种腕尺,只有17.72英寸,分为6掌.腕尺乘以100的积,叫哈特(khat),是丈量土地的基本单位.这一长度的平方,即10000平方腕尺,也是一个耕地面积的单位。古埃及还有一种单位是步。

英尺的来源更奇妙。

正如同英尺的英文单词意义一样,foot简称 ft ,古英国时期因为没有国际公认的度量单位,所以人们往往使用自己的脚来测量实地的面积,久而久之,一种基于成年男子单脚的长度就被公认为英国等国家认可的标准 度量衡 。德国人出了一招,让最早从教堂出来的16个男子量出左脚的长度加在一起,再除以16,商就是一尺。

也就是古埃及的步,发展为后来的英尺。

古人这方面的方法,只有你想不到的,都很奇妙。

西方的共济会也使用这个矩规图标,但其来源于西方古代数理文化的六芒星,或者说是梅尔卡巴。而梅尔卡巴就是阴阳对称放置的金字塔。古代的数理文化是基于方圆一统的。基于方的阴阳三维表达就是梅尔卡巴,二维表达就是六芒星或共济会图标;基于圆的阴阳表达就是太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原本是数学意义,但是随后引申成为人文的哲理。规矩成为人文意义的一把标尺。中国古人,有关数的进步总是要联系到人文方面来。这与古代自然科学文化和社会科学文化是一统的文化习惯有关。

不要小瞧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衍生出后世的格物致知的儒理,这是明显的用数及理的一种思维方式。现在的自然科学依然在使用格物致知的方式,仅仅现代西方叫数学建模了。

而中国古人这个格物致知是宽泛意义的,不仅要阐述自然科学,还要阐述社会科学。西方现代的社会心理学实际依然采用这种方法,用实验这种数学方式解决社会科学问题。但是,中国古人已经发现了这种方法的缺陷,这才有了王阳明的心学,不搞格物了。

西方至今还在讲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的道理,电脑的数字化发展得益于这种思想。这种思想在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后,被进一步阐发。至近代,偏数发展。并依然坚持认为自然科学能够解决社会科学的问题,但这是不客观的,很大一部分解决不了。

中国古人在数理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意识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由于偏文发展,因此,后来的数理文化(主要是社会科学意义的原始文化面貌)发展,通常并不太较真数了。这也导致了中国古代后期数的发展滞后,文的发展超前了。这种思维方式与现代西式数学应用中的拟合数学建模思维方式开始有冲突了。

西方人后来发现随机数学、混沌数学、量子力学,这种数理文化阐述社会科学问题的方式就乱套了,容易陷入玄学。他们正在慢慢领悟为什么自然科学不能解决社会科学的全部问题,也正在追赶中国社会科学方面的发展步伐。

跳出规矩会怎么样?这实际是唯心的问题,在古代是方外之学、玄学和神话了。奇点大爆炸以前是什么样子?就属于这种问题。奇点和大爆炸还没证实呢!《三体》这类题材不该算科幻,而是玄幻。

伏羲的先天八卦和周文王的后天八卦给中国人造了一个方,儒家喜欢方内,道家喜欢方外。这个方就是古人格物的人文规矩。这是人文意义的广义的尺了。

没有刻度的尺子是什么尺子(这个问题并不简单)(3)

时空的膨胀--笔者认为这图有问题,画了一个双臂螺旋总时空代替这个图,民科可自行搜索

古代尺规的发展

规矩的发展是从一维向二维的进步。

直尺是一维线性的,而矩是二维的,多了另外一个垂直方向的计量。这就是进步。

尺比较好理解,这就是现代我们依然在用的尺的本意,但是,规是什么样的尺子呢?

规不仅可以画圆,还可以用两腿配合尺子测量圆的半径。而圆是很奇妙的几何图形,一个半径,就能表达圆的所有特征。

那么一个标准的单位数量为1的圆就是所有圆的基准尺度。

所谓的面积,最早是基于矩的表达,而1个数量单位的矩,也是一个面积单位,例如亩。

后来发展出来体积这种标准单位,这样可以用几立方尺来形容一个体积了。而这个立方尺是什么?三个垂直方向的尺为1的正方体的体积。

当古人会计算体积的时候,你说古人知道什么是三维吗?知道,但是就没说而已。现代西方人准确表达出来,就说发明了维这个数学概念,这很不客观。继承发展,不能把继承的事实给抛弃。

没有刻度的尺子是什么尺子(这个问题并不简单)(4)

八卦的三维表达之一

这已经是引申为广义的尺子了,就是基本的计量单位的尺度。

进一步引申呢?

重量、质量、热量,后来都有了这种最基本的计量单位的量度。这些也是广义的尺子,产生的方式不同,测量的因素不同而已。

作为一种数学性质的基础的标准量度的东西,都可以叫尺子。尺子现在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一个标准的拟合数学模型,一个规律的表达函数,一个分形系统的分形子,这又是什么?数学量度的尺子。

这些基本的尺度标准,一样走着尺子曾经走过的路。被变来变去,追求更加准确。从变量试图变成恒量。这些年,秒的定义方式变了,重量也要变了。更趋准确、标准。

利用尺的人文迷信

后来鲁班发明了鲁班尺,将尺子也用到了人文文化。也就有了《鲁班书》。鲁班尺上标注的吉凶福禄,实际就是后来迷信采用的数理文化格物的方式。

没有刻度的尺子是什么尺子(这个问题并不简单)(5)

假设通常身高是1.7米,那么门框至少该1.8米才正好,否则低了碰脑袋。那么,1.8米就是吉利数字,1.7米容易碰脑袋就是凶数。迷信的道理实际很简单,就是看你信还是不信而已。

当时的墨家,也就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技术群体。墨子去世后分成两派,一派就是搞秦国标准化的一群人,实干派。另一派分散在六国,总试图将数学与人文联系在一起,利用数学搞起了社会科学。结果也就消亡了。而墨家秦朝这一拨,随着秦朝的灭亡,成为后来的中国工匠一族。

这种文化的发展方式,是受到伏羲而来的数理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就像中国古代的中医,也要用医理谈治国平天下,例如知名的孙思邈。这都是这种文化方式的影响。医学是自然科学类的,治国是社会科学类的。跨科没那么简单。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捆绑在一起发展的,仅仅是后来重文轻理了,偏重了人文方面的发展。

那么数理文化的格物所采用的无形的尺子,实际也是广义的尺子。

等到数学发展了,人们有了准确的四维数学的意识,发现原有尺规不能继续顺利解读了四维及以上的现象了。那么就有了曲率概念,弯曲的尺子;而四维超体,改变坐标轴无限长的原始规定,才可以在三维中表达动态的四维正方超体,并不是数学意义的四维空间。尺子变了,再用以前的尺子,肯定会出现理解的问题了。

对于四维及四维以上,古人考虑了分别解读的方式,但是其中有对有错,很不数学化。利用了数理文化兼容的方式进行了表达。

没有刻度的尺子是什么尺子(这个问题并不简单)(6)

四维数组表达的64卦

对于历史和传统文化,基于历史条件的继承性的看待,有利于理解古人的思想,有利于扬弃地继承发展。

小小的广义的尺子,实际是现代科学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