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忆录《家与我》节选(三)

上小学时养了几年蚕,一开始同学给了点“蚕仔”,我自己叠了几个小纸盒,把蚕仔放在里面。春天钻出黑色小蚕,我立刻到东面的苗圃(现在的竞秀公园)採了些桑叶芽,放在盒里,用鸡毛把小蚕从纸上粘下来,放到桑叶芽上,桑叶芽两天换一次,五天小蚕脱皮,长到一厘米,颜色由黑变灰;这时桑叶芽也长大了,成了桑叶,採的多了,用湿的布抱起来,可以保持新鲜。

小时候养蚕的回忆(小时候的养蚕经历)(1)

蚕宝宝脱了四次皮,身体长得白胖白胖,而且身体透明,抬着头左右摇摆,这就代表要吐丝了,它会找盒子角落吐丝做茧,茧有黄色的,也有白色的。

小时候养蚕的回忆(小时候的养蚕经历)(2)

蚕茧过二十天左右,茧的一头被咬破,钻出蚕蛾,不吃不喝、母蛾胖胖的、公蛾较瘦小。把它们放在报纸上,交配后,母蛾在报纸上屁股一点一个仔、一点一个仔,大约要点下二、三百个仔。然后公、母蛾都会相继死去。

蚕仔放到第二年又出小蚕了。保定塑料厂门口东面有几颗高大的桑树,有的桑叶在哪里採的。

小时候养蚕的回忆(小时候的养蚕经历)(3)

小时候养蚕的回忆(小时候的养蚕经历)(4)

为了要平面的蚕丝,把蚕放到一个平面上,它找不到角落时,蚕会吐丝在一个平面上,这样可以送给同学,放在墨盒里,是最好的“吸墨棉”。

还有一种蚕,身体一道白一道黑,很好看,现在看不到这个品种了。

我还养过蓖麻蚕,个大,不好看,象毛毛虫,蛾子很大,吃蓖麻叶子,吐丝也不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看不到这个品种了。

桑树后来越来越少,老百姓讲桑与丧同音,都砍伐了。后来我只好用榆树叶或者苦菜喂蚕,但是蚕长不大,身体很弱,还总拉稀,死亡率特别高。因为桑叶越来越不好採,就不养了。

上面的四张照片是我近几年养蚕时照的,找一找小时候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