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朝,大家都会想到“刚硬”这个词。没错,明王朝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中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它所表现出来的气度是硬朗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王朝的皇帝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句悲壮的宣言。

让华夏各大王朝沦陷的真正原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1)

当然崇祯帝最后吊死在了煤山,宁死没有投降,明王朝自此而终。但是很多历史学家都说明朝并非亡于崇祯,连崇祯本人都说:“朕非亡国之君,但事事却有亡国之象”。那么到底是谁让明朝有了“亡国之象”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没有太多的争议,历史的矛头都指向了万历皇帝。

“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前期,张居正主导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那既然是“中兴”为什么又留下了“明亡始于万历”的说法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彼时举世闻名的“万历三大征”了。

万历三大征指明神宗万历年间,先后在明朝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为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以及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李如松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这三场大战巩固了中华疆土,维护了明朝在东亚的主导地位。

虽然最后都胜利了,但是这三场战争也严重消耗了明朝的财力。对于三大征的消耗,清朝官方的《明史》记载到:“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其冬,朝鲜用兵,首尾八年,费帑金七百余万。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费帑金二三百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让华夏各大王朝沦陷的真正原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2)

从史料中记载的这些翔实的数据我们可以推断出,明朝为万历三大征的开支高达一千一百六十余万两白银。这不仅直接掏空了明朝的国库,还间接造成了辽东后金的崛起以及明朝老百姓的沉重负担。

最终明王朝亡于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起义和多尔衮率领的八旗铁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