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开启美颜新模式(寻甸鸡街镇解锁)(1)

进村道路干净整洁,盆花依偎着矮墙,生机盎然。亭台间,充斥着村民闲暇时的欢声笑语......这是昆明市寻甸县鸡街镇村庄写照,也是自开展“绿美乡村”建设行动以来,鸡街的真实变化。这变化的背后便是鸡街镇解锁“绿美乡村”新模式。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开启美颜新模式(寻甸鸡街镇解锁)(2)

充分发动走“省钱的路”

自开展“绿美乡村”建设行动以来,鸡街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充分引导发动群众,围绕强化组织引领、充分挖掘资源、发挥干群作用3个方面,各村结合实际用好“省钱妙招”,统筹推进绿美乡村建设。

“绿美乡村建设对于鸡街镇来说,绿是够绿了,只是不够美......”在绿美乡村专题会议上,鸡街镇负责人提出了鸡街镇存在的问题。鸡街镇作为寻甸县城最西边的乡镇,有着全县最大的林业覆盖率,自然资源丰富、自然风光旖旎,然而绿美乡村建设对于鸡街来说却并不简单。纯农业乡镇的发展路径单一、发展基础薄弱,镇域经济、村组集体经济都与其它乡镇有较大差距,乡村基础设施薄弱,卫生条件较差,这些都是不美的。“没有那么多的钱来打造啊......”这是村委会提出最多的困惑。

结合这一实际情况,鸡街镇提出理顺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突出重点谋划长远,切切实实让村庄绿起来、 美起来的目标要求。各村委会充分发动群众主体力量,按照共建共管共享原则,找出差距与不足,集思广益,全方位补齐短板弱项。就这样,面临相同的“拮据”,各村依据实际打造了不同的绿美乡村“省钱”样本。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开启美颜新模式(寻甸鸡街镇解锁)(3)

强化组织“走自主培育的路”

“一开始我们是想着在路旁栽种绿化苗木,装点花草,后来想,绿美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绿化苗木的需求会一直存在,正好我自己也种过花,算是有技术,就想到我们自己育苗,在解决我们本村需求的同时可以向外村销售,把它发展成为村集体经济项目。”极乐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胡明德说如是说亦如是干。

极乐村党总支强化组织引领,结合本村实际,探索发展自主育苗产业,向农户租用了村委会背后的2亩土地作为育苗工作基地,先后投入资金3万余元,建成育苗棚16个,村支书亲自指导种植技术,亲自管护,另外雇佣了2位村民来负责日常管护。目前已经培育了玫瑰、虞美人、波斯菊、松叶牡丹、鸡冠花、矮状太阳花、百日草、地肤、高茅草等10余种花苗。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开启美颜新模式(寻甸鸡街镇解锁)(4)

找资源走“争取帮扶的路”

“这是村委会免费发给我们种的,让我们自己栽种好管护好,这些花往这里一放,感觉家里家外变好看了,更得把卫生搞好才行呀!”小黑山村村民指着院子里二十来盆色彩缤纷的草花说。

伍文全是鸡街镇黑山村委会的驻村工作队长,绿美乡村工作一开展,伍队长马上对接了派出单位昆明市园林绿化局,积极为黑山村争取绿化资源。2022年底,9000余盆各色草花从昆明运到了黑山,装点了黑山村委会8个自然村,栽进了小黑山上下村50余户群众的家中,也向鸡街镇其它的10个村委会“慷慨解囊”。

“这个叫三色锦、这是玛格丽特、千叶兰、紫罗兰......”伍队长介绍着花的名字,如数家珍。除了草花的捐赠,市园林绿化局还向黑山村委会捐赠花籽、草籽13公斤,由村委会自主培育花苗,为接下来的绿化工作持续发力。

党员带头“走自己动手的路”

北屏村委会抓地龙村村内道路两旁摆放了很多木质花箱,都由村委会购买木料发动村干部自己动手做,除了花箱,村内院墙上悬挂着一排排机油桶花盆,花坛外围起来的竹编栅栏,都是由北屏村委发动干部群众手工制做。

“这个大的花箱成品一个要三四百元左右,成本太高,我们发动村‘两委’利用周末业余时间,自己动手做,成本就是五十多元,真的省了很多。”村民如是说。

同样在美化工作上“省钱”的还有黑山村委会民俗墙画,黑山村委会的苗族手艺人龙天发同时也是坝塘村的村长,写墙字画墙画尤其是民俗画是他的“拿手菜”。在黑山村绿美乡村创建过程中,龙村长自告奋勇承担起墙绘任务,为小黑山上下村绘了8幅极具民族特色的墙画,为家乡建设添色增美。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开启美颜新模式(寻甸鸡街镇解锁)(5)

充分引导发动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是整个鸡街镇建设绿美乡村的制胜法宝和“省钱妙招”,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干部群众鼓了劲、带了头,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中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升。 “村委会组织召开户主会宣传绿美乡村建设,我正好做苗圃生意,就想着可以捐赠一点绿化苗木,为家乡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在鸡街镇南海村委会大海嘎至鲁洒沛近2公里的道路两旁,整齐栽种了1000余棵樱花树和桂花树苗,这些都是由南海村委会洒布鲁村民周道文无偿捐赠。

北屏、黑山、南海村委会是干部群众广泛发力齐参与的样本,也是鸡街镇充分发挥组织引领、团结各族群众参与绿美乡村建设的缩影,在全镇上下有效形成了以支部为核心,党员、群众代表为主力,广大干部群众齐参与绿美乡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掌上春城记者:杨雪煌

责编:毕群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