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牛牧原

每当聊起山东人豪爽的饮食习惯,第一印象大概就是煎饼卷大葱了,但论起山东人的“豪放派”美味,潍县萝卜必然也会占据一席之地,外地人常常表示不理解,但山东人却乐在其中。一句“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足以表明山东人对潍县萝卜的钟爱,甜脆多汁的苹果和梨,究竟是怎么拜倒在潍县萝卜的外皮之下的呢?

长白山萝卜参(当萝卜成为水果)(1)

“冬吃萝卜夏吃姜,胜似大夫开药方”,霜降过后,又到了潍县萝卜大量上市的时节,这也代表山东人拿萝卜当水果吃的时候又到了。

拽出一根冰冰凉的潍县萝卜来,足足有我小臂一般长的萝卜翠绿光滑,只有根部带着一点白色,绿意荡漾,衬得这簌簌秋冬生机盎然。拿上小刀竖着划几道,从头到脚、从青到白,刀割萝卜时,下刀之处瞬间崩裂,脆嫩的萝卜条四散炸开。顺着刀痕一条一条的掰下来,就像一块上等的翡翠,水润又通透,要是拿指甲微微用力一抠,脆嫩得可以直接掐出水来。啃一口,汁水四溢,能以水果形容,自然是甘甜多汁,没有白萝卜那般辛辣苦涩,清甜的滋味瞬间钻到舌尖,满嘴都是新鲜的清爽感和微辣的萝卜汁,解渴又解腻。潍县萝卜吃的就是八分甜、两分辣,太辣的不好,不辣的也不要,就要那种稍带点儿提神的辛辣味儿、又能辣后回甘的地道潍县好萝卜。

相比于口味,潍县萝卜还有一绝在它的口感,咯嘣咯嘣,嚼啊嚼啊,脆嫩轻盈的萝卜在口腔里敲击出爽快的节奏,光听声音都是一种享受。

长白山萝卜参(当萝卜成为水果)(2)

潍县萝卜好吃,甚至还有了关于它的传说。乾隆年间,郑板桥来到潍县任知县,为官清正,不受贿也不给上级送礼。有一年,朝廷派了一个钦差大臣到山东巡查,这位钦差贪婪成性,他封了一百两银子礼金,让人给郑板桥送去,因为按照当时官场习惯,上级给下级送礼,不收则为失礼,收了就必须还礼,而且还礼还得还十倍以上。银子送到潍县衙门后,郑板桥心知肚明,礼金不收是不行的,如果收下,自己上哪弄一千两银子还礼啊。没过几天,钦差来到潍县,郑板桥便命4个衙役将一个大箱子用红缎子扎好,给钦差大人送去。钦差兴高采烈地解开红缎子打开食盒一看,气得七窍生烟,原来箱子里装的不是银子而是一个个的潍县萝卜,上面还有信笺一张,写着4句话:“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潍县萝卜皮。今日厚礼送钦差,能驱魔道兼顺气。”

长白山萝卜参(当萝卜成为水果)(3)

传说的真假我们不去探究,但能把潍县萝卜和东北人参相比,足以证明潍县萝卜的营养价值不容小觑,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萝卜乃蔬中最有益者”,除了生吃,萝卜还能炖着吃,北方的冬天寒气袭人,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一人一碗排骨炖萝卜,热热乎乎,有肉有菜有汤,吃得汗津津的,暖胃驱寒,舒服极了。

冬天已经到了,当下正是潍县萝卜最好吃的时候,属于山东人的豪爽饮食美学,不来一口吗?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长白山萝卜参(当萝卜成为水果)(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