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网友@蜂卧花丛 在江苏城市论坛讨论版发帖称,昨天《金陵晚报》黄涛有一篇文章,标题为《“二分无赖是扬州”中的“扬州”所指何方?》,其中写道,唐诗人徐凝《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作者黄涛认为,如果单看后两句很难判明这个问题,但是诗中提到的萧娘、桃叶却是地地道道的金陵人氏,此两人与当时的广陵没有半点关系,此诗是怀人诗,既然所思之人出自以金陵为主的古扬州地区,那么所忆之地又怎么可能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广陵之地呢?因此不难得出结论,“二分无赖是扬州”中的扬州更可能是指以南京为主的江南地区,而非今日之扬州。——该网友最后表示,事实究竟如何,欢迎大家各抒己见。

扬州的东西南北(二分无赖是扬州)(1)

扬州瘦西湖五亭桥

江苏城市论坛公众号小编摘录金陵晚报全文如下:

近日,偶然看到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的一场,节目组出了一个上联“今夜月明人尽望”,有网友对“三分清影二分家”,得到了大多数观众和点评嘉宾的认可。其中有南京师范大学某知名教授说了一句:我甚至猜那位写下联的是不是扬州人,因为“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对此,笔者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这两句诗中的“扬州”真是今天的江北扬州吗?

“扬州”概念的变迁

众所周知,扬州为先秦“九州”之一,其命名一说是因为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另一说是因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古扬州所辖区域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主要是现在我国华东的部分地区,如《尚书·禹贡》:淮、海惟扬州;《周礼·夏官》:东南曰扬州;《尔雅·释地》:江南曰扬州。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把全国除京师附近地区外,划分了13个监察区域,其管区称之为刺史部,扬州为其一,其辖地包括庐江、九江、会稽、丹阳、豫章等郡。南京当时称秣陵,属扬州下辖的丹阳郡,而今扬州那时称江都,后改为广陵,属徐州。东汉时期,扬州治所先后治历阳、寿春、合肥等地,均在今安徽境内。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其中吴扬州治所为建业,即今南京。西晋灭吴后一直到南朝宋齐梁陈的数百年间,扬州治所也一直在今南京境内。

扬州的东西南北(二分无赖是扬州)(2)

由此,在隋之前的扬州均指涵盖今南京在内的广大江南地区,尤其是六朝时期,南京作为国都和扬州治所,多被代指为扬州。如梁《殷芸小说》中记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因为当时的扬州刺史官衙在建康(今南京),“欲兼三者”当扬州刺史,只能去建康。

隋开皇九年(589),江都郡首次被改为扬州,置总管府,但不久就被废。至唐高祖武德九年(626),“省江宁县之扬州,改邗州为扬州。置大都督,督扬、和、滁、楚、舒、庐、寿七州……天宝元年,改为广陵郡,依旧大都督府。乾元元年,复为扬州。”(《旧唐书·地理志》)从此扬州之名才专属今扬州。但因为唐之前数百年扬州都被代指为古金陵,且唐以后,地名多变,扬州一度又被称为邗州、广陵,所以唐诗中的“扬州”到底指何处必须仔细甄别。如唐大诗人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名中的广陵即为广陵郡,是今江北扬州无疑,但诗句中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明显化用六朝时期名句“骑鹤上扬州”,如果说和古扬州无关很难说得过去,所以这里的扬州更可能指的是包括金陵、广陵等地在内的广义扬州地区。那么“二分无赖是扬州”中的扬州到底指的是何处?是单指今天的江北扬州吗?

扬州的东西南北(二分无赖是扬州)(3)

江苏扬州

唐诗中的扬州所指何处

“二分无赖是扬州”出自唐诗人徐凝所作《忆扬州》:“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仅从本诗的后两句很难判明这个问题,但如将全诗进行分析,其实不难得出答案。《忆扬州》标题说是怀地,其实是一首怀人的作品,在诗中作者并没有着力描写扬州的江南美景,而是以离恨千端的绵绵情怀,追忆当日的别情,以离人的别时音容,衬托诗人的思念之情。前两句“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都是极写当日别离时所思之人的悲情和愁容。那代指诗人所思的“萧娘”“桃叶”二女又是何许人呢?

萧娘出自《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临川靖惠王宏字宣达,文帝第六子也。长八尺,美须眉,容止可观。四年,武帝诏宏都督诸军侵魏……宏闻魏援近,畏懦不敢进,召诸将欲议旋师。……魏人知其不武,遗以巾帼。北军歌曰:不畏萧娘与吕姥(吕僧珍),但畏合肥有韦武(韦叡)。”萧宏是南朝时期梁国皇族,梁武帝萧衍的六弟。因为萧宏的貌美而柔懦,被对手北魏戏称之为萧娘。后世用以泛指美貌多情女子。梁武帝萧衍旧居在建康同夏里三桥篱门侧,称帝之后,即将故宅舍为寺庙,取名光宅寺,现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虎头44号,而萧宏死后也是葬在今南京麒麟门外。可见“萧娘”这个典故出自南京无疑。

扬州的东西南北(二分无赖是扬州)(4)

独家:独家:创意图片:月亮

如果说“萧娘”还可能是泛指的话,那么“桃叶”则是实实在在的金陵美女了,其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王献之是东晋大士族“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家之后,父亲就是“书圣”王羲之,本人也是书法大家,和其父并称“二王”。据当时文献记载,王献之是一痴情种子,极为宠爱其爱妾桃叶。如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云:“桃叶歌者,晋王子敬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隋书·五行志》曰:陈时江南盛歌王献之《桃叶》诗,云: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至今,南京秦淮夫子庙秦淮河畔仍有“古桃叶渡”存在。

如上分析,徐凝《忆扬州》诗中代指所思之人的两位美女均出自金陵,和当时的广陵没有半点关系。既然所思之人出自以金陵为主的古扬州地区,那么所忆之地又怎么可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广陵之地呢?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二分无赖是扬州”中的扬州更可能指的是以南京为主的江南地区,而非今江北扬州。虽然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积淀造就了今日南京城和南京人厚重大气、不争的风格,但历史就是历史,徐凝的这首《忆扬州》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等诗一样,所咏地点均是今南京而不是其他地方,南京人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之正名。(作者:黄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