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17世纪前全世界最强盛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的发源地东亚的日本、韩国、越南都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和文化的传播者,也深受中国文化的洗礼例如像越南这一国名,都是清朝嘉庆皇帝所赐而实际上,还有一个国家的国名也是中国皇帝所赐感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日本的国家到底有多大?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的国家到底有多大(日本这个国家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日本的国家到底有多大

中国作为17世纪前全世界最强盛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的发源地。东亚的日本、韩国、越南都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和文化的传播者,也深受中国文化的洗礼。例如像越南这一国名,都是清朝嘉庆皇帝所赐。而实际上,还有一个国家的国名也是中国皇帝所赐。感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最早被称为“委奴国”,这是有实证可查的,最确凿的证据就是1784年日本福冈市出土的由光武帝御赐的“汉委奴国王印”。

汉委奴国王金印

那么,为什么不是“倭”而是“委”呢。根据《魏志倭人记》的记载,日本当时属于母系社会,由女王卑弥呼统治,而甲骨文里,“委”字的形象是个弯腰的女人,扛着一些农作物,所以这个“委”应该是指是女王统治的国家。

但是我们现在有很多史书记载的是“倭奴国”,而不是“委奴国”呢?因为在东汉曹阉的墓中出土过这么一块碑,碑中清晰记载“倭人”字样,由此可见,在当时中国确实普遍称日本人为“倭人”。《后汉书》也记载了这样的内容:“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

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当时的日本人也逐渐意识到“倭奴”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也是当时中国对日本人比较矮小的统称,于是就想改名,选择用“日本”作为新国名,取“日出处天子”之意。

因为当时日本是作为朝拜中国的附属国,改名就想能得到中国的认可,于是日本在隋唐时期2次上表改名,上书说的大概意思就是“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这对当时的隋炀帝及唐高宗来说,日本太过狂妄,都未认可日本改名。

其实《新唐书》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

所以日本的国家名字由来基本就是厌恶“倭奴”的名称,《史记·五帝本纪》张守节《正义》中记载“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

由此,唐朝武则天期间,日本这个国家的名称逐渐被认可和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