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上一把小葱,摘两个西红柿,再给葡萄树浇上些水……

7月9日中午时分,在洛阳市洛宁县涧口乡鳔池移民新村田红芬的家里,刚从电子厂下班的田红芬,经营起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2017年,洛宁县争取了14年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落地。第二年底,田红芬等29户位于项目范围内的村民搬进了移民新村。

从过去老村里住土坯房,打个电话还得爬上山岭找信号,到现在住两层小楼,家门口就能打工、上学,两年多的新村生活,让鳔池村人觉得梦想照进了现实。

洛宁新农村建设规划(14年努力争取引来绿色项目)(1)

(图说:鳔池新村街景)

【家门口上学,和过去完全是两样】

今年30多岁的田红芬,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大儿子10岁,在涧口乡中心小学上学,小儿子8岁多,在县城一家寄宿制学校读书。

吃完早饭,她和丈夫外出打工,大儿子则独自去上学。“不用送,老大学校就在隔壁,两三分钟时间就到了。”田红芬说,这么便利的生活条件,在她搬到新村之前根本不敢想象。

洛宁新农村建设规划(14年努力争取引来绿色项目)(2)

(图说:村民田红芬下班后经营起自己的小天地)

鳔池村地处洛阳市洛宁县、嵩县、宜阳县的交界处,属于深山区,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23户412口人,分散居住在50平方公里范围内。

“我们典型的小村大地盘,各村民组之间的距离都有几公里远。”当了十六七年鳔池村村委会主任的潘行治说,很多年前,村里曾办过学校,但由于居民分散离学校远,孩子们上学并不方便;后来,村里的学校撤了,孩子们上学则需要到山下的学校。

由于往返不便,到了上学的年龄,村民们不得不到山下陪读。田红芬在搬到新村之前,就曾在涧口乡的高湾村租房子陪读。她说,租的房子条件很差,又增加了生活成本,还得接送孩子,连打个工都不能,根本无法和现在比。

【老村有“三多”,石头多毛驴多光棍汉多】

今年33岁的鳔池村村民潘海霞,对20年前跟着父母下山采购生活用品的一次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从我们村到乡里,差不多十五公里路,一多半都是山路,走着去、走着回,我走到一半就哭了,真的是走不动了。”潘海霞说,从那以后,她再也不图新鲜跟着父母下山买东西了。

而由于道路不行,村民们最怕的就是得急病,有的村民就是因为道路不行,把病情耽误了。

潘海霞的婶子就是这样去世的。那是五年前的冬天,山里下大雪,村里的人都来帮忙抬着潘海霞的婶子往山下抬,但走到半路人就不行了。

洛宁县涧口乡乡长巩万生说,在鳔池村,当地还盛传村里有“三多”,石头多、毛驴多、光棍汉多。

因为是深山区,鳔池村到处是石头,村民们睡的是用石块垒成的石炕,坐的是石凳子,用的是石碾子,走的路也是石板路。

而由于闭塞落后,女孩都不愿嫁到那里,所以村里的男的打光棍的就多。

“毛驴多,主要是由于道路难行,老百姓就靠养毛驴下山运货。”巩万生说,前些年村里只有一条不足半米的山路通往山下,直到后来修了3.5米宽的石子路,这一状况才有所改善。

也正是这样的状况,山里人虽然对山里的生活充满了怀念,但心里却依旧渴望搬出大山。

洛宁新农村建设规划(14年努力争取引来绿色项目)(3)

(图说:村民从电子厂揽活带回家里做)

【十四年坚持与争取,村民彻底搬出大山】

5月25日,河南商报记者在鳔池村老村委会附近采访时曾看到,数辆挖掘车、清理车,正在对区域内的树木、旧房子等杂物进行清理。

当时在现场协调服务的洛宁县涧口乡副乡长王宏博说,项目建成后,这里将被淹没。而王宏博所说的项目,正是投资88.8亿元、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的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洛宁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这一项目,在洛宁当地堪称是家喻户晓的“明星项目”。

“从2003年项目提出,到2017年项目落地,中间整整经历了14年时间。”洛宁县政协副主席、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高铁拴说,从对接规划到达成合作开发意向,从可行性研究到评审通过,再到项目全面启动,中间饱含了历届洛宁县委县政府的坚持与不断努力,也饱含了项目所涉及各方面的辛勤付出。

这个项目的上水库选址就位于鳔池村,正是这个项目,让鳔池村最后一批29户村民搬出了大山。

在鳔池村做了多年包村工作的洛宁县涧口乡干部吉少彩说,从2004年起,通过扶贫易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等,鳔池村四个村民组中的3个村民组在这之前已经搬出了大山,“这29户村民在当时来说是村里相对环境较好的。”

洛宁新农村建设规划(14年努力争取引来绿色项目)(4)

(图说:鳔池新村)

【新村有了新“三多”,或将建成文旅特色小镇】

成排的两层小楼,统一的灰瓦、白墙、红房檐,翠竹环绕,火红灯笼高高挂起。占地21.4亩的鳔池移民新村,成为当地群众心目中“香饽饽”。

“新村旁边就是幼儿园小学初中,村里配套建设的有文化室、卫生室、休闲广场,连污水都入了管网。”鳔池村党支部书记吉军委说,考虑到群众搬出来后的生计问题,还专门配套建设了每人8平方米的临街商铺。同时,还在附近为搬迁村民调剂了土地作为生产安置,“现在新村附近就有两个工厂,村民在家门口就有钱赚。”

“如今的鳔池新村又有了新的‘三多’,新房多、钱多、新媳妇多。”洛宁县督察局驻鳔池村第一书记张兵兵说,村里生活环境的变化,女孩们也都愿意嫁到这里,鳔池村再也不是过去的面貌了。

由于鳔池新村所在的地方特殊,是通往洛宁县唯一的4A级景区的必经之路,又是涧口乡下一步转移发展的中心,且离县城也只隔一洛河,鳔池新村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洛宁县涧口乡党委书记罗保现说,依托这些优势,乡里正考虑把以鳔池新村为中心的区域进行提升,通过开发民俗文化、特色餐饮等,将其打造成特色突出的文旅小镇。

洛宁新农村建设规划(14年努力争取引来绿色项目)(5)

(图说:这里将建成文旅特色小镇)

编辑 施尚景 熊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