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就住在其中的一条路旁,大地被晨雾笼罩。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1)

乘大巴进入罗马,一路堵车,来到台伯河边,对面是圣天使堡,圣天使堡内本为哈德良皇帝建造的家族墓园,后在公元6世纪改建为教皇堡垒,据说公元590年,教皇格利高里在此堡上空看见天使,后将其命名为圣天使堡。

看不到河边的船,格里高利 派克和奥黛丽 赫本何在?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2)

过台伯河,就到了城中之国梵蒂冈。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3)

梵蒂冈全称“梵蒂冈城国”,罗马教廷的所在地,位于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面积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00人,大多为神职人员。

梵蒂冈原为中世纪教宗国的中心,1870年教宗国领土并入意大利后,教宗退居梵蒂冈;1929年同意大利签订《拉特兰条约》,成为独立国家。梵蒂冈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4)

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称圣伯多禄大教堂、梵蒂冈大殿。由伯拉孟特、米开朗基罗等建筑师不断设计并完善,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教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5)

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方则为圣彼得广场与协和大道。虽然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罗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圣彼得大教堂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6)

教堂前面是能圣彼得广场,被两个半圆形的长廊环绕,每个长廊由284根高大的圆石柱支撑着长廊的顶,顶上有142个教会史上有名的圣男圣女的雕像,雕像人物神采各异、栩栩如生。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7)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8)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9)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10)

圣彼得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是1856年竖起的,它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的。方尖碑两旁各有一座美丽的喷泉,涓涓的清泉象征着上帝赋予教徒的生命之水。所有走进圣彼得广场的人无不为这宏大的场面而感慨。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11)

1527年5月6日,在罗马之劫中,时任西班牙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卡洛斯一世率领3万大军包围罗马,意图抓捕教皇。瑞士近卫队为履行职责掩护教皇撤离而进行了惨烈的战斗,189名士兵中有147人阵亡,余下的42名士兵成功掩护教皇安全撤离罗马。5月6日也因此被作为瑞士近卫队重要的纪念日,2006年5月6日,瑞士近卫队成立500周年,梵蒂冈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瑞士近卫队同时也得到了绝对忠诚的评价,后再次重建,直到今天都是梵蒂冈的保护力量以及仪式象征。

瑞士近卫队制服充满文艺复兴时期风格,重量均为8磅(约3.6公斤),且每件皆为依队员身材量身订做的,而瑞士近卫队的制服常常被误会由米开兰基罗所设计,事实上近现代的制服是由当年的瑞士近卫队队长Jules Repond于1914年设计。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12)

米开朗基罗24岁时雕塑作品《圣母哀痛》。

大理石雕像高1.7米,是米开朗琪罗受一位法国红衣主教的委托而作,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米开朗琪罗说他的这件作品是“罗马现今最美的大理石雕塑”。雕像的意思为“怜悯”,取自于圣经故事中耶稣被总督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后,圣母玛丽亚怀抱着死去的耶稣的场景。

雕像中,米开朗琪罗一反传统表现圣母哀痛爱子的模式,将圣母刻画得宁静与柔美,赞颂人文主义理想。雕塑构图为三角形,显示了主题的庄重与神圣。死去的基督肋下有一道伤痕,但脸上没有丝毫痛苦的表情,横躺在玛利亚的双腿之间,右手自然下垂,头稍向后仰,面部表情好似熟睡般安详。

米开朗琪罗将耶稣的形体处理得较小,不同于稍大的圣母的形象。尽管耶稣在受难时已经是33岁的成人,但是圣母玛利亚依然被塑造成年轻俊美的女子,这独特的艺术处理好似暗示着玛利亚不论何时回忆耶稣都是她怀里的婴孩,不仅预示着基督教信仰中所饱含的爱与深情,也充溢着人类最伟大的母爱的崇高。

这是米开朗基罗唯一一件签名作品,其名字就在圣母身上横跨胸前的饰带上。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13)

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顶是米开朗基罗的杰作,双重构造,外暗内明。对于这个大圆顶,曾有过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设计,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借鉴哥德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对教堂入口处的光线对比效应的考虑,圆顶被取消。后来米开朗基罗在71岁高龄时接替了这项工作,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恢复了圆顶。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14)

整个殿堂的内部呈十字架的形状,在十字架交叉点处是教堂的中心,中心点的地下是圣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坛,祭坛上方是金碧辉煌的华盖,华盖的上方是教堂顶部的圆穹,其直径42米,离地面120米,圆穹的周围及整个殿堂的顶部布满美丽的图案和浮雕。一束阳光从圆穹照进殿堂,给肃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那圆穹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门。

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著朝圣者举行弥撒。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15)

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後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16)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巴西利卡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光线幽暗,神秘莫测,用大理石砌筑而成,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华丽到令人惶恐不安,令人窒息。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17)

大殿的左右两边是一个接一个的小的殿堂,每个小殿内都装饰着壁画、浮雕和雕像,经导游提示才发现,所有的壁画,都是由马赛克拼接而成,令人感叹。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18)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19)

教堂外的圣彼得广场是建筑大师贝尔尼尼一生中最伟大的建筑艺术品,完成于17世纪。广场能容纳30万人,长340米、宽240米,拥有两个四排共284根德斯金式圆柱和88根方石柱组成的半圆长廊,上有40位圣人雕像,仿佛圣彼得大教堂伸出的两个巨大手臂。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20)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21)

运气好的话,能遇见教皇在这个台上为信徒们做弥撒。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22)

跟团游,没能去后面的博物馆,只能从协和大道离开了。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23)

威尼斯广场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圆形广场。这个广场的正面是绰号叫“结婚蛋糕”、“打字机”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纪念堂,耗时25年才建成。16根圆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阶下两组喷泉寓意深刻:右边的象征第勒尼安海,左边的象征亚得里亚海,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建筑物上面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热爱祖国的胜利”,左边代表的是“劳动的胜利”。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士兵纹丝不动地在这里守护着无名战士墓。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24)

广场边的圣雷多圣母堂。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25)

科尔索大街,领队指着左边的房子说:二楼有阳台的是拿破仑母亲住过的屋子。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26)

为了让大家看的过瘾,又兜了一圈。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27)

兜过去不远,就是古罗马废墟。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28)

意大利的古罗马废墟,位于斗兽场之旁,是昔日古罗马帝国的中心,是现存世界最大面积的古罗马废墟,建有无数的宫殿和建筑群,却只剩下颓垣败瓦,一片荒凉。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29)

绕斗兽场转半圈。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30)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31)

来到君士坦丁大帝的凯旋门,巴黎的凯旋门即按此仿制,其雕刻工艺十分精巧。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32)

凯旋门紧邻斗兽场,无需门票。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33)

君士坦丁凯旋门,是为了纪念君士坦丁大帝公元312年战胜政敌马克森提,并统一罗马帝国而建,所以,它是罗马帝国统一的标志,是古罗马遗留至今最著名的凯旋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五大凯旋门之一。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34)

君士坦丁凯旋门不失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凯旋门,尤其是它上面所保存的罗马帝国各个重要时期的雕刻,是一部生动的罗马雕刻史。君士坦丁凯旋门顶阁刻有铭文,两侧有展现战争场景的浮雕,中央拱的两侧顶端则有基督教的天使浮雕,十分奢华,展现了罗马帝国在4世纪初的复兴。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35)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36)

罗马斗兽场的真实名称叫做"佛拉维欧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由韦斯马列西亚诺皇帝始建于公元72年,而由他们的儿子提图皇帝完成于公元80年。这是帝国于公元70年征服了耶路撒冷后,为纪念胜利驱使8万犹太俘虏修建的。可以说没有一页罗马史不多少与斗兽场有关,它简直已演变成为罗马生活和罗马需的标记。公元八世纪时,贝达神父曾预言"几时有斗兽场,几时便有罗马;斗兽场倒塌之日,便是罗马灭亡之时;罗马灭亡了,世界也要灭亡。"公元1084年,日尔曼人打进罗马城,古罗马城被洗劫一空,斗兽场也被人遗弃,一时曾成为人们挖掘大理石寻找建筑材料的来源。这部分地应验了贝达神父的预言。但罗马城仍旧存在,世界也没有灭亡,而且历史不断翻开新的篇章。构建这个庞然大物的封建帝王肯定不会想到,如今的斗兽场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为后来人带来巨额收入,可谓有秀恰在不用时。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37)

提图斯凯旋门是帝国前期提图斯皇帝去世后他的弟弟,继位的图密善为纪念前王而建立 ,始建于81年。这座凯旋门主面的台基与女儿墙都较高,给人以稳定、庄严威武雄壮之感。建筑物用混凝土浇筑,大理石贴面,檐壁上雕刻着凯旋时向神灵献祭的行列。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38)

又为了这是什么树了,很有特点。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39)

许愿池,也叫特雷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位于意大利罗马的三条街交叉口,因为喷泉前面有三条道路向外延伸,而特雷维喷泉的“特雷维Trevi”就是三岔路的意思,也正是喷泉名字的由来。

许愿池喷泉是罗马最后一件巴洛克式建筑艺术杰作,是罗马境内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喷泉,也因此成为罗马的象征之一。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40)

许愿池总高约25.9 米(85英尺) ,高19.8米( 65英尺)宽,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喷泉。池中有一个巨大的海神波塞冬雕像,驾驮着马车,四周环绕着西方神话中的诸神,每一个雕像神态都不一样,诸神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乱的海礁。喷泉的主体在海神的前面,泉水由各雕像之间、海礁石之间涌出,流向四面八方,最后又汇集于一处。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41)

步行前往西班牙台阶,路边的建筑。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42)

前面是密格那内利广场。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43)

圣母纯洁之柱又称无罪圣母圆柱,是19世纪建于罗马市中心用以纪念圣母玛利亚的一个纪念碑,顶上是一尊圣母雕像。基座上是摩西、艾赛亚、大卫、伊齐基尔的雕像。每年的12月8日,梵蒂冈教宗都会亲临此处,这里会挤满一半的罗马人,都是些诚的教徒为了给圣母献花圈,这一习俗已经持上百年了。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44)

圣母正怀着耶稣。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45)

西班牙大台阶无疑是全欧洲最长与最宽的阶梯,总共有138阶,是法国的波旁王朝使用法国外交官(Étienne Gueffier)的遗产(20,000斯库多)资助梵蒂冈资金,在1723年-1725年间建造完成的。17世纪时西班牙大使馆迁移于此,大台阶及其广场因此而得名。世界上各大城市都有不少广场,但很少有罗马的西班牙广场那样,其貌不扬,规模不大,但名气却大。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46)

破船喷泉是教宗巴贝尼尼乌巴诺八世在1598年台伯河洪水后下令建造,由意大利雕塑家彼得·贝尼尼(Pietro Bernini)和济安·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父子最终在1627年将其完成。据说1598年台伯河泛滥造成水灾,当年大水退后,广场中央留下一顺流漂来的木船,艺术家便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这个喷泉。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47)

圣三一教堂和方尖碑。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48)

在圣三一教堂前俯瞰孔多蒂街。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49)

古建喔。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50)

也不带我们去看看万神殿,就这样穿街走巷前往上车处。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51)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52)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53)

这个建筑像不像中国的寺庙?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54)

离开罗马,一路往北,前往米兰。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55)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56)

路过一个镇。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57)

大巴把我们送到米兰机场,大家热烈鼓掌,感谢意大利司机一路上的服务,进机场,登机,起飞。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58)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59)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60)

又到了俄罗斯上空。

波斯与罗马帝国宫廷(法意瑞之八)(61)

这次欧洲之行,是组团游,优点是不用操心,缺点是。。。。。。

以后还是要自由行,不过,签证,语言,麻烦也是不少,再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