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疫情,大家共克时艰。有钱捐钱,有物捐物。捐多捐少本不该成为攀比焦点,可“大衣哥”朱之文却被舆论裹挟,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乡亲们和网友们的千呼万唤中,“大衣哥”朱之文捐款的报道姗姗而来。据大衣哥家乡媒体报道:菏泽“大衣哥”朱之文蹬三轮、抱着成捆20万现金捐武汉。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1)

大衣哥手捧20万现金,在媒体和记者朋友的见证下,在众多相机的咔咔声中,将这20万亲手塞到工作人员手中后,迅速转身离去。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2)

有网友在下面评论:每次看到大衣哥的消息,他都是在捐款。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3)

说的没错,在大衣哥还没有捐款之前,他经历了一波“被捐款”。

最惦记大衣哥捐没捐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村的村民们。

有人在视频平台爆料:大衣哥朱之文捐款160万,该视频获赞无数但出处存疑。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4)

还有人上传小视频,视频中朱之文身穿他标志性的军绿色大衣,一边往嘴里塞馒头,一边端着碗喝稀饭。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5)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6)

配文为:大衣哥武汉捐款140万。背景音乐是大衣哥演唱版本的《父老乡亲》。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7)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8)

还有村民信誓旦旦的发视频,声称大衣哥捐100万,并一再打着保票声称消息属实。

从160万、到140万、再到100万都是别人杜撰的,“被捐款”的大衣哥向武汉疫区捐了20万,但这还没有结束。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9)

捐20万之后,有网友发博文“村民称这是炒作,还不如给大家买点口罩”。

于是,大衣哥再度解囊,又拿出20万来捐给他的家乡郭村镇,用于家乡疫情防控工作。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10)

捐款现场,朴实的朱之文对工作人员说:这个20万和昨天武汉的不联系,昨天武汉是武汉的,这是咱家乡的,这是我一点心意。

有多大肩,挑多大担。捐多捐少都无可厚非,更不该以此作为“道德标尺”去衡量别人,毕竟不管是明星还是平头老百姓,一毛不拔的都大有人在。

但是大灾面前的捐款手笔,永远脱离不开“情分”与“本分”的讨论与撕扯。

说回到被“逼捐”推上风口浪尖的大衣哥。比起能拿到天价广告费和片酬的顶流偶像和明星大腕,平时靠跑商演的大衣哥朱之文,连三线明星都算不上。

许多一线明星、夫妻明星,都是二十万、三十万的捐。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11)

但是作为出生在山东农村、实打实的“草根明星”,几乎每一次掀起捐款风波的时候,“大衣哥”朱之文都会被人“惦记”。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村民和网友,没人真的关心现实生活中大衣哥是否能够承受如此巨额的无偿捐助,而是纷纷拿大衣哥捐款的故事,上网赚吆喝。

有太多人企图依附在大衣哥的“噱头”上,能让自己露个脸。

是闹剧,总会迎来一哄而散的时刻。那些在网络上赚足了眼球的邻里乡亲们照样懒散度日,最终还得是骑虎难下的大衣哥,从自己腰包里掏钱来为“被捐款”而埋单。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12)

类似这样的“催捐”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大衣哥身上了。

大衣哥本名朱之文,山东菏泽农村人。

他在2011年参加选秀类节目《我是大明星》地区海选时,身穿绿色军大衣演唱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视频被传到网上之后,朱之文一夜爆红,被网友戏称为“大衣哥”。

从参加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到央视的《星光大道》,再到参加央视春晚,大衣哥迅速完成了他逆转人生的“三级跳”。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13)

但是,草根逐梦、一夜成名的逆袭故事远远没有结束。后面的故事,逐渐暴露出人性中的灰暗与龌龊。

有人把朱之文说成是“风口上的猪”,邻里乡亲们表面恭维,背地贬损。种种众生相,实在让人为朱之文感到不忿。毕竟,成功哪有那么容易?

唱歌这件事,朱之文是下过苦功夫的。再往前推20年,朱之文踏踏实实的追过音乐梦。

家里条件苦,花一块五毛钱买盘《中华大家唱卡拉OK》自己跟着唱。买不起专业音乐教材,就自己手抄乐谱,仔细推敲每个发音。

为了校正自己的发声,朱之文每天早上练歌的时候拿着收录机,边唱边录,反复纠正自己的音准。这样的土办法当然比不上受过专业教育的科班生。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14)

朱之文曾经跟着村里的老乡去北京干过建筑队。工地附近有个音乐学校,因为想要接受专业音乐教育的念头太强烈,朱之文辞掉建筑队的工作,跑到这所音乐学校打扫卫生。

为的就是能利用打扫卫生这点功夫,站在教室外面蹭课听。这时间一长,朱之文和学校也混熟了,可以搬着小板凳进教室光明正大的旁听了。

就在这段旁听时间里,朱之文学习了基础的乐理知识。

这还不够。在北京旁听的这段日子里,朱之文每天早上都会起来晨练。当时有个一起晨练的朋友,认识金铁霖——著名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培养出不少优秀的歌唱家。

上过金铁霖声乐班的朱之文,是扎扎实实学习过声乐的。天生的好嗓子,再加上后天的雕琢,朱之文能把歌唱好,不是传奇的天方夜谭。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15)

唱歌的条件有了,还差一个舞台。

朱之文在北漂的时候,就在地铁站、小区广场里卖艺过。后来因为挣不到钱回家务农,朱之文也依然没有放弃“登上舞台”的想法。

务农之余坚持练习,在村里争取文艺表演的机会,为了登上山东综艺的海选舞台,还特意去二手市场买了一件军大衣,带着这件军大衣,一路过关斩将。

听上去,朱之文好像靠着唱歌完成了人生逆袭,改变了命运。

都说人往高走,可朱之文却依然选择住在村里原来的土坯房,吃馒头咸菜。听上去非常粗朴真挚,不忘初心,可就是这样的选择,却让朱之文频频陷于“不仁不义”的境地。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16)

人怕出名猪怕壮。成名之后的朱之文频繁奔波在各个商演舞台上。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以后的人生里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是事业瓶颈、商家剥削、唱功退步,观众无人捧场。

而是来自身边的邻里街坊。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17)

先是被迫借钱。

朱之文家里有很多乡亲们的借条,村民们从来没还过,有人接受采访时大言不惭的说:他的钱都花不了,谁还想着还给他!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18)

再就是给村里做好事,反倒要背上骂名。

朱之文自费掏钱给村里修路,村民埋怨他修得太少。

记者采访村长询问相关情况时,得到的回复竟然是:“朱之文能够走到现在全都是村里和镇上捧他,而现在要求他捐助一所学校他却一分钱都不愿意掏,村民们有些怨言也是正常。”

朱之文给村里交卫生费,没人念他的好。本来就不是分内之事,第二年朱之文不想交了。卫生费平摊到每个村民身上,一户30块钱。可大家都觉得,这钱就应该朱之文自己一个人掏。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19)

有村民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堂而皇之的说出“每人一家给一万元,再买一辆车,这才能记你的好。”

实在叫人心寒。靠着自己努力改变人生的朱之文,却被“吸血鬼”拖了后腿,人心有多险恶,朱之文就有多委屈。

还有村民靠着直播朱之文的日常起居,赚了钱、盖了房、买了新车。

村里有人天天什么农活都不干,就在家拍大衣哥。一家老小齐上阵,甚至上小学的孩子作业也不写了,就为了拍朱之文赚钱。

薅流量的事愈演愈烈。朱之文家门口天天挤满了人,每天一大早,就有人在外面叫门。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20)

“老太太都80多岁了就为了看你一眼”、“人家千里迢迢跑大老远的路也是为了看你一眼”,朱之文自己也抹不开面子,觉得不能因为成名了就怠慢大家,只能打开门,任凭大家挤进屋里,直播他的日常生活。

朱之文也很无奈,为了演出已经足够辛苦,“我回到家就是想休息休息,没有人为我想过。每个人都是为了个人利益 。”

这些人里面,有在家带孩子的妇女,有不想出去打工、天天想着发大财的年轻人,有不懂事的小孩,还有大老远跑来说非要跟着朱之文学唱歌的年轻女学生。

这些人来路各异,但聚在这里都目标清晰,只要朱之文在,他身上就有流量可榨取。

大衣哥霸气回应捐款作秀(被捐款逼上风口浪尖的)(21)

朱之文身边的村民说:以前他刚出名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这么“管用”(有流量),现在都想明白了,他就该“回报家乡”。

这成了村里人的共识,可悲的、可怕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