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经是正月十一,还有四天就是正月十五了。

过完正月十五,春节可以说是正式结束了,但是一场名叫“分开太沉重,宝宝心里苦”的悲情戏已经上演——

“不要妈妈上班,妈妈不要走,哇哇哇!”

“宝宝不去幼儿园,不去不去就是不去,哇哇哇!”

孩子多大分离焦虑会结束(妈妈别走错误对待分离式焦虑)(1)

除了上班、上幼儿园这种较长时间的分开,有时候妈妈上个厕所只需要几分钟的“小别离”,宝宝也能嚎得惊天地泣鬼神,很多妈妈已经练就一手抱着娃蹲马桶,一手解决擦PP和提裤子的神技了。

分离焦虑,让妈妈感受到宝宝对你独一无二的依恋和爱的同时,也被 “甜蜜的负担”束缚着。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几乎每个宝宝都会遇到的问题——分离焦虑。

孩子多大分离焦虑会结束(妈妈别走错误对待分离式焦虑)(2)

//宝宝的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与照看者,特别是和爸爸妈妈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孩子多大分离焦虑会结束(妈妈别走错误对待分离式焦虑)(3)

分离焦虑有两个高发期:一个从7月龄左右开始,出现分离焦虑的迹象,通常到18个月时会达到最高峰;另一个则是3岁刚上幼儿园的这段时间。

分离焦虑确实是令家长头疼的问题:宝宝这时会表现出惊人的力量,使得你很难打开他抱着你的手臂,或者拼命抵抗抱着他的人,并且高强度的哭闹会持续好几分钟。

以前不爱哭闹的乖宝宝,现在变成爱哭又粘人的小妖精,有的家长说这叫做“越大越难带”,认为宝宝退步了。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子!我们错怪宝宝了!

宝宝之所以会这样,是认知能力发育的体现:宝宝知道妈妈不在身边,但是妈妈没有消失不见,他开始明白想念的感受了。

作为家长,这种时候我们都会感到内疚和无奈,不少妈妈还会跟着宝宝一起流泪。柚子特别理解妈妈们的这种心情,毕竟我也是从那个时候过来的。

其实,分离焦虑是宝宝发育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一环,所以需要我们和宝宝一同面对和调整。

//4种和宝宝分离的错误做法//

01

错误做法一

偷偷走,绝不让孩子发现

这样做的危害:

偷偷溜走,是妈妈外出前离开方式的最下策,如此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很不安、甚至是恐惧,因为妈妈说消失就“消失”了。长此以往,孩子会表现得胆小、畏缩、失去了走向更广阔天地,探索新鲜事物的勇气和力量,因为TA在“向前迈步”之前,总要“回头”看看,妈妈还在不在。

宝宝1岁,特别黏妈妈,只要快到妈妈出门上班的时间了,就拉着妈妈的手,让妈妈跟她坐一起。每次上班前妈妈都偷着走,不是趁宝宝在吃饭,还是趁老人带着宝宝在玩,每次都好像做贼一样,悄悄地换鞋、关门、迅速“逃离”。一旦妈妈偷着走不成,被宝宝发现,宝宝就会歇斯底里的哭闹,喊妈妈。

很多妈妈会选择偷偷走,害怕面对哭的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孩子,以为只要看不到妈妈离开的场面,孩子不哭就不会难过。但TA时刻都会提心吊胆,处在妈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见了的焦虑和恐惧中。这样做唯一获益的是妈妈自己,看不见、听不到孩子的哭闹,自己能离开的稍微安心一些。

孩子的想法

妈妈随时都可能消失,太让人难过了,我感到很不安,以后我一定黏好妈妈!

孩子多大分离焦虑会结束(妈妈别走错误对待分离式焦虑)(4)

02

错误做法二

骗孩子“只走一会儿”

这样做的危害:

这是对孩子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做法,严重破坏了母子间的依恋和信任,TA会感到莫大的无助和失望。近期,TA可能会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叛逆,因为TA已经不信任你说的每一句话。远期,TA跟你学会了“骗”,以后也会骗你、骗别人。从此,TA将失去对他人以及整个世界的信任。

宝宝1岁2个月,妈妈为了每天能顺利离开家门而绞尽脑汁,变着花样儿的想办法骗孩子能乖乖放自己离开。“妈妈去给你买酸奶喝,一会儿就回来好不好!”“快去看看,阳台上有只大鸟”“你跟姥姥先吃早饭,吃完妈妈就回来了”……起初,孩子会很好骗。后来孩子也越来越精,无论妈妈说什么都不会放开妈妈的手。每天上班都和孩子斗智斗勇。

有时妈妈总是自作聪明,以为耍点小伎俩就能骗过孩子,让孩子不哭不闹的顺利放自己走。可孩子偏偏会信以为真,真的会眼巴巴的等着你“一会儿就回来”,守着这句承诺,一会儿去门口看看,一会儿望望窗外。这样做的危害很大,破坏了母子间的依恋和信任,如果连自己最亲近、最依恋、最信任的人都会骗自己,心理的那种无助和失望感受可想而知,对他人和这个世界的不信任感,也许就由此产生,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堪忧。

孩子的想法

原来最爱的妈妈也会欺骗我,我很伤心!我还可以相信别人么?

孩子多大分离焦虑会结束(妈妈别走错误对待分离式焦虑)(5)

03

错误做法三

哭着走,比孩子还难过

这样做的危害:

被妈妈的负面情绪传染,原本没那么担忧的事也变得可怕至极。对“分离”这件事格外敏感,今后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的分离,都会倍感焦虑、忧郁,难以自拔。

宝宝10个月,每天早上妈妈上班离开之前,母子二人都难舍难分。一边是哭得直冒鼻涕泡儿的宝宝,一边是一步一回头,眼泪汪汪的妈妈。出门之前,没有20分钟,妈妈绝出不去这个家门。要么再抱一会儿、要么再亲一下……宝爸实在受不了每天早上都来这么一出,大人孩子一起飙泪的哭戏,劝妈妈干脆辞职在家带娃吧。

每个宝宝都是妈妈的心头儿肉,宝宝心里难过,妈妈心里更不好受。但妈妈忽略了一点,每个宝宝都是察言观色的高手,面对一件未知或稍感不安的事情,如果妈妈表现出淡定、从容,宝宝就会觉得这不是一件有危险的事情。如果对于一件事,妈妈表现出焦虑和恐惧,宝宝就会感到特别可怕。

孩子的想法

每天早上和妈妈分开,妈妈都害怕的哭了,这一定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也很很害怕!

孩子多大分离焦虑会结束(妈妈别走错误对待分离式焦虑)(6)

04

错误做法四

强行走,绝不拖泥带水

这样做的危害:

孩子将感到永远不被妈妈看到和回应,对自我也会产生质疑,觉得自己是不好的、不值得爱的。这将影响到孩子未来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相应的,也会习惯于把自己的情感隐藏、隔离起来,跟谁都不会太亲近。

宝宝9个月,最近开始表现出离不开妈,尤其每天早上妈妈上班前,就像一只小考拉挂在妈妈的身上,任谁都拉不开,哭着闹着也要死死抓住妈妈的头发,绝不放手。为此,妈妈特意把头发剪的很短,每天宝宝揪住头发不让走的时候,掰开宝宝的小手,转身就走,不安抚、不回头,妈妈以为只有干脆利索的走掉,宝宝才会更快适应。确实,没过多久,宝宝就不像之前那样闹了,但伴随而来的是,宝宝对妈妈也不再那么亲近。

走的坚决、不犹豫是对的,但走的生硬、决绝就不合适了。这样做忽略了宝宝的情绪感受,如果宝宝心里的情绪情感长时间不会被妈妈看到、感受到、给予回应,宝宝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不够好的、不被爱的、不可爱的,这将影响到孩子未来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

孩子的想法

为什么不管我怎么哭、怎么闹,妈妈都不管我、不理我?也许是我不好,妈妈不爱我!

孩子多大分离焦虑会结束(妈妈别走错误对待分离式焦虑)(7)

//

这样做,尽快帮宝宝度过焦虑期

//

一定要跟孩子告别

每天早上出门前,要如实告诉孩子,妈妈要去哪,大概要去多久,这期间谁来照顾宝宝。比如这样跟宝宝说:“宝贝,妈妈要去上班啦,晚上回来,白天姥姥会照顾你”。无论孩子是否能完全听懂这样的话,但从妈妈平静的语态就能感受到安全的氛围。这样说是为了给孩子心理准备,让TA知道妈妈是暂时离开,还会回来的。这样孩子的心里会踏实很多。

孩子多大分离焦虑会结束(妈妈别走错误对待分离式焦虑)(8)

出门前有个小仪式

和宝宝建立一种出门上班前的小仪式,这个仪式可以是母子俩喜欢的一个小动作。可以是出门前一个大大的拥抱,或者相互的亲吻,也可以是出门前的一个短小的游戏,只要是让你们感到舒适的方式,都可以。越小的宝宝对生活的规律性要求越高,这样的小仪式会成为宝宝生活中一件自然而然、必不可少的规律性活动,仪式完成后妈妈就去上班了,这就是件顺其自然、按部就班的事,没什么可担心的,甚至有些宝宝会爱上这个小仪式。

孩子多大分离焦虑会结束(妈妈别走错误对待分离式焦虑)(9)

给孩子一个可以兑现的承诺

与其编个理由骗过孩子出门,不如给TA一个实实在在你可以兑现的承诺。比如和孩子约定好,你下班回来后可以和TA做的一件高兴的事。可以是下班回来后第一时间先给TA讲个故事,或者先玩一个TA喜欢的游戏。总之,能让孩子开心笑起来的事都可以,可以随时变换。但重要的是要说到做到,并且最好能坚持下去。即使孩子过了分离焦虑期,这样的方式也会成为高质量陪伴孩子的捷径,增进亲子关系。

孩子多大分离焦虑会结束(妈妈别走错误对待分离式焦虑)(10)

自己心态放平和

很多时候,分离焦虑的不是孩子,而是妈妈自己。妈妈内心对孩子的愧疚,对于替代照料者的不放心让妈妈变得焦虑起来。孩子只是感受到了妈妈的情绪,并像镜子一样反馈出来而已。妈妈越是把分离当回事儿,孩子越是容易焦虑;妈妈越是表现得自然,孩子反而会有安全感。所以,信任孩子的替代照料者,也信任宝贝有接受和慢慢适应分离的能力,并且相信这个时期很快就会过去,妈妈的心里就会坦然很多。

孩子多大分离焦虑会结束(妈妈别走错误对待分离式焦虑)(11)

//家长也有分离焦虑//

看看下面的场景,你是否经历过:

好不容易有机会爸爸带孩子,我们能和闺蜜出去约个会,结果心里想的全是宝宝,不放心地用微信进行远程遥控:别忘了换尿不湿,不要给宝宝玩儿手机、记得给孩子吃水果……生怕猪队友一个不小心把孩子磕了碰了。

怀着忐忑之心回了家,结果人家父子俩乐淘淘,美滋滋,相处融洽。

除了孩子有分离焦虑,我们的分离焦虑也不轻。

宝宝肯定能学会如何面对分离,他的这种焦虑最终都会消失,可能那时候的你会有另外一种难过——叫做失落。

当小宝宝会变成大宝宝,他有了新朋友,有了更多的兴趣爱好后,他的世界中不仅仅只有你。

等到了这么一天,你的宝宝敷衍地和你说句,“妈,我走啦!”,就像长大成人后的你和你的妈妈告别时那样轻松,也许你会怀念宝宝用小手搂着你的脖子,流着眼泪,哭着不让你离开的日子。

成长,就是一段渐行渐远的分离。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