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戏里戏外的对照。

电影中,中国志愿军大队人马要在转日六时之前渡桥,美国战机轰炸机三番五次炸桥阻拦,但是中国军队依旧按时建起了一座能让部队通过的人桥。

而电影之外,也许很多人也知道,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而这部电影也是要按时拍摄而成的电影。如同电影中志愿军遭受的炮火一般,电影虽然在今年年初立项,但是由于疫情影响迟迟不能开拍,导致拍摄周期短,后期时间也很短。不过,《金刚川》同样在后期制作组的辛勤努力之下按时完工,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戏内外奇特的共鸣。

固然,因为拍摄与后期的限制让本片在呈现上有了一定的瑕疵,但此为后话,戏中一座用人的肩膀扛起的桥,戏外一部所有人加班加点完成的电影,一个是精神与意志的奇迹,一个是电影制作越发成熟的标志。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1)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2)

1.中国的“敦刻尔克”?

说回电影本身,电影甫一上映,就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其实这是片中多角度描写带给观众的既视感。必须承认的是,敦刻尔克除了“不同视角”的拍摄之外,每个视角所经历时间长度的不同则更为重要,这种“时间长度不同”让看似平行的几段故事有了彼此在时间上的照应,这是“视角不同”剧本无法带来的奇特感受,至于其优劣,见仁见智。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3)

但是《金刚川》的多角度,也有其亮眼之处,通过视角来刻意掩藏一些线索,通过三段式的描述,从修桥部队,到美军空军,到高射炮部队,同样的时间段里,视角却越发切入冲突的中心,志愿军与美国空军抗衡的激烈度也在不断提升。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4)

另一处值得称道的就是用炸桥,或是空袭来标记时间。其中最为神来之笔的当属喀秋莎,第一幕中地面上只看到火箭炮飞向远处,第二幕我们得以在空中看到火箭炮轰击后形成的壮烈的爆炸,但是说“神来之笔”,那便是第三幕中张译在火箭弹闪耀的光芒之下痛哭疾走的画面,那一幕甚至让我想到了1917中非常漂亮的闪光弹的场景。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5)

而多视角彼此之间隐藏的信息通过别的视角来解密也是多视角最大的用处,比如邓超的军队受到的袭击在第二幕中解释为榴弹炮打偏了,第二幕丢下的水壶在第三幕中被张译他们撞见,第一幕中不知何时布置的延迟炸弹在第二幕中有了解释,等等等等。

但是稍微有些可惜的便是,这些细节的彼此串联其实并没有带给观众“恍然大悟”的感受,很多时候你能感觉到这些联系只是为了赋予这些战场关联而刻意加入的,飞机掉下的碎片,水壶,炮火的打偏,点燃的篝火,这些在第一次出现时并没有激发观众想一探事实究竟的兴趣,于是在其解密时,也未能用这些共鸣让观众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呼。

举一个例子,第一幕里李九霄通过望远镜看到的张译和魏晨有段对话,在第三幕观众看到了张译通知魏晨关队长的死讯,但是在看完第一幕后,有多少人在疑惑张译究竟说了什么;第三幕后,又有多少人恍然大悟原来李九霄看到的是这个呢?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6)

同时第四幕终于跨越了时间的循环,描述了人桥与志愿军的通过,但是美国飞行员飞走时说大部队已过,炸也没有用,然而我们看到在飞机轰炸时,大部队明明还在陆续过桥。

虽然影片彼时已近末尾,有点像《八佰》之中官兵冲桥时被排队枪毙的艺术性升华,但是如若能更真实一些,而不是用轰炸机的大号炸弹下人桥毫不受其影响的场面来煽情,也许会更好。

2.九霄的情人,邓超的马

想来搭桥这部分与第四幕都是管虎的手笔,大部队奔赴金刚川的场面很像《八佰》里面国军支援上海的那一幕,最后慢镜头过桥又和《八佰》里国军过垃圾桥的慢镜颇为相似。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7)

但是,这两段却又是最为拉胯的。

先说邓超的部队吧,邓超在片中也就是个友情出演,实在没有什么深度可以挖掘,而其部队在树林里遭受的榴弹炮袭击还是敌军没打准。看完这部电影,我也没理解邓超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或许只是为了让管虎喜欢的白马出一下镜。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8)

可是,那个白马炮火一响就溜之大吉,比邓超的戏份还要少。

同样比较尴尬的,就是九霄的班长,倾慕一个联络员妹子,但刚收到回应,妹子便命丧当场。心怀愤懑,又一心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他扛起了木桩子,却在炸弹的轰击下化为一尊静立的雕塑。

你要说九霄是剧情中设立的唯一“包含柔情”的角色吧,相比于《八佰》中那段临别前羊拐和老铁的那段对话,这段铁汉柔情的剧情也太过轻描淡写,殊为可惜。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9)

3.吴京的烟与玉米棒子

作为吴京的铁粉,虽然京班长戏份不是很多,但是不得不说和有足够时间去发挥演技的张译比起来,吴京也毫不逊色。吴京用很少的戏份塑造了一个虽然有些自傲,但也有担当,且形象丰满的角色。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10)

而这种”角色光环“,可不是吴京自带的,毕竟放在李仁港的《攀登者》里面,登山队长吴京除了用战狼扑各种救人,徒手攀爬水塔之外,也没有太多印象深刻的点。但是在本片之中,关班长的烟瘾,啃玉米棒子时的洒脱,御使高射炮时自信满满的模样,寥寥几笔就将角色形象铺叙而出。

虽然吴京的角色有些自傲,但是绝不令人生厌,他知道暴露了阵地后很危险,所以哪怕张译要求换回位置,他也立刻回绝。在高射炮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他拼着最后的一点时间发射了闪光弹给了张译的高射炮阵地视野。

人固有一死,或终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关班长,哪怕大限将至,也要为队友点亮夜空。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11)

4.牛仔与军人的决斗

第二幕,是比较让人惊喜的。

虽然第二幕因为是空战所以特效偏多,在后期紧张的情况下也最为吃力,而且那个美国人的口音慢吞吞地实在不敢恭维。

但是,第二幕的想法,还是非常优秀的。

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去看这场战争。

尤其是从掌握信息更多的美军空中视野来看,几场炸桥的时间线很轻易就被梳理出来。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12)

而他们视角中不断去轰炸,又不断建起来的桥梁,同样反映了这座奇迹的桥与背后中国志愿军的付出。

但是除此之外,单看这个飞行员希尔(好像是这个名字吧),如果你不在意他有些蹩脚温吞的口音,这完全就是一个好莱坞个人主义的英雄。

开始伴随着部队执行任务,但是队友被击落,怀着愤懑继续执行完任务后独自出征,凭借出色的记忆找到了当初的高射炮阵地并进行了进攻,在和高射炮阵地的几次攻伐之后,确认是遇到了旗鼓相当的对手,并在一次绝命俯冲中宛如牛仔决斗一般与高射炮对打。

是的,面对点燃篝火的决战邀约,他戴上牛仔帽,拼死一般勇敢地冲锋,就像牛仔间的生死决斗一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13)

但是,他意会错了。

这确实是决斗。两个人境遇相仿,都刚刚失去自己亲密的战友,都伤痕累累,但是,对于张译来讲,点燃篝火并不是意气用事,而是为了吸引火力,保护大部队。

所以以第二幕与第三幕的对照,是中国军人的集体意识与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一次冲撞,最终美军的战机还是被击落,毕竟孤掌难鸣。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14)

5.美国人眼里的金刚,中国人搭成的金刚

说起中美观念之差,我突然想到了美国的《金刚》。

这个大猩猩,有一点智慧,却更多是野蛮,空有一身蛮力,但是最终还是敌不过人类制造的飞机与利炮,固然它可以攀上帝国大厦,甚至干掉一两架飞机,仍然会屈服在枪炮的狂轰滥炸之下。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15)

你们是否能发现《金刚》与《金刚川》的那么一点小小的联系呢?

在美军的眼中,他们有着精良的装备,纵然我们有着很多手段,张译和吴京也敲下了几架飞机,但是在巨量炸弹的轰击之下,一切抵抗似乎都是无力的。

可是,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人会拍出《金刚》,但是我们会在这之后更进一步,拍出《金刚川》的缘故。

我们承认坚船利炮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更应记住,哪怕面对着这些利器,我们依旧能通过更好的战略,更坚韧的意志,赢下这场战争。就像那个血肉搭建成的桥梁一样,这是美国不敢想像的,但这亦正是我们在面临差距时依旧能不落下风的法宝。

让我回到前面的那个问题,诚然,《敦刻尔克》拍得不错,但是,我们不用去以它国的标准作为评判我们电影的标杆,我们有着独属于我们的精神,我们不用照猫画虎拍摄《敦刻尔克》,因为我们有自己的《金刚川》,我们的金刚,可是不会倒的。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16)

金刚川烂不烂电影(金刚不倒-金刚川影评)(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