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

7月,长江汉江禁渔期结束,渔民们恢复了打渔。 轻撒网,紧拉绳,烟雾里辛苦等鱼踪。

今日的渔民,如何将一条正宗的江鱼捞起,直到端上餐桌,美味背后的真实,超出你的浪漫幻想。

武汉正宗乌江鱼店(武汉餐馆里的天价江鱼)(1)

早晨7点, 我在滨江苑汽渡码头一端找到渔民老李。

头一天联系老李,听说要跟着一起打渔,他笑着说,“那你半夜过来,两三点我就开船了。 ”电话那一头的他,似乎处于暴风雨的中心,无数噪音,后来才知道, 那便是江上风浪的声音。

虽然约好7点见面, 但我在汽渡码头转悠将近一个小时才找到老李的窝子:其实近在眼前,靠汽渡码头右手,沿着坡堤一直往江边走,老李的船就停在江边。 两只拖货的运输船在一旁停着。每隔5分钟,就有大货车拖着钢管呼啸而过,在高分贝的环境里,我跟老李的交流,几乎靠吼。

武汉正宗乌江鱼店(武汉餐馆里的天价江鱼)(2)

看见我到来,埋头补网的老李抬头看了一眼,又低头继续补网,没有主动让我上船的意思。 这让我稍微有些尴尬,不过我主动跟他攀谈起来,“今天收成怎么样? 有没有好货色呀? ”“有呀,你买不? ”老李反问。尴尬还在蔓延,可能是不忍看着我在骄阳下暴 晒,一分钟后,老李放下跳板,将我接上船。

我穿鞋上船,老李没有说话,只用一把用汗衫布自制的拖把,跟在我的脚印后面打扫。“对不起,不好意思。 ”我赶紧脱鞋,光脚走在船头甲板上,感受到船板上的干净,连细微沙子都没有。

武汉正宗乌江鱼店(武汉餐馆里的天价江鱼)(3)

老李很黑,如果不是头发夹杂着白发,看上去不像将近50岁的人,“能吃能喝,就是黑!”老李身穿灰色旧T恤和短裤,裤子屁股处破了好几个洞,好在没有走光。他话不多,我问一句他答一句。采访的数小时里,他的双手一直不停地补网。

收获怎样? 老李没多说,翻开渔船上的储鱼层,小鱼是看不清的,上十斤的江鲢欢快地在水中穿行。

老李是汉川人,祖祖辈辈打渔人家出身,打了20多年的鱼,我通过他的一名熟客联系到他。老李最早在汉江边打渔,后来辗转到滨江苑附近的汽渡码头,虽然每天在江上飘,但对他来说是最寻常不过了,因为附近打渔的,都是熟人,许多就是汉川老乡。

摞在老李跟前的网看着不起眼, 是五六条网拼接起来的,“光这些网,花了1000多元呢! ”

武汉正宗乌江鱼店(武汉餐馆里的天价江鱼)(4)

这些网的损耗,应该是他最大的成本之一,也是他捕鱼的主要工具。“每年都要换一次。 ”即使这样,每天还要不停补网,因为他是撒大网捕鱼,“特别在那桥墩下,网容易被钢筋刮破。 ”

撒网能撒多远? 老李指着远处二桥的两个桥墩比划了一下,“就那么远。 ”在打渔人看来,起早贪黑打渔, 都不算辛苦。 操心的是,今天的鱼卖不卖得出去。

看见我问得兴起,他反问一句,“宣传以后,我的鱼会多卖一点不? 那样还可以。 ”

武汉正宗乌江鱼店(武汉餐馆里的天价江鱼)(5)

江里有多少种鱼,老李自己也说不清。

反正常见的不过鲶鱼、青鱼、江鲢、胖头鱼、金秋鱼、鮰鱼等上十种。

少见的就是长江魛鱼,一般二三两,在鱼贩子手中可以卖到1000多元一斤,但这全靠运气,并不常可以打到。

这些鱼,大部分已经都可以人工养殖,在菜场超市都能买 到。 惟独是金秋鱼,靠养殖是养不出来的,价格超过20元一斤。

江鱼的价格也不是一下就涨这么高的,“也是一年一年涨起来的,因为鱼越来越少。 ”听老李说,附近有捕捞证的渔船,大概有20多艘,打渔人都是他这个年龄,年轻人宁愿打工也不会干这苦差事。 老李的渔船上晒着几块鱼干,“是不是啥鱼都吃过? ”老李笑了,看了我一眼,有点被我的不谙人事气恼。“江鲢超过50元,鮰鱼100多元,你说我舍得吃吗? 我们只能吃点鲤鱼、鳊鱼等低档鱼。 ”

武汉正宗乌江鱼店(武汉餐馆里的天价江鱼)(6)

正说着,老李的老婆喊了一嗓子,“快点给别人电话联系送货撒。 ”老李听话地站起身,回到船舱,拿出了一个古老的手机,一一拨打电话。 十几分钟后,老李打完电话,今天客户要么出差,要么不要货,他等着其中一位司机来看鮰鱼,“我等到他来看货,他说不要了,我再跟别人说,我们还是蛮讲诚信的。 ”

说起买鱼的客人,老李说各色人等都有。 有的是自己好这 一口,“吃了江鱼就不再吃养殖的鱼,没法子比。 ”也有专业鱼贩子,还有很多人是买来送人,蛮上档次。“都讲有机,我这个鱼是真正天然的。 ”

武汉正宗乌江鱼店(武汉餐馆里的天价江鱼)(7)

在老李看来,吃鱼也讲究缘分,捕捞的成果看天气而定,打渔同时也是有风险的,“特别是上下的行船,船标灯也要注意。 ”

将近9点,又有几艘渔船陆续停靠岸边,老李说,都是汉川老乡,大家都是打渔为生。 一位中年男子骑着摩托车过来,看来对方是老买家,边问今天有什么鱼,边自己往船上爬。 客人看中了老李的一条大胖头鱼,称重本来要60元,老李让价到55元,客人喜滋滋地让老李先给养着,接着又爬到其他船上去搜罗货色。 一番挑选后,中年男子买了三条大鱼 。我就顺便问了问他——“你开全鱼宴呀?”“嘻嘻,我家人口多,还有一条我送人!我自己其实最想吃小鱖鱼,三两重的最好吃!”

武汉正宗乌江鱼店(武汉餐馆里的天价江鱼)(8)

打渔养家,半年忙活半年闲。 禁渔期后,打渔的作息是否有规律可循?

老李摇头,如果勤快的,打了卖,卖了打,一直轮回。 虽然开的是船,但是飘得也远,上下行船,远到洪湖鄂州也不鲜见。

但这还是靠天吃饭的事儿,下个暴雨或是刮个大风,那可就歇菜了。

打渔晒网,是目前老李在捕鱼期的生活写照。禁捕期里,他这两年主要时间还是在船上晒网护理船。

武汉正宗乌江鱼店(武汉餐馆里的天价江鱼)(9)

老李的渔船已经换了几艘。 现在这艘是铁船,大概花费了一两万元。 比起之前的木船,老李感觉“稍微宽敞了点”,那感觉,大概可以类比我们终于从小户型搬进大户型的欣喜。

虽然阳光刺眼,但是伴着南风,坐在棚子下,并不觉得燥热。

“舒服什么呀 ? 夏天有蚊子 ,冬天冻死人 。 ” 在船上忙前忙后的老李老婆说话了,女人其实长得挺端正,皮肤黑更显得牙齿白。

问起上不上岸采购?她有点不好意思,“我一上岸,菜贩子都认得我是打渔的,因为太黑了。 ”一年到头她蹲守船上操持料理,打渔还要帮着拉网,武汉就压根没有好好看过。

武汉正宗乌江鱼店(武汉餐馆里的天价江鱼)(10)

一辆桑塔纳轿车开到江边,我以为是大客户驾到,老李熟稔地与来者攀谈,原来老李的小儿子在外打工,来者是工地上的负责人,找老李解决一些问题。

老李的大儿子一直在船舱里,默不作声地半躺着。

“你能不能帮我把儿子毕业证给拿到手? ”老李抽着烟,有点焦虑地求助: 大儿子读的是某个学院的计算机工程专业, 但有一年时间没去学校,也没有考试,现在不知道怎么去拿毕业证。

我也被问懵了,建议还是去找班主任或辅导员靠谱。 老李提高声调想试探地问问儿子, 但小伙子趴在船舱里,缄口不言。

将近10点,老婆喊老李吃早饭,普通的饭菜,但老李还得喝上一口烧酒。 停靠在老李旁边的渔船老大老王,开玩笑说,“我们喝啤酒,你喝烧酒,身体好。 ”

吃完饭,老婆又催老李联系客户,夫妻两人有点争执,老李好像不太愿意上门推销,老婆则认为,要主动去给人家送鱼。 老婆靠在船甲板上,很不开心的样子,嘴里一直嘟囔着。

老王翻过船舷找老李, 合计着把鱼捞起来送到熟悉的餐馆。打开船储鱼层,捞起江鲢,老王摇头,“不太行。 ”老李有点失落,他坐在船头,茫然地看着江面。

武汉正宗乌江鱼店(武汉餐馆里的天价江鱼)(11)

我发朋友圈微信,联想到老李卖鱼,赶紧建议,“申请个微信,发消息,让更多人知道你有新鲜的江鱼卖。 ”说着我们还当场演示给老李看,发了朋友圈,真有人@我,问江鱼在哪里售卖。

看着我手里的iPhone,老李的表情有些活泛了,“可以呀,可以让客人买鱼就好。 ”我建议让老李儿子去建一个微信号,反正跟孩子专业也对口。 老李越发显得兴趣浓厚,“真的,那可以,就是不晓得这手机多少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