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古代中亚国名,位于西麓,上、中游,也就是今。原始居民似以为主。时代,东征,于锡尔河畔之俱战提,也就是今塔吉克斯坦。兴建"极东亚历山大城"时改建为城,似均未东向深入大宛境内。但在最盛时,尤其在欧提德姆斯北征时,则占有了该地,并按希腊方式在各村镇修建。

大宛与西域的历史渊源(凭空消失的古国之)(1)

汉武帝时,到达西域时,于公元前129~前128年间抵达以西,首先到达大宛,大宛早就听说汉朝富有,期望同汉朝建立直接的联系,大宛王听说张骞此行目的后,遂派向导和译人将张骞护送到了。

大宛与西域的历史渊源(凭空消失的古国之)(2)

据他归国后说,当时大宛大小属邑有七十多个,人口有几十万,是一个农牧业兴盛的国家,产、麦、、,尤以出著称。大宛西北邻,西南邻、,东北临,东行经帕米尔的特洛克山口可达,在当时东西交通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大宛久闻汉朝富饶,欲通不得,见汉使来到,深表欢迎。

大宛与西域的历史渊源(凭空消失的古国之)(3)

东汉时,大宛一度臣服于。西晋六年,武帝使杨颢拜其庾为大宛王。蓝庾卒,其子摩之立,遣使贡汗血马。南北朝以降,大宛为昭武九姓统治,史称破洛那﹑钹汗﹑钹汗那等。唐代称其为,或。明清时为。

大宛与西域的历史渊源(凭空消失的古国之)(4)

于前329年征服,并在费尔干纳盆地南方,南岸建造绝域亚历山大里亚城,位置在今日的。绝域亚历山大里亚城城墙周长总计6公里,亚历山大如同他其他建造的同名城市一样,安置许多退役老兵和希腊雇佣兵在城内定居,希望作为国境外围聚点和日后远征的前进基地。

大宛与西域的历史渊源(凭空消失的古国之)(5)

亚历山大逝世后,整个、和费尔干地区还在希腊化手中,直到约前250年,巴克特里亚总督宣布独立,脱离塞琉古帝国,建立,大宛才落入大夏的统治。

大宛与西域的历史渊源(凭空消失的古国之)(6)

有史书记载:大宛国去洛阳万三千三百五十里,南至大月氏,北接康居,大小七十余城。土宜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人皆深目多须。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钚为娉,又以三婢试之。不男者绝婚。奸淫有子,皆卑其母。与人马乘不调坠死者,马主出敛具。善市贾,争分铢之利,得中国金银,辄为器物,不用为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