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嶷山素以丰富的文物古迹、独特的自然风光著称,历代名人墨客来此凭吊舜帝,呤咏如画美景。

今天,我要带大家一起走进九嶷山,感受山水秀美、文化浓郁的前世今生。

九嶷山舜帝陵九龙柱怎么来的(走进九嶷山拜谒舜帝陵)(1)

九嶷山得名于舜帝之南巡

很久很久以前,中原大地,混沌初开,尧帝禅让给舜,并将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嫁给舜。舜有着“勤为民,忧苦人,只为苍生不为身”的精神,深受着子民爱戴。

舜帝是个闲不住的人,喜欢到处走走,查看民间疾苦。传闻有一年,舜的都城来了一群从江南来的乞丐,舜帝觉得奇怪,江南素来风调雨顺,怎么会这么多人乞讨?命人查明事因,原来在江南九嶷山一带,本来是鱼米之乡。可近年来出了土匪(现在叫土匪,那时不知叫什么),到处扰民, 当地百姓毫无办法,只能任由田地荒废,背井离乡流浪乞讨到都城。舜帝听后马上带着部属一路南下,灭了土匪,但他也受了重伤,不幸病故,崩葬于九嶷山舜源峰山前。

九嶷山舜帝陵九龙柱怎么来的(走进九嶷山拜谒舜帝陵)(2)

他的两个妃子娥皇与女英千里迢迢来寻夫,溯潇水而上,沿大小紫荆河而下;由于九嶷山峰峰相连,座座相似,令人疑惑,终未得见。得知舜已辞世,两位皇妃伤心欲绝,痛哭不已,她们的泪水滴落在竹子上,竹子到处斑斑泪痕,就生成了斑竹,也称泪竹。“斑竹一枝千滴泪”,“泪痕点点寄相思”,成为历来文人骚客歌颂爱情和无数男女寄托相思之物。

九嶷山舜帝陵九龙柱怎么来的(走进九嶷山拜谒舜帝陵)(3)

据传,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曾于九嶷山望祀虞舜。

《水经注》云:“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峰,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嶷山。”

九嶷山,又名苍梧山。位于九嶷圣地、德孝之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远县城南,属南岭山脉之萌渚岭,纵横2000余里,南接罗浮山,北连衡岳。这里峰峦叠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处,多为砂页岩、花岗岩、变质岩组成。素以独特的风光,奇异的溶洞,古老的文物,动人的传说,驰名中外,令人神往。

九嶷山舜帝陵九龙柱怎么来的(走进九嶷山拜谒舜帝陵)(4)

九嶷山九峰耸立,山峰耸翠,巍峨壮丽,溶洞密布,绿水常流,自然风光十分秀丽。舜源峰居中,娥皇、女英、桂林、杞林、石城、石楼、朱明、潇韶八峰,拔地而起,如众星拱月,簇拥着舜源峰,紧紧依偎在两旁的娥皇峰与女英峰。 舜源峰下,有舜庙,红墙碧瓦掩映在绿树丛中,青松汉柏高耸入云,香杉修竹茂密苍翠。

驴友鼻祖徐霞客游九嶷山

徐霞客,明代南直隶江阴(今属江苏)人,是我国古代唯一把旅游考察作为毕生事业的人。他幼年博览图经地志,自少就负有奇志,以“绘天下名山胜水为通志”而刻意远游。

九嶷山舜帝陵九龙柱怎么来的(走进九嶷山拜谒舜帝陵)(5)

在《楚游日记》中,徐霞客详细地记载他在湘南考察的路线和沿途重点考察过的景观以及顺路的一些观感。

那一年2月,初春时节,淫雨菲菲,或许还是春节前后,超级驴友徐霞客开始他的湘南之行。

他从衡阳出发,以南岳衡山和九嶷山为重点。2月10日,在祁阳境内虽“念浯溪之胜,不可不一登”,却“既午舟至,又行二十里”,只呆了半天;在永州也是走马观花,匆匆打卡,看过愚溪、钴姆潭、柳子祠、朝阳岩、香炉山,不足一天时间。13日,“下午,舟过浮桥,泊于小西门。”14日上午,看过朝阳岩和香炉山,“下午过金牛滩”,“是晚宿于庙下,州行共五十里,陆路止二十里也。”.....

九嶷山舜帝陵九龙柱怎么来的(走进九嶷山拜谒舜帝陵)(6)

在宁远地段,徐霞客从3月23日一直考察到了4月1日,足足有10天之久,可见徐霞客对九嶷山的钟爱之情。

徐霞客的九嶷山之旅充满艰险。九嶷山群峰林立,山高谷深林密,平时人迹罕至,徐霞客不得不常在“峻削不容足”的山道上攀援,有时还会“道穷瞪绝”。其时正值梅雨季节,常是“忽山雨大注,顶踵无不占濡”。

相比于现在的驴行,有房车遮雨做饭,有粉丝时刻关注,徐霞客的驴行要艰难得多,孤寂得很。出游正值明末乱世,民不聊生,旅途食宿没有着落,很多时候都是住岩洞打地铺,甚至在“山高无水,有火难炊”的三分石渡过了饥寒交迫的风雨之夜。

九嶷山舜帝陵九龙柱怎么来的(走进九嶷山拜谒舜帝陵)(7)

在紫霞岩,徐霞客过上几日“闲则观瀑,寒则偎枝,饥则炊粥”的洞居生活,还特将洞里采摘来的花“载洞中当门小峰间石台上以供佛”。

穿越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徐霞客也要到达的九嶷山,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他在《楚游日记》赞:“四旁皆千峰宛转,穿瑶房而披锦幢,转一隙复攒一桐,透一窍更露一奇,至狮象龙蛇,夹路而起,与人争道,恍惚梦中曾从之岛经行,非复人世所遴也”,九嶷水真是比“梦中仙境”、“世夕阴胜园”更令人神往。

九嶷山舜帝陵九龙柱怎么来的(走进九嶷山拜谒舜帝陵)(8)

九嶷山的人文历史

九嶷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名山之一,素以丰富的文物古迹、独特的自然风光,奇异的溶洞和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著称于世,景点主要有舜帝陵、紫霞岩、舜源峰、玉琯岩、古舜陵庙遗址、文庙、凤凰岩、桃花岩、永福寺等数十个。

千百年来,屈原、司马迁、蔡邕、李白、李商隐、何绍基等历代名人墨客来此凭吊舜帝,呤咏如画美景,为讴歌九嶷山留下的大量诗文。秦汉以来,历代帝王或遥祭舜帝,或遣官代祭,留下了大量的圣迹仙踪和文物古迹,现留存古祭祀碑和古碑刻42块。

九嶷山舜帝陵九龙柱怎么来的(走进九嶷山拜谒舜帝陵)(9)

一代伟人毛泽东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的壮丽诗篇。形象极其壮丽,声调极其和谐,令人百读不厌。

九嶷山舜帝陵九龙柱怎么来的(走进九嶷山拜谒舜帝陵)(10)

唐代张谓的《邵陵作》:”遥望零陵见旧丘,苍梧云起至今愁。惟余帝子千行泪,添作潇湘万里流。“

唐代孟郊《湘妃怨》:“南巡竟不返,二妃怨逾积。万里丧蛾眉,潇湘水空碧。”

唐代刘禹锡 《潇湘神》:“湘水流,湘水流,九嶷云物至今愁。君问二妃何处所?零陵香草露中秋。”

九嶷山的血鸭

到九嶷山一定要尝尝血鸭,这是最受当地百姓欢迎的美食。

九嶷山舜帝陵九龙柱怎么来的(走进九嶷山拜谒舜帝陵)(11)

血鸭源于明初,从江西传入。主要食材是麻鸭,重1.5公斤左右,杀鸭时把鸭血注入碗内,用筷子不断搅动,几分钟后便有絮状物释出,将絮状物挑出,鸭血就不会凝固了。鸭子洗剥干净后,剁成麻将大小的肉块,向热锅内倒入适量猪油,翻炒鸭肉,将水分炒干;然后倒入冷水,淹没鸭肉,盖上锅盖,等鸭肉煮得七成熟时,放入辣椒、生姜、大蒜等佐料,再盖上锅盖煮几分钟,然后放入盐,将鸭血浇进锅内,快速翻炒,当地人谓之“浇血”,鸭血很快吃进肉内,随即熄火出锅。血鸭色呈酱紫,热气腾腾,香飘数里,令人馋涎欲滴。

当年,曾国藩组建湘军征剿太平军,宁远人石焕章奉令回乡招募乡勇1000人,组建疑勇营,屡次击败太平军,立下赫赫战功,被授三品候补道。每次大战前,石焕章就向部下许诺:击败对方,除赏赐金银之外,烧酒任你们喝,血鸭任你们吃。疑勇营军士无不嗷嗷直叫,奋勇杀敌。每次庆功宴,都少不了血鸭,疑勇营士兵大吃大喝,快活似神仙。

九嶷山舜帝陵九龙柱怎么来的(走进九嶷山拜谒舜帝陵)(12)

九嶷山是一个瑶族聚居区,瑶族的瑶歌、长鼓舞,以及瑶家姑娘出嫁“坐歌堂”的婚俗,都是风趣而极富情致的活动,可使人永志不忘。此外瑶家的银饰、刺绣、编织、挑花等,都是久负盛名的手工工艺品,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