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下,康熙是生于1654年,康熙决定撤三藩的时候是1673年,这时的康熙19岁。19岁就敢于跟三藩开战,已经奠定了他“千古一帝的”威名。

第一、什么是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是清朝康熙初年,以吴三桂为首的平西、靖南、平南三藩,借口朝廷撤藩之议,结合海内外反清势力起兵的战争。自1673年(康熙十二年)冬吴三桂举兵始,至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军攻占云南、吴世璠自缢而终,共历时八年。吴三桂起兵初期兵势甚猛,数月之间便攻占江南六省。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之子尚之信、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察哈尔亲王布尔尼、延平王郑经等先后举兵响应,一度动摇清廷在中原的统治根基,吴三桂之声势至此达到极点。不过,吴军此后未能有所进取,清廷在相持阶段逐渐获得转机。1676年(康熙十五年),清大将军图海凭借平定察哈尔之余威,一战而收复关中地区。与此同时,康亲王杰书等各路清军也击破耿精忠三路北伐大军于浙江和江西一带,耿精忠于此战后向清廷投降。次年(1677年),尚之信亦降清,孙延龄势力则于广西覆灭,吴军之东西两翼皆被清军翦除,清军在全局上对吴军呈合围之势。1678年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称帝,国号为周,建元昭武,试图重振民心士气,然而却于数月后病死于衡州,太孙吴世璠继位。此后,战局对于吴周而言更是每况愈下,先失重镇岳州,湖南因而不保;清军又击败吴周将领王屏藩于四川,试图阻断吴军补给线,吴世璠只得退守贵阳。1680年(康熙十九年),清军顺势分道入黔直指云南,于次年(1681年)攻克昆明,吴世璠兵败自缢,三藩之乱至此平定。

康熙是不是活得最久的一个皇帝(19岁的康熙已经可以称得上是)(1)

少年康熙

第二、三藩都有谁?

1、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兼辖贵州、部分四川、湖南。吴三桂(1608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辽西(今辽宁绥中县)人,祖籍江南省高邮县(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以父荫袭军官。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1644年降清,引清兵入关,被封为平西王。

2、平南王尚可喜,镇守广东、部分广西。尚可喜(1604年8月25日-1676年12月4日),字元吉,号震阳,初为明朝东江军将领,随父尚学礼加入东江军,积功至副总兵。后投降后金(清),为清初五位汉王之一。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后迁至北直隶真定府衡水县,万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都司海州卫(今辽宁海城)。崇祯七年(1634年)投奔后金,授总兵职,崇祯九年(1636年)受封智顺王,顺治六年封平南王。

3、靖南王耿仲明,镇守福建,大本营于福州,耿仲明死后,子耿继茂(1651年)、孙耿精忠(1671年)袭封。

康熙是不是活得最久的一个皇帝(19岁的康熙已经可以称得上是)(2)

平西王吴三桂

第三、引发三藩之乱的导火索?

撤藩激变: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平南王尚可喜因与其长子尚之信不和,上书朝廷请求归老辽东,以次子尚之孝袭爵留守广东。不久尚之孝因兄弟之争主动辞退,康熙帝顺势宣布裁撤尚藩,命尚氏父子一齐返回辽东故乡。吴三桂听闻尚家被削藩后,感到非常震惊,联合靖南王耿精忠上疏朝廷请求撤藩以为试探。吴三桂自以为功勋高于尚耿,认为朝廷将仿效明朝沐英故事,使其世守云南,并未完全作好造反准备。

然而,康熙帝赞同尚书米思翰、明珠、莫洛撤藩之意,以“撤藩亦反,不撤藩亦反”为由力排众议,宣布裁撤吴、耿二藩。消息传来,吴藩震动,但吴三桂苦于没有适合起事的名义。三桂原计划假意允诺朝廷,待率部撤至中原时突然发难。然而,云南巡抚朱国治频繁催问行期,监视甚严,吴三桂见形势难耐,遂杀朱国治,自号“周王”,以“大明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之名义举兵,恢复明朝衣冠,并发檄文表达其反清复明之意,声称其为托孤受命,为汉奸乃忍辱负重,然而对其亲手杀死永历帝则始终无法自圆其说,此成为其团结民间反清复明势力的一大障碍。

康熙是不是活得最久的一个皇帝(19岁的康熙已经可以称得上是)(3)

陈道明演的康熙帝

另一方面,清廷以吴应熊以及耿精忠诸弟在京为政治人质,并不认为吴三桂敢于毫无顾忌骤然起兵,撤藩后甚至还派员赴云贵上任。接获吴三桂反清檄文后,康熙帝否决索额图请诛撤藩之臣以谢三桂的提议,急调荆州都统巴尔布进驻常德,武昌都统珠满增援岳州、西安将军瓦尔喀率部进驻四川,河北、河南、和山西各地都督各率兵马分别进驻西安、汉中、安庆、兖州、南昌等要地待命,任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总统满汉各路兵马,同时下诏停止裁撤尚耿二藩以孤立吴三桂。

吴三桂反讯传到北京的第二天,京城有杨起隆者自称“朱三太子”,密谋率领其他八旗奴仆四处纵火,借机起事,因事泄,被都统图海、祖承烈等迅速围捕。杨起隆突围逃走,其党羽数十人被抓。百姓因此人心惶惶,欲逃往西山。康熙帝为全力对付吴三桂,发布上谕安抚百姓,并将叛乱者处死,家属从宽赦免。此后,京师形势逐渐平稳。

康熙是不是活得最久的一个皇帝(19岁的康熙已经可以称得上是)(4)

战场上的康熙

第四、平定三藩之乱的局面与影响。

三藩之乱的参与者在战后的结局各有不同。三桂之子孙有记载者均死于此役,但现今也有自称当年祖上成功避祸的吴三桂后裔者存世。吴军大将夏国相、方光琛等被凌迟处死。耿精忠以及部属白显忠、曾养性、刘进忠等九人后来也均为清廷所磔,耿显祚、黄国瑞等十五人则被处斩,耿氏其他家属没有被追究,撤藩后家族被编为五个佐领隶汉军正黄旗,昭忠、聚忠为和硕额驸,得善终获赐谥。尚之信被赐死、其弟尚之节、长史李天植斩首,但据尚氏家谱记载,康熙帝后来为尚之信平反。尚氏其余后裔因未参与叛乱,未予追究。尚藩虽然被撤,尚氏家族在八旗之中仍有勋旧佐领世职,在辽东保有数目可观之旗地,尚之孝后任内大臣、尚可喜七子尚之隆为额驸,尚之信子孙至雍正年间还有在朝为官之人,尚氏后裔大多生活在今辽宁地区。王辅臣在官方记载为病死,《广阳杂记》中则为自杀。祖泽清虽为元勋祖大寿之子,然因“甘心从逆”,与其子祖良梗皆处凌迟。其他参与叛乱之旧部,及副将以上,悉令进京;参将以下,其家属则大多被发配守边。

康熙是不是活得最久的一个皇帝(19岁的康熙已经可以称得上是)(5)

康熙帝画像

清廷通过平三藩稳固了自身的统治,除台湾郑经势力仍奉明为正朔之外,余皆一统于清朝版图之内。此役,清廷除了充分使用满洲旗兵外,也大量使用以汉人组成的绿营兵为主力来对应兵源与战力的不足。至此,清朝彻底废除藩镇制度、并废除参与作乱的察哈尔部,而由朝廷直接统辖,清廷的统治力大为增强。史家对少年康熙皇帝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临危不乱、调度有方多称许之词。无论是个人眼界个人胆识还是国家治理,19岁的康熙能够敢于削藩并最终消灭三藩势力,已经显现出他非凡的管理能力,“千古一帝”这个称号我觉得名副其实,非他莫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