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请材料怎么写(怎样写课题申请报告)(1)

第三讲 怎样写课题申请布告

很多老师常常对我说,我们非常乐意申报一项县市级或省级规划课题,但不知如何填写课题申报表才得以顺利批准立项。这些老师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写课题申请报告,不是一个简单的填表工作,实际上是对拟申报的课题进行论证的过程。课题能否立项与选题的新颖性、选题的意义等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课题申请人对课题的论证质量有关。因此,拟申报课题,首先要做好课题论证,即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课题申请报告。一般地,每个课题管理部门都会印制课题申请表,由课题申报者填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的目的、意义;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范围,研究的方法与手段;研究者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分析;研究的计划与步骤等。

填写课题申请表,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关于题目的表述

评审者对课题的兴趣首先来自题目反映的问题,因此,题目的表述应能抓住人、吸引人,并力求全面反映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使人一看题目就知道要研究什么,怎么研究。比如,“帮助小学生克服注意力分散的行动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问题是注意力分散,方法是行动研究法。一个好题目的要求是:

1.要简明。即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所要研究问题的实质,忌用冗长、概念罗列的题目。如,“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与当代先进教育思想相融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这个题目既过于冗长、又概念罗列。

2.要具体,忌空泛。如“关于提高教师素质的研究”,这个题目较大,不知具体研究什么。

3.要运用明确的概念,而不是含糊不清或自造、口语化的、个人简化的概念。如将创造性思维简化为“创思”。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在这一部分,要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问题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如何等,目的是向评审者说明研究的紧迫性、必要性。在这里有几个基本的问题需要交待清楚。

1.有关概念的界定。首先要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例如:要研究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首先需要对合作能力进行概念界定。这在课题申请中是必要的。因为对课题所指向的核心概念的界定,不仅会影响研究的方向,而且也可使评审专家了解申报者对所要研究问题的把握情况。概念表述不清,则易使人对研究的科学性、可行性产生怀疑。

2.研究的现实意义。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研究,小学实践工作者大多进行的是教育应用研究,因此,应该主要从实践意义上说明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合作能力的研究”为例,首先第一步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的角度,提出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必要性;第二步,简要说明当前小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现状,特别是小学生合作能力发展中的问题。如很多独生子女存在严重的自我中心现象,不喜欢与人合作;第三步,当前孩子和家庭教育存在哪些不利于小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因素。如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不重视孩子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第四步,问题的解决对小学生发展和小学教育实践的改善有什么益处等。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这是课题论证中的另一个重点,对此问题的论述,一是使评审者了解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即对所要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研究的发展情况的全面把握,从而了解申报者的研究基础;二是说明本人拟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哪些创新和发展。因此,在这部分,应详细论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这个问题别人是否已经研究过,如果研究过,是哪些人、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研究,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什么主要成果,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哪些突破。如果此问题没有人研究过,那么是否有人在研究相类似的问题,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是否有借鉴意义。第二,已有研究存在什么主要问题或局限性。第三,本人拟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新问题,力求取得什么突破,也即是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如:对小学生发展的研究,可能要探索不同于别人的新的培养、教育途径等(如他人主要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本研究拟主要通过游戏的途径进行培养)。总之,要在这里说明自己与他人研究的不同之处,使评审者了解该课题研究不是对同类课题的简单重复,而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行的一项有价值的研究。这样做,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说明研究的必要性。

三、研究的内容。

任何研究问题都会涉及到许多具体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研究的内容。但是,任何课题都不可能同时对所有因素逐一进行研究,因此,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与具体内容,目的是避免课题过大、过空,使研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可以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等。对以上所有问题都进行研究,则范围过大,内容过于庞杂,不易研究得深入。如果将内容界定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内容就变得具体而易于操作。

确定研究内容,还包括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分解,也就是把一个大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具有逻辑联系的小问题,形成问题的层次网络,以使研究的思路更清晰。如,对教师业务素质的研究,研究者将范围界定为提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组织和驾驭教育活动的能力,并进一步将研究问题分解为“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导游戏活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能力”等小问题。课题研究内容的论证中,还应交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关于教师业务素质的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认为“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能力”是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应着力于探索解决该问题的具体途径与方法。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往往正是课题的创新和特色。课题申请中关于研究内容的描述,实际上表明了研究者对所要研究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思考,因此,它是课题论证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课题能否通过评审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是决定研究目标能否实现的基本条件,因此,也是课题论证的重点。在课题论证中,应写清楚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拟采取哪些主要研究方法,不仅要写方法的名称,还应写运用这一研究方法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如,在小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中,研究者采用自然观察法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发展现状;用实验法考查不同教育策略对小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影响等。在这里,最关键的是研究方法要与拟解决的问题的特点、性质相适应。如,了解儿童认识方法的问题,较适宜的方法是谈话法,而了解儿童的行为,则应采用观察法。实验研究类的课题,还应写清楚研究的重要变量,主要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如合作能力的研究课题中,研究者确定实验的自变量为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游戏,因变量为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实践的目的是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游戏对促进小学生合作能力提高的作用。

五、研究条件的分析

对研究条件进行分析,目的是使评审者了解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是否具备研究的资格和能力。研究条件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条件主要包括研究者的理论水平,以住的研究基础、经验背景,研究能力和研究的组织能力,课题组人员构成的优势等。客观条件主要包括进行课题研究的时间、研究资料、研究经费、研究设备等物质条件方面的保证等。

六、研究步骤和成果形成

这一部分,要交待清楚课题研究大致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及具体的时间安排,每一阶段的主要研究任务及预期的研究成果。最后,还要写清楚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及形式。如在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最终成果的名称为“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及培养策略”,成果的形式为研究报告。

课题申请材料怎么写(怎样写课题申请报告)(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