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面的斗争是唯物辩证法的特有范畴,具有最广泛的哲学概括意义。它是在吸取从古代的赫拉克利特到近代的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因素基础上,概括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和人类历史 的发展,特别是在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

列宁的《哲学笔记》对这一范畴的明确规定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列宁十分注重“差别、两极性的进展和斗争的内部客观逻 辑。”这里的“差别”和“两极性”是运用黑格尔的术语,“差别”是同一中的差别,“两极性”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对立面,”都是指矛盾的对立面。

决定性和辩证性的相对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1)

列宁是十分强调对立面的斗争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在矛盾发展中的作用的。在辩证法十六要素中已明确地概括为“对立面、矛盾的趋向等等的 斗争或展开”。而在《问题》中,列宁在研究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的直接启示下(赫拉克利特认为,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一切都是通过斗争和必然性而产生的),明确地提出“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 的”。

科学地规定了“对立面的斗争”这一范畴。并揭示了它的最广泛的哲学概括意义。列宁在前一句的斗争一词上打了引号, 在后一句的斗争一词之前加上“相互排斥”的定语,并在《辩证法的要素》中把斗争一词与展开一词类同起来,就表明“对立面的斗争”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特定斗争,它 是概括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一切过程中的对立的方面、趋势等等的互相排斥的关系和性质。

对立的方面趋势等等在一定条件下互相关联或联结在一起,这就是矛盾。而互相联结在一起的对立的方面、趋势等等的互相排斥(以及互相否定和互相冲突等 等),这就是矛盾的斗争,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斗争”。对立面 的斗争的基本含意就是对立面的互相排斥。

《问题》第八段中列宁给对立统一规律下定义和内容说明时都是这样对待的。对立面的斗争或矛盾的斗争性具有什么根本特点呢?也就是 说,它本身的性质是什么?列宁指出它是“绝对的”,具有绝对性。

绝对和相对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绝对和相对正相反,它不仅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它不是相对于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言的,它是无条件的、永恒性、无限的。

决定性和辩证性的相对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2)

绝对性包含着无条件性、永恒性、无限性,普遍性等等意思。任何一个具体事物中的具体矛盾,对立面的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都是有条件的,而这种条件从根本上讲是矛盾本身的对立面的斗争造成的,是斗争的结果,(外部条件也靠外部矛盾的斗争来建立)这种互相排斥的 斗争性,在任何事物的矛盾中都是存在的,它是矛盾的根本属性。

有矛盾就必然有斗争,它存在于任何条件中而不受具体条件的限止,它能冲破旧的条件和创造新的条件。列宁在《哲学笔 记》中单把矛盾和斗争并提,并把对立统一规律定义为“就是承 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都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 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都说明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同时,矛盾的斗争性又是永恒的。世上无论什么事物的运动都采取相对地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两种状态的 运动都是由事物内部包含的矛盾的因素互相斗争所引起的。矛盾 的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中,这说明矛盾的斗争贯串于矛盾运动 的始终,旧矛盾解决后产生新矛盾,矛盾的斗争仍贯串于新矛盾 的两种状态的始终,可见,对立面的斗争是永恒的。正是由于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贯串于一切矛盾过程的始终,不受任何具体 条件的限止和束缚,它是无条件的、永恒的,所以它是绝对的。 对立面的斗争具有绝对性。

决定性和辩证性的相对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3)

列宁还指出,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 绝对的一样。”这就告诉我们,要像物质的发展、运动的绝对性那样来理解矛盾的斗争的绝对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世界就是无限发展、永恒运动的世界,发展,运动是绝对的。

但是,承认发展、运动的绝对 性,并不否认静止状态的存在。恩格斯指出,“从辩证的观点看来,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即表现在静止中”。可见,静止是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表现, 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它是相对于一定运动系统而言的平衡性,相对于一定的质而言的稳定性,因此,静止是相对的。恩格斯说:“任何静止,任何平衡都是相对的。”

相对的静止和绝对的运动不是互不相容的,相对的静止 中存在着绝对的运动。事物和过程的质的稳定性即常住性中也存 在着运动,不但进行量变,而且也进行部分质变,到了一定程度 还必然产生质的转化。毛主席说: “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

这种变动性直接地明显地体现了发展、运动,所以这句话的实质应该 是发展、运动是绝对的。相对的静止状态和显著的变动状态都是 事物运动的表现,都包含着运动。所不同的只是相对静止是运动 的反面表现,而显著变动则是运动的正面表现和直接同一的表 现。因此,发展、运动是绝对的。

决定性和辩证性的相对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4)

对立面的斗争象运动是物质根 本属性一样,它是矛盾的根本属性,矛盾就必然具有互相排斥的 斗争。诚然,矛盾也必然具有互相联结的同一,但在这种具体的 同一性或现实变化的同一性中,都贯串着矛盾的斗争。无论是相 互依存或者相互转化,都是矛盾的斗争在具体的条件下形成的矛 盾的特殊状态。

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的泉源,而造成事物的根本 动力则是矛盾的斗争性。恩格斯说;矛盾绝不能长期掩饰起来,它 们总是以斗争来解决的。列宁 则明确地概括为“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所以,对立面的互相排斥的斗争是绝对的。一切事物相对的静止中存在着绝对的运 动,一切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中也存在着绝对的斗争性,所以, 列宁认为对立面的斗争的绝对性,正如发展,运动的绝对性一样,

对立面互相排斥的斗争是事物矛盾的根本属性,但是,事物矛盾又都是现实的、具体的。矛盾的斗争性都存在于有条件的、 相对的矛盾同一性之中,并受其制约。因此,具体矛盾中的斗争形式,即相对于具体矛盾的矛盾斗争的性质、内容、方法、规模 和程度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这种具体的斗争形式,是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和现实存在。它表明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和个性。任何斗争形式都是相对的,特殊矛盾中的具体斗争形式,说明绝对的斗争性和相对的同一性是紧密联系的和相互 制约的。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隔离开来。

可见,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具体斗争形式是两个不同的范 畴,千万不能混同。毛主席的好:“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 我们决不能因斗争性是绝对的, 而把斗争形式绝对化。同时,我们也决不能由于注意具体矛盾的斗争形式的区别,而误认为对立面的斗争不具有绝对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它告诉我们必须坚持斗争的原则性,解决问题只能依靠斗争而不能放弃斗争。矛盾的具体斗争形式是相对的, 它告诉我们必须区分具体矛盾的不同的斗争性质、内容、方法、 规模和程度,解决问题要讲究斗争策略的灵活性,我们如能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推动革命和建设的前进。

决定性和辩证性的相对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5)

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

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这就是 说,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就是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 系。

相对和绝对这对范畴,包含着非常丰富含意,它是辩证法的 一对十分重要和基本的范畴。前已指出,相对和绝对包含了有条 件和无条件,暂时和永恒、有限和无限,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 遍〉等含意。

此外,相对和绝对还包含有部分和整体,依存和自 存(不独立和独立),他足和自足(不完备和完备)、非基本和基本、不确定和确定等等含意。正确地理解这对范畴及其辩证关 系,不但对于正确地把握矛盾规律,而且对正确地把握唯物辩证 法一系列基本的范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关于事物矛盾 问题的精髓,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总体性的范畴。

列宁对于相对和绝对这对范畴及其辩证关系,在《哲学笔 记》中不止一次地作了研究和论述。如“绝对和相对、有限和无 限=同一世界的部分、阶段。”这里不但说明绝对, 相对同无限、有限是同一序列的范畴,而且指出了世界的整体和 总过程是绝对的和无限的,世界的部分和个别阶段是相对的和有 限的,它们都存在于同一个世界之中,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既对 立又统一。

又如“一切知识的相对性以及认识每前进一步所包含 的绝对内容。”“概念和规律等等有条件地近似地把 握着永恒运动着和发展着的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性。” 这里列宁说明了在人的认识中相对和绝对也是辩证统一的,一切相对的知识中都包含有绝对的内容。

决定性和辩证性的相对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6)

在《问题》第十二段,列宁更是明确地指出:“主观主义(怀疑论和诡辩等等)和辩证法的 区别在于:在(客观的)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的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 辩说来,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地概括了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既划清了唯物辩证法同诡辩论,怀疑论、相对主义等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界限,实际上又划清 了唯物辩证法同绝对主义形而上学的界限。

首先,相对和绝对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就是矛盾,是黑格尔 所谓的“差别的内在的发生”的差别,是列宁指出的“差别、两极性的进展和斗争的内部客观逻辑”的差别。辩证法所 说内在的差别,就是对立和矛盾。

毛主席也说:“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也是说的辩证法的内在的差别。相对是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个别的,不确定的,绝对是指无条件的、 永恒的、无限的、一般的,确定的。相对不是绝对,绝对不同于 相对,它们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互相 排斥的。相对和绝对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是矛盾着的二个对立方 面,既不能等同,也不应混同。必须看到它们的差别。

其次,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这个相对的就是统一 的,由于相对和绝对是同一世界中的部分和阶段,是内在同一中 的差别,所以它们之间的差别和对立就不是绝对的,即没有不可 逾越的鸿沟;而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和互相联结 的,具有矛盾的同一性。

决定性和辩证性的相对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7)

对立面的统一和对立面的斗争的关系,既然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它们必然也同相对和绝对那样是辩证统一的。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在各种不同的具体条件下,具有一个一个的相对同一 性,即由一种相互依存经过相互转化到另一种相互依存,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和新陈代谢,而贯串于任何具体条件中的绝对斗争 性,不断地推动着同一性的变化,由这一种同一性转化到另一种同一性,从而表现出发展的连续性和永不停息。

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它离不开同一性,对立面不共居于统一体中,它们之间没有互相联结,那就根本斗争不起来。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没有斗争性造成一定的条件,使对立面的主要方面控制住次要方面,就不能构成一个统一体;没有斗争性造成新的条件,使对立 面的新生的为次的一方转化成为主的一方,解决原有的矛盾,就不能形成新的统一体,所以,对立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可见,同一性是斗争性存在的前提条件,而斗争性是同一性存在的根本基础,同一性是斗争性的结果,斗争性是同一性变化的根 源,不断的斗争性存在于间断的同一性之中,这就是事物的矛盾运动中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这就是一种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

相对同一性和绝对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是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性的内容问题,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和辩证法的总体性的问题,不懂得它们,就等于抛 弃了辩证法。它们都是事物矛盾运动中客观存在的关系和性质, 否认它们,就必然陷入主观主义。列宁在这里就谈到了客观的辩 证法和主观主义的区别。

决定性和辩证性的相对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8)

相对和绝对是辩证统一的,把它们割裂开来,只承认其一,不承认有二,都是形而上学一点论。一切形而上学实质上都是主观主义的,特别是只承认相对的形而上学,它已同唯心主义体系完 全结合在一起,更是明显而典型的主观主义。

列宁在这里指出的就是这种相对主义的主观主义(怀疑论和诡辩等等)。他说: “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说来,相对只是相对的,是排斥绝对的。” 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和俄国马赫主义的修正主义,都是搞的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一点论,都否认相对中有绝对,否认同一性中有 斗争性。

在政治上处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时,离开阶级斗争来讲同一,大搞矛盾调和论与阶级投降主义。在方法论上就把相对的同一性绝对化,否认同一的条件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他们大搞主观类比、任意联系、偷换概念、随心转化等等,用折中主义和诡辩论来为其机会主义路线服务。所以,列宁 在《哲学笔记》中着重批判了这种形而上学一点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只承认绝对的杜林式的绝对主义一 点论,虽然不是主要的错误倾向,但也是存在的,卢森堡就有 一点。以后,斯大林也存在否认相对同一性的形而上学错误,他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讲事物内在矛盾时,只讲对立面的斗争,不讲对立面的统一。

决定性和辩证性的相对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9)

在这种错误理论影响下,一 些苏联的哲学家认为;“像战争与和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 生与死等等现象不能是同一的,因为它们是根本对立和互相排斥 的。”这种否认绝对离不开相对,否认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也是十分错误的,而且也是十分有害的、毛主席就指出,“对立面的这种斗争和统一,斯 大林就联系不起来.苏联一些人的思想就是形而上学,就是那么硬 化,要么这样,要么那样,不承认对立统一。因此,在政治上就犯错误。”这一批评十分中肯,可惜,后来毛主席自己也陷人这种形而上学,在政治上也犯了“”的错误。

总之,无论是只承认相对的相对主义一点论,或者是只承认绝对的绝对主义一点论,在理论上都是割裂了相对和绝对的辩证统一,割裂了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都是形而上学和主观主义的东西, 在政治上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都是十分有害的,

到此为止,我们从六个方面论述了《问题》的前半部分,论述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许多深刻概括, 是对《辩证法的要素》中“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论断的进一步说明和发挥,是对唯物瓣证法的重大 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