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冰墩墩为冬奥加油(上海囡服务冬奥)(1)

买不到冰墩墩,怎么办?来自上海的冬奥志愿者“手把手”教学画出来!

张家口冬奥村门口,一块足球场大的“下沉广场”,是各国运动员走过路过不愿错过的地方。对着照片模型、拿起画笔,在智能终端上尽情创作,以这样的方式将冰墩墩“带回家”。现场有一位“小老师”,她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20级研究生山下京子,每天她站在这里带着运动员们画上数十个冰墩墩。“冰天雪地、银装素裹的冬奥会赛场外,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热情与中国文化的魅力,我觉得光荣极了。”

绘画冰墩墩为冬奥加油(上海囡服务冬奥)(2)

这两天,山下京子忙得哑了嗓子。自从冰墩墩在社交平台上“火出圈”,来下沉广场画画的参赛运动员们多了一倍。一名菲律宾运动员昨天(9日)下午赶到展台,兴致勃勃拿起笔进行创作。看到他热情的劲头,山下京子帮助他调整画笔颜色,不时提出建议:“眼睛放大一点”“外套线条粗细调整一下”……运动员画了整整半小时,还特地为冰墩墩搭配了“背景”——蓝色山脉、绿色树木、灰色溪流。“这是我眼中冰墩墩玩耍的场景。”打印好自己的作品后,他表示要带回国好好保存。

绘画冰墩墩为冬奥加油(上海囡服务冬奥)(3)

“为什么喜欢冰墩墩?”山下京子收获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有运动员说:因为憨憨的样子很可爱;也有人说:这是中国的国宝,非常有东方特色;还有人说:这是自己来过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见证者”。“看到运动员们满心欢喜,我觉得自己的服务非常值得。”山下京子说。

母亲是中国人,父亲是日本人,山下京子是生在上海、长在上海的上海小囡,精通中、日、英三种语言。此次她通过层层选拔面试,幸运地成为了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她每天早晨6点起床,深夜10点半返回酒店。她服务的岗位常需要在室外奔波,站一会就得跺跺脚,但她笃信:“这次志愿服务,一定会成为珍贵的记忆。”

绘画冰墩墩为冬奥加油(上海囡服务冬奥)(4)

去年12月,山下京子前往北京参加了包括礼仪话术、产品介绍等培训。后来还作为“小组长”参与到为运动员们分发纪念品的方案制定中。修改方案过程中,她想到,志愿者在为运动员服务时,还得加点“精神鼓励”。于是,定下最终模板,在分发纪念品后要加上这样一句鼓励的话语——“希望你在比赛那一天可以发挥更好的成绩”,并将其翻译成多种语言祝福志愿者们。

担任志愿者的日子忙碌却充实,山下京子说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不仅能通过与世界各国运动员交流打开眼界,更以青年之力推广冰雪运动。“在志愿服务岗位上,我们同样可以展现青年人团结友爱、拼搏向上的精气神。”

两天前看到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凭借超高难度“第三跳”惊天逆转夺冠后,山下京子也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回上海后,去学滑雪!

作者:占悦

编辑:周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