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这个群体在中国大地上由来已久,早在春秋就有侠这样的人物,比较出名的是高中语文中的一篇散文《搜神记·三王墓》,故事讲述了铸剑师干将被楚王所杀,其子赤欲为父报仇,路遇一侠士。

侠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为报父仇,赤甘愿献出自己的头颅和雄剑,给一个素不相识但有可能助自己完成心愿的人。而这人受其所托,明知面对楚王这样强大的敌人会凶多吉少,却也不逃避。丈夫重诺,大有一诺千金之义。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瞋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坠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坠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辨。乃分其汤肉葬之,故通名“三王墓”,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界。

正史里的侠是什么(说说那些有名的)(1)

图源网络

事前精细筹划,确保万无一失,事中镇定如常,滴水不漏,事后慷慨赴死,毅然决然。直至故事末尾才发现此人连名字都没有出现,但其行止,却无一不可冠之为侠。

除了这样无名的侠。也有闻名天下,留名后世的如信陵君,平原君之类的侠。窃符救赵 、焚卷市义。动辄以一人救一国,以一人泽万民。壮举为人称颂,得以青史有名。这样的侠被君主忌惮,却又被百姓所喜爱亲近。他们不事生产,因为世袭的财富地位足以支撑,他们也不愿平淡度日,终日同市井的轻侠技击之流做丈夫相聚的游戏,门客众多,不乏鸡鸣狗盗之徒,却也效仿千金市马骨,不加以排斥。这样的侠,很贵族化但却吸引人,不然也就不会有游侠刘邦就食张耳府上的事情了。秦使六合同风后,天下治用秦律,轻侠技击便是官府打击的重头,或同赘婿商贾征战岭南,筑城与北,或是因不事生产,聚众饮酒被处以将阳罪,受于官府管理。这是侠的冬天。‍

正史里的侠是什么(说说那些有名的)(2)

图源网络

汉代的侠迎来了一个春天,宽松的政治环境,恢复的社会经济,道家儒家的治理理念都为侠带来了新生,他们有别于有恒产的的良家子,无法进行系统的儒家知识学习,也被乡民所轻视,没有好的名声传入州郡长吏的耳朵可以被选为孝廉。但正因此他们更为自由,或是在盐铁官营后铸铁贩运私盐,积聚了巨额财富从而成为一方豪强,或是成为前往西域等地的随从借此博取功名。韩非子讲“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因而对这个两个群体十分不友好。

但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侠的重诺,锄强扶弱等特性与占据主导的儒家思想合流,渐渐有了信义,忠诚等特质。并由此为中国流传至今的侠文化开了先河,这里特别推荐《游侠于汉代社会》一书。

唐代被认为是侠的鼎盛时期,这段时间伴随传奇书刻演义的流行,关于侠的故事更加广的被人知晓,并因社会风气的相对开放出现了女侠的故事,在这里主要谈谈唐代杜光庭的《虬髯客传》,文章讲述了红拂女、李靖、虬髯客也就是俗称“风尘三侠”相识的故事,故事开始平民李靖向杨素献策被赏识,‍

公之骋辩也,一妓有殊色,执红拂,立于前,独目公。公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公具以答。妓诵而去。

公归逆旅。其夜五更初,忽闻叩门而声低者,公起问焉。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公问谁?曰:“妾,杨家之红拂妓也。”公遽延入。脱衣去帽,乃十八九佳丽人也。素面华衣而拜。公惊答拜。曰:“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无如公者。丝萝非独生,愿托乔木,故来奔耳。”公曰:“杨司空权重京师,如何?”曰:“彼尸居馀气,不足畏也。诸妓知其无成,去者众矣。彼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

这段被王小波心心念念的红拂夜奔的佳话中,李靖有才,而红拂女有识,对此一见倾心下竟然夜奔投靠,并对其大胆表白。虽然类似当今某些影视桥段,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唐代女性的敢爱敢恨。面对李靖的担忧,她更是直言杨素只有“尸气”不足畏惧,并且此番出走早有意料,不会有事。当两人出奔。

行次灵石旅舍,既设床,炉中烹肉且熟。张氏以发长委地,立梳床前。公方刷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虬,乘蹇驴而来。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公怒甚,未决,犹亲刷马。张熟视其面,一手握发,一手映身摇示公,令勿怒。急急梳头毕。裣衽问其姓。卧客答曰:“姓张。”对曰:“妾亦姓张。合是妹。”遽拜之。问第几。曰:“第三。”问妹第几。曰:“最长。”遂曰:“今夕幸逢一妹。”张氏遥呼:“李郎且来见三兄!”

本是很惊险的偶遇,却在红拂女的斡旋下三人结义。赤髯若虬一看就不是善于之辈,若李靖真动手结果不言而喻,但好在遇到的是豪侠而非恶霸。

公取酒一斗。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曰:“不敢。”于是开革囊,取一人头并心肝。却头囊中,以匕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负心者,衔之十年,今始获之。吾憾释矣。”

十年追索,终于手刃,生食仇人心肝,看着很痛快,却也反映出此人的睚眦必报,而在他与李靖的交往中他的目的也渐渐明了,去太原看看望气士所说的天命之子。

文静素奇其人,一旦闻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使回而至,不衫不履,褐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虬髯默然居末坐,见之心死,饮数杯,招靖曰:“真天子也!”

虽如此他仍未死心,找老道以下棋为名再观其面相

俄而文皇到来,精采惊人,长揖而坐。神气清朗,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也。道士一见惨然,下棋子曰:

“此局全输矣!于此失却局哉!救无路矣!复奚言!”罢弈而请去。既出,谓虬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勿以为念。

从老道口中得知“此世界非公世界”,他终于醒悟不在与太原的天命者逐鹿中原,而是将家业转给李靖。并说:

虬髯曰:

“此尽宝货泉贝之数。吾之所有,悉以充赠。何者?欲以此世界求事,当或龙战三二十载,建少功业。今既有主,住亦何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内,即当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心尽善,必极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非一妹不能识李郎,非李郎不能荣一妹。起陆之渐,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腾云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赠,以佐真主,赞功业也,勉之哉!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沥酒东南相贺。”

知其事不可为,但却也放不下自己的雄心壮志,于是他转战东南,终是没有辜负自己:贞观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也。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沥酒东南祝拜之。

正史里的侠是什么(说说那些有名的)(3)

图源网络

宋代的侠客是我的最爱,这个时期也是金庸笔下最动人的,这段时期大宋偏安一隅,内忧外患不断,但好在文化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东京的繁华如梦,北地的烽火却在时刻提醒着该醒醒了,朝堂交困,江湖也为此操碎了心,有本是契丹大王的乔峰,却为了宋辽和平自杀在雁门关,也蒙古驸马的的郭靖,秉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困守襄阳,国仇家恨,恩怨纠葛,可惜这些都只是武侠小说里的侠客,历史上绝不是如此,大宋的侠客更多还是水浒里那些人了,没什么大的理想,只是希望活下去。武功也不一定有多高,人也不一定有多讲信义,但依旧以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为荣。偶尔打家劫舍,却不一定是土豪劣绅,有时也做些锄强扶弱的事,却为此背上官司,这样的侠是和寇分不开的,亦善亦恶,却最真实。

元代的侠客最出名的当属张无忌和他外公张三丰了,但前者是虚构的,后者很长寿,面对朱元璋征召迟迟不去,死后仍以元之遗老为墓志铭,但侠也是有的,比如全真道教的丘处机,就曾以74岁高龄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到了明清侠的事迹就很少了,直至清末政治动荡侠才又蠢蠢欲动,有“鉴湖女侠”秋瑾,甚至刺杀摄政王的汪精卫在那时都算的上是侠。

正史里的侠是什么(说说那些有名的)(4)

天之将倾,挽天傾者便是侠。武侠里侠常常是救世主的角色,西方的佐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的到来往往意味着得救,善良被表彰,邪恶被惩罚,总是十分公正。这是侠最朴实的形象,但渐渐的人们把一些美好的品德都赋予他,侠也被神话了,越来越不像人。于是很难达到,转念一想“圣人不死,大寇不止”,侠越来越少,说明社会更公正安全,《武林外传》里郭芙蓉的本想成为“雌雄双侠”但却被当做了“雌雄双煞”,正印证了“此世界非公世界”,不需要侠的时候,他就成为了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