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雄篇

战国纷争,吞国侵地。 天子失权,弱肉强食。

大夫专权,政变迭起。 大斗小斗,田氏代齐。

威王因齐,审时度势。 一鸣惊人,远见卓识。

人才为宝,用人不疑。 鼓琴取相,赛马拜师。

悬赏纳谏,门庭若市。 言堂满堂,言室满室。

赏罚分明,大公无私。 整顿政风,改革吏治。

整饰兵法,师承穰苴。锐不可当,所向披靡。

围魏救赵,减灶诱敌。威震中原,雄冠东西。

注释:

称雄篇

战国纷争,吞国侵地。 天子失权,弱肉强食。

【译文】战国时期,周王朝的权威丧失,诸侯国之间开始了兼并战争,弱小的国家被强大的国家吞并。

【注释】。战国:公元前481年至前221年。战国时代是诸侯国之间连年进行兼并战争的时期。战国这个时代名称就是由此而来。天子:指周王朝。弱:弱者。强:强者。弱肉强食原指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比喻力量弱小的被力量强大的欺压、吞并。

大夫专权,政变迭起。 大斗小斗,田氏代齐。

【译文】诸侯国朝廷内部的重臣也争权夺势,政变纷纷发生。齐国的田氏以大斗借贷,小斗收贷的方法,取得了百姓的拥护,夺得了政权。姜氏齐国被田氏齐国代替。

【注释】大斗小斗:“斗”是旧时一种度量容器。田氏为了收取民心,使用大斗向百姓借贷粮食,用小斗收借贷。田氏代齐: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常发动政变,杀死了齐简公,出任齐相。此后田氏掌握了齐国政权。至田和列为诸侯,从此,姜氏齐国被田氏齐国所代替。田氏代齐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

威王因齐,审时度势。 一鸣惊人,远见卓识。

【译文】齐威王名字叫因齐。他具有远大的目光和卓越的见识。他观察时局,估量形势,奋发图强,作出了惊人之举。

【译文】威王:名因齐,田齐第四代国君,公元前356年至前320年在位。

一鸣惊人:齐威王即位之初,三年一直默默无闻,没有作出什么政绩。当时,稷下学宫的一位学士叫淳于髡,找到威王说:“我们齐国有一只大鸟,栖于大王庭院,三年了不飞也不鸣,你知道为什么吗?”齐威王知道淳于髡是用大鸟比喻他无所作为,便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振作起来,勤于朝政,励精图治,很快在战国时期称雄。

人才为宝,用人不疑。 鼓琴取相,赛马拜师。

【译文】齐威王把人才当作国宝。他知人善任,对已经任用的人从不乱去猜疑。他通过弹琴发现了邹忌这个人才,任邹忌为宰相;在赛马的时候认识了军事人才孙膑,就请孙膑做军师。

【注释】人才为宝:公元前333年,齐威王和魏惠王一起去打猎,魏惠王问威王齐国有没有宝物。威王回答说没有。魏惠王炫耀说,魏国是个小国家,还有能照亮12辆车子的夜明珠10颗,你们这样的大国怎么会没有宝物呢?威王说:“我们国家的宝物与你的不同,我的良臣檀子驻守南城,南面的楚国不敢侵犯;我的名臣盼子驻守高唐,北面的赵国就不敢到黄河捕鱼;我的大臣黔夫驻守徐州,燕国就到北门祭祀,祈求神灵不被征伐;我的臣子种首负责治安,齐国就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我的大臣个个能光照千里,何止只有12辆车子的距离!”齐威王是历史上把人才视作国宝的第一人。

鼓琴取相:齐威王喜欢弹琴,就把擅长弹琴的邹忌先生安排在他的住所居住。一天威王在弹琴,邹忌推门进来说:“你弹的真好!”威王说:“刚才你连我弹琴的样子都没看到,怎么知道我弹的好坏?”邹忌回答说:“听琴声就知道。大弦急弹时如春风般温和,是象征国君;小弦声音清晰,是象征国相;手把弦抓的很紧又轻松的放开,是象征政令;琴声和谐象征四时(初夏秋冬);琴声往复不乱,象征政治清明。琴声调理好了,天下就太平。治理国家也如同弹琴一样。”从邹忌弹琴论政中,威王发现这是个治国贤才,就任邹忌为宰相。

赛马拜师:齐国贵族田忌经常与威王赛马,但总是赢得少输的多。孙膑看到田忌的马与威王的马的实力悬殊并不大,只是少弱一点。赛马的时候,田忌给孙膑出主意,让田忌的下等马与威王的上等马比赛;让田忌的上等马与威王的中等马比赛;让田忌的中等马与威王的下等马比赛。结果以三比二取胜。威王对此很是惊讶,知道这是孙膑的点子后,召见了孙膑,彼此在谈话中,威王发现孙膑很有军事才能,就提拔他为军师。

悬赏纳谏,门庭若市。 言堂满堂,言室满室。

【译文】威王褒奖那些敢于直言的人,一时到宫廷来给威王提意见的人就像闹市的人那么多。威王说话做事推诚相见,在室内讲话,使全室的人都知道;在厅堂上讲话,使全堂的人都听到,自己心里怎么想的,打算怎么做,对下属和百姓绝不遮遮掩掩。

【注释】悬赏纳谏:齐威王为了及时发现自己的过错和工作中的失误,就下了一个命令:“不论官吏还是百姓,当面指出自己错误的给上等奖励;用书面指出自己错误的给予中等奖励;在大庭广众中议论自己错误的给下等奖励。命令一下,给齐威王提意见的人门庭若市。

赏罚分明,大公无私。 整顿政风,改革吏治。

【译文】威王办事公正没有私心,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绝不马虎。他整顿执政风气,改革官吏制度,使人人不敢饰非,吏治大肃,朝野一新。

整饰兵法,师承穰苴。 锐不可当,所向披靡。

【译文】齐威王探讨先代兵法,师承田穰苴的用兵之道。齐国军队气势强盛,不可阻挡,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溃散。

【注释】穰苴:姓田,名穰苴。齐景公执政时的大司马。锐:锋利。披靡:草木随风倒伏的样子。

围魏救赵,减灶诱敌。 威震中原,雄冠东西。

【译文】在桂陵之战中,齐国采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围攻赵国的军队,使赵国解围得救。在马陵之战中,齐国运用“减灶”的计谋,掩盖自己的真是兵力,使敌人麻痹,大败魏军,战胜了齐国的劲敌魏国。从此,齐国在中原声威大振,成为战国七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注释】围魏救赵:即桂陵之战。公元前353年,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采用军师孙膑的谋略,没有直接去援救赵国,而是率兵直捣魏国的首都大梁。迫使魏国军队从赵国撤军回国自救。齐国军队又在魏军撤军回国的必经之路——桂陵舍下埋伏,大败魏军。围魏救赵后比作军事上围攻敌人的后方据点,迫使敌人撤回兵力自救的作战方法。

减灶诱敌:即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仍然采取“围魏救赵”的计谋,迫使魏军撤军回国自救。齐军根据魏军骄傲轻敌的特点,假装怯弱来引诱敌人。办法是:齐军进入魏国的第一天挖造了能供十万兵士煮饭的锅灶,第二天减成只供五万人的锅灶,第三天减到只供三万人的锅灶。魏军认为齐军怕死,多数开小差逃跑了。于是魏军抛下步兵辎重,只用一支精锐部队拼命追赶齐军,想一举把齐军消灭。结果在道路崎岖狭窄的马陵遭遇齐军的埋伏,魏军大败,魏国将军庞涓被擒。

成语短句带答案200句(齐文化成语千句文)(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