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高校陆续发放录取通知书,2021年高考进入最后一次“狂欢”。随之,一位四川女孩王艺瑾走进人们视野,她放弃香港大学法学院68万奖学金,选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发热议,在人们纷纷点赞的清流中,却出现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泥石流”,有人称是大陆女学生不行,所以不敢去香港大学,放弃68万奖学金,还放弃“法学”这么热门的专业,去读北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此冷门的专业,毕业以后工作都不好找。

港大退学女状元(她拿了港大72万奖学金)(1)

与此同时,他们还把另外一位女生刘丁宁“抬”了出来,进行举证。这个女孩来自辽宁,是2013年辽宁高考文科第一名,总分668分,后来直接被香港大学以72万奖学金录取。结果开学仅仅一个月,她就退学了。当时,也引发了很大的舆论风波。一位大陆高考女状元,到香港大学读书才1个月,就选择退学,应试教育下的大陆女学生,看来真的不行,无法适应国际名校的教学模式!

港大退学女状元(她拿了港大72万奖学金)(2)

王艺瑾放弃香港大学的热门专业和68万奖学金,去选北大冷门专业;刘丁宁拿了香港大学72万元的奖学金,开学一个月却又退学了,这些消息猛然一看,还真的给人一种感觉,大陆女学生害怕去国际化名校,很容易被淘汰。

要是真的这么想,那就是一叶障目了。就说刘丁宁,这位辽宁高考女状元,真的不行吗?她从香港大学退学后,重新回到母校,复读1年,8次月考,6次第一名。2014年,居然又以666分蝉联了辽宁高考文科状元,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当时,就给了所有怀疑她学习能力的人,一个响亮的耳光。

港大退学女状元(她拿了港大72万奖学金)(3)

其实,与其说刘丁宁、王艺瑾这些大陆女学生不行,倒不如说,大陆高校发展势头迅猛,未来前景远高于身陷囹圄的香港各大名校,大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在不断变强,不再人云亦云。刘丁宁从港大退学,选择复读,不是因为她跟不上港大的上课进度,而是发现自己不喜欢港大的专业,她的志向本来是北大中文系,之所以选择港大,都是因为老师和父母的影响。但是,上了1个月,她就发现自己确实不喜欢,因此毅然决定退学,复读之后,再次以“状元”身份考入北大中文系,达成了心愿。

港大退学女状元(她拿了港大72万奖学金)(4)

2021年高考的王艺瑾亦是如此,她的父母都是语文老师,从小受到家长影响,对政治很感兴趣,高中还担任了学校模拟联合国协会会长。不可否认,法学是最近热门专业,但是,她坚定地跟随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北大马克思主义理论。

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较之前些年,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拥有主见的优秀孩子越来越多,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懂得如何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创新,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年轻人。

港大退学女状元(她拿了港大72万奖学金)(5)

2020年高考,也有一位女生被港大录取,她就是江苏文科第一名白湘菱。她之所以会去香港大学,却不是因为奖学金,而是江苏高考制度,北大清华没法录取她,这才不得以选择了港大。因此,不是大陆女学生不行,而是大陆高校在崛起,大陆的学生更有主观意识。

同时,希望刘丁宁和王艺瑾的选择,能给广大考生带来一些启迪,高考选择志愿时,不要一味地追求热门专业,还要重点考虑自身兴趣爱好,唯有喜爱才能学好,这是大学阶段的学习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