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寒柏陇卧子】注:如需转载,请事先告知,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原创文章,全网删帖保护;如遇抄袭侵权,必将追究责任。
远古时代的中国,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前,经历过一段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那个时候没有文字,当时的社会情况无法被记载下来,只能靠人们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
传说中神秘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就是历史上那个时期的一些代表性人物。
现代考古科学证明,只要剔去后人加上的一些神秘色彩,还其本来面目,这些代表性人物及其事迹,基本上是能反映中国原始社会某些历史阶段的经济、文化和生活状况的。
此篇内容,本人就试着给大家介绍分析一下这几个代表人物的情况和事迹,以及他们都是因为什么而得此名的,又都反映了什么历史情况。
有巢氏
相传有巢氏是“构木为巢”的,这也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那个时代艰苦经营自己住所的情况。
早期的原始人类,在遮天蔽日的森林里和鸟兽横行的原野上,用自己制造的粗糙石器,利用群体的力量,来猎取各种野兽和掘取植物根茎、果实,以维持自己艰难的生活。
为了在这种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一开始,他们至少一部分人保持着在树上居住的习惯,这便是“构木为巢”的最初意义。
后来,也许在同时,人们利用天然洞穴,或是在山边岩石下自己挖掘洞穴居住,这样就能防御风雨寒热和毒蛇猛兽的侵袭,有了比较固定的藏身之地了。
考古发掘的“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北京周口店的遗址,就是个洞穴,这也是整个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情况。在此后一个很长的时期里,人们还在地面上搭些窝棚之类的住所。
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和农业、渔猎、畜牧等经济的发展,氏族公社也逐渐的发展和繁荣起来,人们日益安居乐业。于是逐渐学会构木筑土,建造了半地穴式的圆形、方形小屋和长方形大屋。后来又进一步发展为纯粹的地面建筑,结构也日益复杂及适用,这也成为后世房屋宫室的雏型。
因此,“构木为巢”的有巢氏,可以说是概括了原始社会各阶段的人类居住状况。
△居住树屋的有巢氏族人图
燧人氏
燧人氏是由“钻木取火”而得名的。
最早的原始人类不知道熟食,他们把猎取到的飞禽走兽和采集来的果实根茎都是分着生吃的,有过一段所谓“茹毛饮血”的时期。
后来人们经过长期反复观察,看到雷电或火山爆发所引起的森林大火,不但可以取暖,还能吓跑野兽,并且发现被火烤熟了的兽肉吃起来香喷可口,又容易消化,于是人们开始学会用火。
起初只会利用和保存自然火,又经过多少年月的生活实践后,人们发现了通过燧石加工或久钻一块坚硬的木头往往会生热冒烟而迸出火光,从此就学会了“钻木取火”和其它的人工取火方法。
中国有些少数民族在解放前还使用着燧石打击、钻竹和钻木等等的生火方法,在一些少数民族的远古墓葬和遗址中,也发现了在木片上钻孔烧灼的遗物,这都是例证。
咱们国家的“北京人”、“河套人”、“山顶洞人”和“小南海文化”等遗址中都发现过灰烬堆积层,说明人类用火的时代很早。从“河套人”、“山顶洞人”等用火遗址来看,很可能就在这个时期内人类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的方法。
自从有了火,特别是人工取火后,人类生活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式发展。火的广泛使用,使人类扩大了狩猎对象和食物的范围,更增强了防御能力;使得人类的躯体有了新的发展,让脑容量有了增强。人类从“猿人”进化到“古人”阶段,再进一步到“新人”阶段,社会也就由原始人群进到初期的氏族公社。
因此,“钻木取火”的代表燧人氏,表明人类学会用人工取火这一巨大的进步。
△燧人氏钻木取火图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庖牺氏”,是由“养牺牲以供庖厨”而得名的。相传他还教人结网捕鱼捕兽、驯养牲畜,又说他还“教民嫁娶”。
这些传说,首先反映了原始畜牧业的发生。这个时期,人类石器的制作水平提高不少,比以前更加精致适用,有些石器被称为细石器;并且开始用截、磨、钻、挖等技巧制作骨器和装饰品,用骨针缝制衣服;而且随着猎获的野兽增多,就开始学会驯养野兽,形成了原始的畜牧业。
这个阶段我国各民族间的情况不同,一般是在新石器时代出现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但也有的民族就一直在发展畜牧业。
汉画象石上把伏羲画成人身兽尾,这与历史传说中伏羲是一个以兽类为图腾标志的部落首领,从而表明原始社会畜牧业的出现是不无关系的。
传说中还有伏羲仰望天空、俯察地面,画八卦、刻文字,代替“结绳纪事”等事迹,这也就是说当时人们已经知道在木头、石片和骨片上刻划符号来帮助记忆了。
在这个阶段的文化遗址中出现了在骨片上刻有符号的痕迹,后代的文字真有可能就是从这里逐渐发生发展起来的。
△伏羲画像
神农氏
神农氏为姜姓,即炎帝,传说中他们一族是最早从事农业生产的,故而得此名。
归在神农氏这位圣人身上的发明创造就更丰富了,相传他用木料砍削和揉制成启土、锄地的耒和耜,教人们种植五谷,他的儿子拄还教人们种植蔬菜;又说他遍尝百草发明了医药;还说他“耕而作陶”,在“耕而食”的同时,又能“织而衣”;也说他设立了集市,开始交易有无等等。这些传说,正是描绘了人类社会跨进“新石器时代”的全盛时期。
在这个时代,人们通过长期的劳动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辨认和培植可食用植物的经验。由于对农作物也了一定的辨认,这时的人们已可能初步取得了一些草药治病的知识。
石器制作也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制作出的刀刃非常锋利,形制也很合用,出现了石刀、石镰、石铲和大石耜,还有木制的耒和耜等农具。制陶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制造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更方便了自己的日常生活。
当时的人们就在烧光的土地上种植稻、粟等粮食作物和白菜、芥菜等蔬菜,历史上称做“锄耕农业”。收获的粮食,就用石杵、石臼、石磨盘来脱壳及研末,用灶坑来做饭。
随着农业的发展,牲畜的饲养也普遍增多,在这阶段的晚期,“六畜”也齐全了,导致了农业与畜牧业的社会第一次大分工。由于这种分工和氏族间经济生活的差别,氏族间就偶然的出现了一些交换活动。人们还开始用麻类纤维织布缝制衣服,比以前只知道用兽皮缝纫遮身更进了一步。
总之,在这个时代,人们劳动生产的创造发明日益丰富,控制自然的能力日益增强,经济生活日益得到更多的保证。
这个时期,仍以女系为中心,所谓神农氏时代“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当时锄耕农业、家畜饲养及制陶、缝织等主要的生产还是由妇女承担主要任务,妇女在氏族社会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信。
这时候的氏族公社所有成员还是和以前一样,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共同遵守氏族习惯,互相帮助、一律平等,还没有形成阶级,也没有私有财产,所谓“无制令而民从”、“不施赏罚而民不为非”。
前些年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就典型的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生活情景。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则删。
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本人其他相关文章。
本人专注于文化历史、读书心得、诗词对联、文玩收藏、邮票钱币及书法绘画等方面。关注@寒柏陇卧子,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文物有话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