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九九甲古韵轶事"关注我们
本号原创,欢迎转发~~~转载请联系我们授权,非常感谢!
PS:文中所有插图,都是“九九甲”手绘O(∩_∩)O~
重阳节出去登高了~嘿嘿,本想着回来后更一篇有关重阳节的文,顺便展示一下俺的新配图。结果昨天白天冻得瑟瑟发抖,下午睡意就铺天盖地向我袭来,我实在无法招架呀~~呜呜~~今天抓紧更新一下,亲们表打我。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说是东汉时期,在汝南有个叫桓景的年轻人,跟着仙人费长房学习仙法。有一天,仙人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里会有灾祸。你赶紧回去,让你的家人制作红色口袋,里面放上茱萸,然后把口袋系在胳膊上。然后让你们全家找最高的地方去喝菊花酒,待上一天再回家,就可以避开这次灾祸。”
桓景赶紧回家,按照仙人的吩咐,一家人都到山上去。傍晚回家的时候,发现家里的鸡狗牛羊全都死了。
桓景处理了事情就赶回了仙人身边,并转达了九月九日当天的情况。仙人费长房说:“嗯,家畜替你们全家受了灾祸。”
如今世间流传的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口袋的习俗,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但对于重阳节的源头,据说可以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记载了关于秋季丰收的庆祝活动,但这时候还没有具体的重阳节习俗的形成。
到了汉高祖刘邦时期
刘邦最最最喜欢的戚夫人死后,她的婢女贾佩兰就出宫了。
贾佩兰对宫外的人讲了宫内的事情和习俗,据她说重阳节已经具备了现在我们庆祝重阳节的大部分活动。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这里“蓬饵”就是“重阳糕”。也就是说九月九日这天,要:佩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这件事在《西京杂记》和《搜神记》里面都有记载。
稍后会补更一个《搜神记》-贾佩兰说宫中事~详细讲讲她都说了啥~
先秦、汉、魏、晋时期,重阳节是为了干啥?
贾佩兰说汉高祖时期,九月九日做这些事情的原因是为了求长寿。大家都知道的,从秦始皇开始,皇帝升仙的憧憬就越烧越旺了!汉初崇尚黄老之术,对于追求长生之术更是孜孜不倦。
除此之外,先秦的秋季丰收的庆祝活动留下了大型饮宴的习俗。
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里说:“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所以,在先秦到南北朝时期,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也就是说,古代重阳节是为了啥?为了:“开party!吃好!喝好!跪求活的更长!”
看看重阳节的必备品长啥样
茱萸,又叫“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这是蓬饵,也叫作“重阳糕”。这张图嘛~~应该算是极简风格的重阳糕了~
基本做法是: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
你以为这些就行了,nonono~重阳糕的做法不要太多~比如: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重阳》:“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飣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之肉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瞧瞧:插上小彩旗,上铺:石榴籽、栗子黄、银杏、松子肉。还做个狮子蛮王的形象,放在重阳糕上面,多拉风!!!
以为重阳糕上点缀的都是植物果实的素食,你就错了~
宋吴自牧《梦梁录.九月》:“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猪羊肉、鸭子为丝簇飣,插小彩旗,各日重阳糕。”看:也插上小彩旗,上面点缀的是猪羊肉、鸭子肉~~哈喇子已经流下来了~
宋周密《武林旧事.重九》:“都人是月......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杂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又作蛮王狮子于上,又糜栗为屑,合以蜂蜜,印花脱饼,以为果饵。”再看:肉丝鸭饼上面加石榴籽,还可以加上蜂蜜食用~好甜啊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九月九日......饼面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准纸彩旗,曰花糕旗。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到了明代,重阳糕又有新名字了,叫“花糕”,小彩旗被称为:“花糕旗”。爸爸妈妈做好了花糕,就喊女儿们回家吃花糕啦~~
明谢肇浙《五杂俎》:“九月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同样是明代,重阳糕还有了给儿女们祈福的新技能!
菊花酒,不是菊花茶哦~
据《西京杂记》和《搜神记》里贾佩兰所说:
“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今年菊花开的时候,把花、叶和茎都摘下来,和粮食一起混着酿酒,到第二年的九月九日就可以喝了~记住,今年的菊花明年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