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电影导演而言,贾樟柯一直是一个类似于“异类”的存在,先不说入行这些年,他一直都不怎么喜欢拍商业片,单论这些年,他拍的几乎所有电影里都有同样一个元素,那就是他的故乡“汾阳”时,其实就足以让国内观众记住这个从汾阳小县城走出来的小个子导演。

之前,我已经具体谈过贾科长的电影《江湖儿女》,以及《小武》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贾科长于2015年上映的这部电影《山河故人》,作为贾科长难得的大制作电影,这部《山河故人》,确实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客串谁(俗套的故乡情结)(1)

电影《山河故人》,从整体故事情节上,确实讲述了一个很俗套的故事剧情,本片主角主要有三个:

一个是靠着加油站、靠着煤矿发家致富的山西小老板;

一个是普通煤矿工人梁子;

还有一个也是贾樟柯电影的标准性符合,他的老婆涛儿。

在1999年那段故事里,这三个不过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毫无例外的被裹进了时代的潮流里,有人向往着澳门,有人向往着美国,还有人只是想在故乡,踏实的待着。

而这种不同理想之间的撕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未来三个人必然要走上不同的道路,必然要拥有不同的人生。

正是基于1999年三个不同人物之间的不同选择,也才引出了后面2014年的三个中年人的不同选择,以及2025年下一代人对故土的寻找。

可以说从整体电影结构上来看,这部电影就是在通过三代人,对于故土的选择,三代人对于故乡的抉择,来传达出贾樟柯几乎所有电影里都存在的一个元素:

故乡情结。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客串谁(俗套的故乡情结)(2)

从表面上来看,贾樟柯表现故乡情结这个主题时,并不高明!

故乡情结,从古至今,都是文学创作者,或者是电影人都避免不了的一个主题,而几乎所有创作者,在表现这个主题时,所运用的手法,几乎都大同小异。

特别是对于贾樟柯这位,自始至终都在通过电影语言表现这一主题的电影大导演而言,表现故乡这一主题的套路更是已经不新鲜了。

首先,故乡元素、故乡风土,肯定是不能缺少的!

不管是贾科长的第一部电影《小武》,还是后来的《站台》,以及《江湖儿女》里面,几乎都离不开贾科长眼中的汾阳元素。

以及他心中对于那段时光的清晰记忆。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客串谁(俗套的故乡情结)(3)

而在这部电影《山河故人》里同样包含这些故乡元素,比如一开场赵涛的伞头秧歌,以及以汾阳县城为背景的多元场景。

从一开始就为这部传达“故土难离”的电影,定下了浓厚的本土基调。

至于剧中张译等人说的方言,以及多年以后张译面对只会讲英语的儿子说的那一句:“你给老子把中文给学好!”

其实都是在通过故乡元素,都是在通过故乡文化,在表现故乡情结,以及最后因为各种原因离开故土的那些人和事。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客串谁(俗套的故乡情结)(4)

而电影末尾,赵涛包好饺子,一个人又跑到文峰塔背景下跳起1999年跳过的那一次舞蹈,其实正是贾科长对于故土这一情结的前后呼应,也恰好就应了那句话:

每个离开故乡的人,心里都有一个思念的故乡;每一个留在故乡的人,心中也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客串谁(俗套的故乡情结)(5)

其二,在表现故乡这个主题上,贾樟柯也确实用了很多陈旧的情感元素。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赵涛父女这对感情了,老人在电影里,代表的就是过去,代表的就是故乡。

而电影中贾樟柯通过赵涛两次陪伴父亲坐上那辆开往过去,开往岁月的火车时,恰好就把这种情感,恰好就把这份感情,给展现出来了。

而在时代的洪流里,几乎所有的陈旧,几乎所有的情感,都会成为过去式。

就像赵涛的父亲一样,谁也不知道哪一天,哪一秒,他就会成为过去式,他就会戛然而止。

而在剧中,贾樟柯给了赵涛的父亲,一个很突然的逝去瞬间,让他走在了去给老朋友祝寿的火车站里,走的时候很安详,甚至有些悄无声息。

这种突然的死亡,这种突然的情感中止,其实某种意义上就是象征了故乡的消亡,就是象征着故土的背叛。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客串谁(俗套的故乡情结)(6)

后来,在父亲死以后,赵涛接到了从上海飞回来的儿子,她带着儿子循着父亲走过的路,重新回味了一遍。

期间赵涛母子说的几句话特别有深意:

儿子问母亲:这个车这么慢,为什么我们不能选择更快的交通工具,比如飞机或者火车?

母亲回道:车慢一些,我陪你的时间也能更久一些。

其实某种意义上而言,不管是对故乡的情感,还是父女、母子之间的亲情,都是最传统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情感。

而将这两种情感结合起来表达,也是贾樟柯大多数电影里都出现过的一种表达方式,并不新鲜。

其三,也是贾樟柯所有电影里都出现的一个元素,那就是试图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里探索主旨!

他的第一部电影《小武》,就是通过“小武”这个扒手的形象,冷眼旁观着故乡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

而电影《江湖儿女》里,他也是通过“斌哥”这个江湖大哥的消亡,见证着时代的浩浩荡荡。

到了这部电影《山河故人》里,贾科长将这个重担,放在了上文提到的三个人身上,有人因为赶上这个大时代发了财,于是想到了出国,于是永远离开了这个心心念念的故乡。

有的人,因为情感的破灭,选择了远离家乡,但是多年以后,还是选择了叶落归根,选择了将妻儿老小带回了完全不认识的故乡。

还有的人,虽然永远留在故乡,永远留在故土,可是当年那些熟识的人,当年那些熟悉的事,都在慢慢的消亡,都在一天天的消失。

可以说通过大时代里的小人物的亲身经历,通过不同人物的情感视角,这部《山河故人》里确实将不同人群对于故乡的情感需求,都给表现了出来。

而这一种表现方式,对于贾科长而言,确实也不新鲜。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客串谁(俗套的故乡情结)(7)

关于故乡情结的层次感!

虽然从表象上来看,贾科长这部电影中对于故乡这一主旨的表现并新意,但是如果我们能透过表象,看到背后对于故乡的情感撕裂,我们确实能发现这部电影中贾科长的电影水平又有了长进。

第一层故乡情结,是背离!

也就是1999年三个年轻人一起畅想未来的时候,他们对于未来做出的不同选择。

张译饰演的小老板,借着时代的春风,刚刚拿下了一个小煤矿,开着红色桥车,迈向新时代的他,对于未来充满了希冀,充满了理想。

而他这个人物,也是那个时代里最典型的一个人物,有点小聪明,又碰上大运时代,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大步走向新世界。

对于故土,他的第一层感情是故乡已经不放在眼里了,就连省城,也看不上,他只想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他只想去大洋彼岸。

他的这一层故乡情结是背离。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客串谁(俗套的故乡情结)(8)

而片中的梁子,虽然并不愿意背离家乡,甚至想要和赵涛就在这个小城生活下去,但是感情的困境,希望的破灭,也不得不迫使,他远离了家乡,逃离了家乡。

他的这一层故乡情结,虽是被迫,但无疑也是一种对于故乡的背叛。

至于片中的赵涛,虽然一直处在故乡,虽然一直身在故乡,但是她依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被抛弃感,被摈弃感。

最明显的一个细节,就是当梁子回来,问她还跳不跳伞头秧歌的时候,她脸上带着的那股失落感。

这就是最明显的一个证据。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客串谁(俗套的故乡情结)(9)

第二层故乡情结,是回不去!

电影到了2014年,其实那些远离家乡的人,那些背离故土的人,是有机会回去的。

最明显的一个人物,就是已经逃离家乡十几年的梁子,在得知身患重病以后,选择了带着妻儿回到了家乡。

但是当他提着行李,茫然失措的站在变了样的街头时,这种故乡带给他的强烈冲击感,也着实让他有一种惊慌失措的感觉。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客串谁(俗套的故乡情结)(10)

另外一个典型人物,就是赵涛和张晋生的儿子,在回到故乡的时候,和故乡格格不入的穿着,和故乡全然不同的语言,也确实成为了他们这一代人,回不去的明证。

第三次故乡情结,是寻找!

到了电影的第三个情感层次,我觉得也是贾樟柯表现的最好的一个层次。

到了这个层次,他已经完全超越了以往那些电影作品里,对于故土情结只停留在“回不去”的这个境界,而是变成了完全丢失,而是变成了完全丧失。

剧中特别有意思的一幕出现在2025年,完全已经不会说中文的一群中国人在外国的课堂上研究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种身份和语言上带来的冲击,确实是国内所有电影里都没有体验过的。

至于之后,“儿子”对于“母亲”的寻找,其实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对于“故土”和“文化之根”的寻找。

而贾樟柯高明就高明在虽然给了“儿子”寻找的念头,却并没有真正让他再踏上故土,因为有些东西,丢了就是丢了,永远只能成为儿子戴着脖颈上的一个秘密。

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客串谁(俗套的故乡情结)(11)

总结来看,这部2015年上映的电影《山河故人》,从主题表现上,确实还是贾樟柯一直以来在坚持的老套“故乡情结”,但是这部电影成功就成功在,他不再单纯是表现一种“故土难归”的情怀,而是深入了一个层次,而是将“故土难归”进一步升华到了“丢失故土”这个主题。

而有些东西,就像贾樟柯自己说过的那样:“一旦丢失,就真的找不回来了”。

这也是《山河故人》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