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大姐在我们家庭微信群里发了一个东北大秧歌视频,再次唤起了我对大秧歌的记忆。

东北大秧歌正宗版(早年间跟年货一样)(1)

小时候过年,几乎村村都有大秧歌队。腊月二十前后,突然在某天早上被欢快震响的锣、鼓、喇叭“交响乐”惊醒,睡眼朦胧中反映过来是大秧歌来了,马上一骨碌爬起来,套上大棉袄二棉裤就往外跑。

数九寒天,路上的积雪很厚。人踩车扎,硬邦邦滑溜溜,稍不注意就来个趔趄,摔个跟头稀松平常。那时非常佩服踩着高跷的秧歌队,居然不摔跟头,技术了得。

东北大秧歌正宗版(早年间跟年货一样)(2)

队伍一般二三十人,有时也能达到四五十人,由村里的大秧歌爱好者自发组织,穿着花花绿绿的古装戏服一样的服装,头戴发饰,腰围彩巾,手持彩色绸折扇,有人还化着浓妆,非常喜庆。

队伍后端是乐队,两人拿杠子抬一大鼓走在前排中间,鼓手随后一路敲打。左右各有一个锣手,后排有四个嗽叭手。乐曲都很欢快昂扬,在村子里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听到,顺着乐声自然就找到了秧歌队。

那时农村没什么娱乐消遣的项目,大秧歌一开锣,引得大人小孩都跟在后面看,观众对伍可比大秧歌对壮观多了!我们小孩天天从头跟到尾,冻得大鼻涕邋遢地也不回家。

东北大秧歌正宗版(早年间跟年货一样)(3)

秧歌队挨家挨户走,到谁家门口,谁家就放挂鞭,再点两个二踢脚,给领头的递上两包烟。如果这家院子宽敞,大秧歌队就进到院里,先扭上一圈,然后其他人靠在墙上歇歇脚,打头的两个人对唱一段二人转曲调的小曲,引得一片喝彩。

东北大秧歌正宗版(早年间跟年货一样)(4)

大秧歌一直扭到正月十五。

十五晚上,一帮半大小子被“雇”去举灯笼,好像一晚上能挣几角钱。长方形的白纸灯笼,画着花花绿绿的图案,里面点一支腊烛,固定在一根细长的木棍上,举在手里像举个巨大的冰棍。举灯笼的跟在大秧歌队的左右两侧,像电视里演的官员出行的仪杖队。

那一晚是欢乐的海洋,灯笼火把的大秧歌队后面跟着长长的人群,人群里很多小孩子拿着各种各样的灯笼,家家都点起100瓦大灯泡,院里挂上大灯笼,“火树银花不夜天”!

一年里只有正月十五才有这样的光景。大秧歌收队时,心里想时间咋过这么快呢,再想看大秧歌就得等明年过年了。

如今,过年已经很少有大秧歌了,即使有也没几个人看,电影电视手机,娱乐方式太多了!

大秧歌已经成为广场舞形式之一,在东北还颇为流行,每次看见,都引起很多美好的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