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11月,唐朝的都城长安充满了血腥的味道,以仇士良为首的宦官们关闭城门,发动禁卫军在城内进行大规模搜捕,先后杀死一千六百多人。这些被杀的人不是平民,而是朝廷各省部官员以及金吾吏卒,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这就是唐朝后期著名的“甘露之变‘,这场政变是由宦官领导,禁卫军执行的一场政变。政变之后,“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时任皇帝唐文宗彻底成为宦官手里的玩物,朝廷一切军政大权皆由宦官做主,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这时,唐朝宦官专权达到了巅峰。

唐朝文宗时期甘露之变为何失败(由甘露之变始末浅谈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1)

唐朝宦官危害为中国历史之最


在中国封建朝代中,如果皇帝受到外朝文官集团的权利威胁,就会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自己的家奴——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同朝廷官员对抗,这就是宦官专权。唐朝因为实行三省六部制度,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可为宰相,这样就分散了文官集团的权利,从而使得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同时唐朝的宦官的势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总之,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寄生虫,是和这个制度共生共荣的。


唐朝文宗时期甘露之变为何失败(由甘露之变始末浅谈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2)

皇权愈强,宦官势力越小;皇权愈弱,宦官势力愈强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府逐渐衰弱,以此相映衬的是唐朝后期宦官势力的日渐膨胀,已经严重威胁到皇帝的人生安全。为了重振朝纲,加强中央政府在藩镇中的威信,唐朝历代有作为的皇帝都试图发动剪灭宦官势力的行动,虽然也获得一些成功,但由于宦官集团是和君主专权共生共荣的,依然无法彻底消除宦官专权的局面。此后宦官专权愈演愈烈,使得唐朝政治极端腐败,民生愈发虚弱,让唐王朝在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唐朝宦官崛起

唐王朝宦官势力由弱小逐渐走上强大,到唐后期时,这股依附于皇权的恶势力,已经深入到政治生活的许多重要领域,对它所依附的皇权构成及其严重的威胁。使得唐王朝成为宦官专权最为严重的朝代(因为只有唐朝宦官是可以随意废立皇帝的)。

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专制下的必然产物,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一个怪胎。早在东汉后期,宦官势力便和外戚势力一起,长期占据东汉最高统治的地位。开启了第一次宦官时代。

唐朝前期,鉴于东汉末年宦官干政的历史教训,对宦官限制非常严厉,宦官只是“门阁守御”,“庭内扫除”“廪食而已”,到了唐玄宗时期,由于前期一系列政治动乱,导致朝廷中的功臣宰相势力大为增加,而为了削弱外朝的功臣宰相势力,扩大内朝势力,开始任用身边亲信宦官预政领军。特别是到了后期,重用亲信宦官高力士,使其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不仅对其高官厚禄,而且将不少国家大事交给其处理,并授权高力士,一般政事可以自行处理,不必报知,使高力士权倾朝野。虽然高力士是个贤宦(“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史纲评要》),但他开了唐朝宦官掌权的先河,给后世宦官专权起了榜样作用。

唐朝文宗时期甘露之变为何失败(由甘露之变始末浅谈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3)

高力士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现象越来越严重,唐朝皇帝因为强藩作乱、险亡其国而开始对武将妄加猜疑,宦官则大受宠信,开始内掌军队,外监诸将,其权力从内廷向外朝逐步延伸,从间接向皇帝进言干预朝政到直接把持军政要职,最终形成了专权格局。

到了德宗时期,由于泾原兵变中相对于文臣武将的冷眼旁观,只有宦官在关键时刻守护着他,德宗便让宦官直接统率禁军,并设立了管理禁军的左右神策军中尉,专以宦官充任。宦官掌握禁军由此成为定例(贼平之后,不欲武臣典重兵,其左右神策、天威等军,欲委宦者主之。)。当兵权被宦官牢牢掌控之后,宦官便有了权力上的独立性,借助兵权,宦官可以左右政局,甚至废立皇帝。

唐朝文宗时期甘露之变为何失败(由甘露之变始末浅谈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4)

宦官掌握了军权,就相当于控制了皇帝性命


宦官在掌握军权后,势力逐渐走向鼎盛。几乎所有宦官都参与朝政,广泛深人到当时政治生活的许多重要领域。而且对皇帝制定的国事不仅指手画脚,在涉及到自身的政策还要横加干涉。在唐顺宗期间的二王变法中由于触及到了宦官的切身利益,宦官集团不仅发动了二王八司马事件,还逼迫唐顺宗退位,另立更为信任他们的唐宪宗,好更有效的掌握权力。

到了唐文宗登基的时候,虽然自身是由宦官拥戴而登上皇位的,但唐文宗更加亲信文官集团,对于宦官专权十分不满。便联合朝堂上对宦官专权不满的大臣,意图发动一场政变,彻底消灭宦官。但由于计划泄露,准备不充分,导致宦官反过来发动政变,剪除了对宦官不满的大臣,并囚禁了皇帝。

甘露之变

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早朝,金吾大将军韩约奏报左金吾厅后面的石榴树上夜降甘露。宰相李训忙建议:天降祥瑞,又近在宫禁,皇帝宜亲往一观。于是,文宗前至含元殿,命宰相和中书、门下省官员先行探看。官员们回奏称疑似甘露。唐文宗又命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带领其他宦官再行察看。

可惜,等仇士良等宦官刚到左金吾,就发现神情紧张的韩约和 “风吹幕起,见执兵者甚众,又闻兵仗声”。仇士良忙率众宦官退至含元殿,并借口暴乱挟持文宗入内宫。

李训见大事不妙,一面以100缗钱赏赐急呼金吾卫士上殿保驾,一面攀舆高呼“陛下不可入宫”。金吾卫士数十人和京兆府、御史台吏卒约五百人登殿奋击,杀死宦官数十人。李训抽出匕首要啥仇士良,但此时宦官已将李训打倒在地,抬着李昂进入宣政门,将宫门关闭,朝臣一时惊散。李训见事不济,已经清楚消灭宦官的计划已经失败,急忙化妆出宫。由于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不明真相,退到中书省等候李昂召见。

宦官挟持文宗退入内宫后,红了眼的仇士良立即以皇帝名义派遣神策军五百人,从北,东,西三面,向大明宫南部朝官衙门发动反攻,逢人即杀,没有逃出去的官员被杀死六七百人。接着,神策军关闭宫城各门搜捕大索,又杀死千余人(“横尸流血,狼藉涂地”)。

唐朝文宗时期甘露之变为何失败(由甘露之变始末浅谈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5)

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先后被捕杀。心狠手辣的仇士良不仅杀了数以千计的官员吏卒,还把主事者的族人不论远近,一并诛灭。经过宦官丧心病狂的大屠杀,大唐朝臣几乎为之一空,唐朝皇权彻底掌握在宦官手上。这就是彻底改写大唐历史的“甘露之变”。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军政大权,君主的废立、生杀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唐朝灭亡才作罢。

唐朝宦官专权危害

有唐一代的宦官专权,给社会带来种种危害。宦官内部的小分化与火并,更加剧了朝政的腐败。而宦官监军与掌军,在客观上,又加速了唐王朝在与藩镇斗争中的彻底失败。

:宦官专权干政,使得唐朝政治日趋腐败。由于宦官权利来自于皇权,而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利,宦官便怂恿皇帝过上过着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大宦官仇士良专权20余载,最后总结出的专权经验就是引导皇帝贪玩游乐,不务正事,不让他闲暇下来,惑其心志最为关键,诱其享乐最不可废,使其昏昏最为我用。使得皇帝的一切都在宦官的掌握之中。想想看,一国之君的皇帝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政治还能好起来吗!

唐朝文宗时期甘露之变为何失败(由甘露之变始末浅谈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6)

不是所有唐朝皇帝都有唐太宗一样有着雄才大略


二:当宦官集团掌握了军权后,不仅朝堂大权在手,而为了使自身权利最大化,宦官往往会废立那些意图削弱或消灭宦官集团的皇帝,换一个代表宦官集团利益的皇帝。从唐穆宗以后到唐亡,8个皇帝之中,有7个是由宦官拥立的,让宦官集团达到了“手握王爵,口含天宪”的局面。而宦官集团每次废立皇帝之际,都会引发朝堂大地震,不是兵刃相见,血流盈廷,就是密行诡计,众不可测。因为宦官专权带来长时间的政治动乱,导致唐朝中央政府的权威严重削弱,更加促进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唐朝文宗时期甘露之变为何失败(由甘露之变始末浅谈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7)

宦官专权使得藩镇割据问题在中央方面得不到解决


三:宦官集团大权在握的时候,中央政府由于缺乏相应的政治势力与之相抗衡,导致宦官集团愈来愈骄纵不法,连朝堂都玩于股掌之上,而像什么徇私受贿,贪赃枉法,祸害百姓都算得上少见多怪了。例如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卖炭老人卖炭,可是却遭到宦官为首的宫市的人的勒索,白白奉送了一车烧炭而分文未收,而有名的五坊便由内廷宦官宣徽院管理,而这些五坊使恃仗着供奉皇帝的权威横暴市井、为非作歹、敲诈勒索、坑蒙拐骗,当时百姓都蔑称为五坊小儿。宦官集团的所作所为在唐后期的政治生活中起着极其恶劣的影响,这又加剧了唐王朝吏治的腐败,损害中央政府的威信。

四:宦官集团在因为大权在握,便很容易和朝堂上的文官集团产生对抗,使得唐朝政治愈发混乱。由于宦官专权愈演愈烈,朝廷大事基本上都由宦官说了算,这样就使得文官集团大权旁落。不甘心被宦官抢夺权利的文官集团便会组成一个联盟共同对抗宦官。两个集团为了争权夺利,完全置国家生死存亡于不顾,使得统治阶级内部分裂,在藩镇割据本就受到削弱的中央政府更加虚弱不堪。

唐朝文宗时期甘露之变为何失败(由甘露之变始末浅谈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8)

唐朝官员


总之,唐朝宦官专权虽然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尤其由宦官监军统军,使得藩镇节度使不敢过于放肆,有利于维护唐王朝后期名义上的统一,但由于权力分割不合理,使得中央与中央,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也使得唐王朝中央政府没有真正的实力去消灭藩镇割据的局面。最后,直到节度使朱温发动白马驿事件,尽诛宫中宦官,基本消灭了宦官势力。而唐王朝也随着宦官势力的覆灭而结束了形式上的统一,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