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逆北

2020年刚刚过去,新年理应当新气象,可是,放眼全球,受新冠病毒的冲击,不少国家的内部形势依然严峻,而同普遍的经济下行相比,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曾一度被搁置的政治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才是更加让人忧虑的。

东南亚的泰国,便是如此。去年11月份,泰国民众在反对派组织下发动游行示威,要求当权的巴育政府下台,除此之外,民众还罕见的把斗争矛头对准了泰国王室,指责泰王拉玛十世在社会危机面前无动于衷,王室成员生活腐化堕落等等。

亚洲半殖民地国家(这个亚洲小国为何能摆脱殖民地命运)(1)

(泰国总理巴育)

面对不断发酵的矛盾和冲突,泰国政府呼吁双方“各退一步”,试图给紧张的对峙局势降温。泰王也反复强调“妥协的必要性”。但是,民众似乎并不买账。危机仍然在持续着。

亚洲半殖民地国家(这个亚洲小国为何能摆脱殖民地命运)(2)

(泰国抗议民众要求巴育下台)

话说回来,泰国王室在这次国内示威活动中被作为攻击目标之一,从侧面反映出民众与王室关系的急转直下。

在今天的亚洲,尤其是东亚地区,仍然保留君主制度的国家寥寥无几,仅有的也都走上了立宪民主的道路,泰国也是其中之一。

但是,已经“放权”的泰国王室并未因此“独善其身”,让自己置身于国内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之外,反而越陷越深。这让人不免产生疑问——泰国的君主制度为何能延续如此之久?当下的泰国君主政体是否丧失了活力?

其实,和近日沦为众矢之的的尴尬处境相比,泰国王室在历史上还是相当有作为的。换句话说,在19世纪列强环伺之下,正是泰国曼谷王朝高层及时而有效的改革,使得他们不但保全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还让自己的国家免于像邻国缅甸或者老挝、柬埔寨那样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不得不说,在亚洲的近现代史上,这是十分难得的。

01英法东西并进,拉玛四世启动西化改革

一个多世纪前的泰国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最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已经由南亚次大陆的德干高原扩展到孟加拉和缅甸地区,且基本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泰国的西部强邻缅甸王国不复存在。

而在泰国的东线,法兰西第二帝国也不遗余力的同英国开展殖民扩张的竞赛,通过两次《西贡条约》把越南变为自己的“保护国”,后更是向柬埔寨与老挝积极渗透,同泰国边境的武装力量发生冲突。短短数年间,泰国就陷入到被列强东西夹击的危险境地之中。

公元1851年,泰国曼谷王朝的第四位君主拉玛四世登上了王位。泰国新王在继位以前,对于自己国家所面对的内外部局势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所以,当英国特使鲍林来到曼谷,同他商议订立贸易条约时,拉玛四世迫于对方力量强盛,决定以退为进,先结好于英国。如他主动放弃了对于部分商品贸易的垄断权,同时给予了对方治外法权等等。之后,法国人也获得了相似的待遇。

拉玛四世这样做,绝非仅满足于一时。就在他刚刚把英国人打发走不久,便开始了有计划地内政整饬。

亚洲半殖民地国家(这个亚洲小国为何能摆脱殖民地命运)(3)

(身着清朝官服的拉玛四世)

首先,他开始通过立法等形式限制内部的奴隶制发展,适当的减轻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其次,在教育上,他聘用了英国人安娜·李奥诺文思为自己的英文秘书,同时主持对王室成员的教育。在安娜的影响下,拉玛四世的子侄们对于外部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而即将在拉玛四世之后掀起更大改革风浪的朱拉隆功,便是其中之一。

最后,拉玛四世还颇有远见取消了政府对宗教信仰的限制,认可信仰自由。从后来人的眼光看,拉玛四世的改革范围和深度恐怕无法和后继者相比,但由他所开启的改革之路,却为泰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时也相对减轻了后继者改革的阻力。当1873年王储朱拉隆功正式继任,称“拉玛五世”之时,泰国又将迎来新的现代化高潮。

02拉玛五世将改革推向高峰

朱拉隆功继任国王之初的外部环境,相比于拉玛四世时期,更加险恶。一方面,英法已经基本巩固了自己在中南半岛所取得的缅甸和越南南部地区的殖民统治,另一方面,曾经受泰国影响较深的今天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部分地区,也逐渐被英法所蚕食。更糟糕的是,英国人还曾试图支持与朱拉隆功敌对的贵族叛乱。因为这层原因,朱拉隆功的现代化改革曾在19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停滞期。

但是,这样一种停滞注定不会长久。此时的英法虽有将泰国作为双方在中南半岛殖民扩张的缓冲区而非殖民地的意思,但泰国自身若满足于眼下,其仍有被吞并的风险。所以,对于年轻的君主来说,要想摆脱掉想邻邦一样失去政治自主的厄运,就必须将前任国王拉玛四世的改革大旗继续扛下去。

因此,在朱拉隆功平息内部叛乱,巩固住权力后,他逐步开始了自己全方位的改革大计。

内政整顿中,钱和兵是君主们最为看重的。中国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便是从这两方面开启,朱拉隆功作为一个专制君主,亦不会例外。在财政上,他开始把王室收支系统与中央政府的财政系统区别开来,以免给王室贵族无休止索取财富开方便之门。在地方上,朱拉隆功开始废除原先的包税制,转将税收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所信任的官僚手中。为此,他同时又启动了币值改革。原先一度入不敷出的国家财政情况,在朱拉隆功的调整下逐渐好转。

亚洲半殖民地国家(这个亚洲小国为何能摆脱殖民地命运)(4)

(拉玛五世朱拉隆功被印于泰国的纸钞上,左一)

在军事上,朱拉隆功继承了父亲所开启的常备军建设,泰国的军队不再从农民中临时招募,而是以接受正规训练的职业军人所代替。为了抵销英法试图干预泰国军政事务的压力,泰国国王拉玛五世大力从德国引进教官和相应地技术人才,用他们来协助训练陆军,顺便“以夷制夷”,牵制英法。这点同袁世凯在小站采用的练兵模式,也有极大的相似性。

朱拉隆功也很重视海军,在这方面,他斥巨资从英国购买巡洋舰和巡逻炮艇来保护沿海地区,泰国的海军规模很小,而且战斗力多少得画个问号,但有了这样一支海上力量,毕竟还是起到了震慑殖民者的作用。

在教育层面的革新上,朱拉隆功除在民间推行世俗和专业教育外,将精力和资源相对偏向王室。

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他也鼓励兄弟和子侄们前往欧洲留学,开拓视界,尽可能多的掌握现代化的建设知识。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扩大改革阵营的力量。当然了,拉玛五世的这样一种做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那就是在朱拉隆功离世后三十年时间里,中央政府的主要职位都被有留洋背景的王室成员及其亲信所把持。不少泰国中下层军官对此颇为不满,他们集结在一起,走上了“下克上”的道路,这也成为了影响泰国政局走向的一大重要因素。

在拉玛四世和拉玛五世两位君主半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下,列强虽然仍保留有领事裁判权和关税协定等特权,但泰国毕竟通过主动应变,逐渐地摆脱了原先落后的面貌,成为了中南半岛上颇具影响力的独立国家。

亚洲半殖民地国家(这个亚洲小国为何能摆脱殖民地命运)(5)

03泰国独立的“双保险”

1910年拉玛五世朱拉隆功离世后,王储继位称拉玛六世。拉玛六世主政后,继续延续祖父两代人的改革举措,同时,还镇压了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军人政变。

不过,或许是迫于当时民间立宪呼声之高,拉玛六世并未将政变的失败者赶尽杀绝,而是以有期徒刑代替。而君主立宪制在泰国的真正实现,还要等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不得不说,和朱拉隆功相比,拉玛六世的运气着实不错,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原先虎视眈眈于自己的英法被迫收缩防线,将主要精力放在欧洲战场,暂时无暇顾及泰国。对于拉玛六世和他的政府来说,欧陆的变局,对于自己可能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

一开始,泰国政府婉拒协约国集团的拉拢,保持中立,后来,当得知中美等国都加入协约国集团作战,德奥败局已定时,泰国官方随即以反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为由,下场为英法助战。

在一战结束的半年前,一支由千余名作战人员和以医疗队所组成的泰国远征军,在法国的轮船载运下抵达欧陆作战,让泰国在20世纪初期西方列强主导的政治舞台上实实在在高光了一把。而也正是泰国的参战,让他们不但将国内的德奥商人的物资没收作为战利品,据为己有,还削弱了英法对自己所构成的威胁——“我也是战胜国,咱们都一家人了,你总不能再打我主意了吧?”

亚洲半殖民地国家(这个亚洲小国为何能摆脱殖民地命运)(6)

(远赴欧洲与德奥作战的泰国远征军)

拉玛六世凭借对国际局势的谨慎判断和及时的下注,为泰国的政治独立加上了“双保险”。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犯,泰国一直是东亚屈指可数的独立国家。不过,同样是君主政体,为何泰国能够在保持自身政治独立的前提下延续至今,而清王朝却在20世纪第一个十年刚过去便寿终正寝呢?

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参考文献:

斯塔夫里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米尔顿·奥斯本《东南亚简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段立生《泰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戴维·K·怀亚特《泰国史》,东方出版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