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罗生门”:为什么热点经常“反转”,而我们总是得不到真相?
原创 书单君 来源:书单 微信公众号。版权属于原创,转载仅限交流学习,如侵权即删!
最近,书单君刷着微博,脑子里常常会蹦出着一个词——罗生门。
它衍生自芥川龙之介同名小说,意思是:事件当事人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举证或说谎,最终导致真相含混不清,难以水落石出。
其实仔细想想,网络上的很多事件,经常是依照着“罗生门”的方向发展。
最近的典型例子,就是鲍毓明性侵养女案件。
从一开始毫无争议的全民谴责鲍毓明,到后来他声称他们是恋爱关系后,居然有些网友反过来支持起鲍毓明。
从一边倒的骂声,到混杂进洗白的声音,让这件事情,变得有了那么一些不确定性。
今天,书单君和你重读这部经典的《罗生门》,看看为什么热点事件经常出现所谓“反转”,而真相为什么总是很难被清楚利索地呈现。
一次见色起意引发的血案
故事发生在古代的日本。
那是一个常年战乱、洪水、地震灾祸不断的时代,罗生门则是一座连接城市与郊外的城门,由于年久失修,许多无名尸体也被遗弃于此,显得荒凉而阴森。
这一天大雨滂沱,有三个人聚在罗生门下避雨,他们是樵夫,和尚和杂工。
百无聊赖之时,樵夫与和尚向杂工讲述起刚才在衙门听到的,一桩闻所未闻的怪事。
樵夫说,三天前,他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刚走到一片竹林中,就看到前方倒着一具男人的尸体。他迅速报了官。
作案的凶手很快被抓到,是京城里一名赫赫有名的大强盗。
强盗亲口承认了自己的罪行,这桩杀人案似乎毫无争议了。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故事开始变得扑朔迷离。
强盗说,三天前那个炎热的饷午,他靠坐在树下乘凉,看见一个配着长刀和弓箭的男人,带着一个蒙着面纱的女人从他面前走过。
这时,一阵清凉的风掠过,将女人的面纱吹拂起来,他看到了一眼那女人的面容。就此一眼,他便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将这个女人弄到手。
强盗谎称自己掘出了一个古墓,他把古墓里的金银财宝埋在了前面的竹林里,想请男人前去看看,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他。
男人很快就上了套。结果一到竹林里,强盗就从后袭击,把男人五花大绑起来。
然后,强盗又把女人诱骗到竹林里,当着男人的面,强奸了她。
完事以后,强盗本来并不打算杀掉那个男人。女人喊住他说:不是他死就是你死,你们两个里一定要有一个死掉。当着两个男人的面被羞辱,这感觉比死还难受。你们谁活下来,我就跟谁走。
强盗动了心。他给男人解绑,扔给他长刀,与那个男人战斗了整整二十三个回合后,终于杀死了他。
强盗在衙门里大笑起来,说:就算要杀掉那个男人,我也不想用卑鄙龌龊的方法。能和我斗上二十多个回合的,世界上也就他一个。光这一点,我就打心眼里佩服他。可是当我杀掉他以后再回头,女人已经跑得没影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个类似于中国古代江湖上的故事:强盗见色起意,虽然用了卑鄙的手段得到女人,最后却选择了公平的手段和男人拼杀。
这显然是一桩明明白白的悲剧,虽然可惜,却没有到毛骨悚然的程度。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才真正将这桩普通的悲剧故事,变得诡异起来。
这是一个真相常常缺席的世界
强盗说完证词以后,女人被带了上来。据称,她是在距离案发地不远一个尼姑庵里被找到的。
在她的讲述里,案件完全变成了另一种模样。
女人说,强盗将她羞辱以后,大笑着逃走了,留下她独自面对被绑在树上的丈夫。
她给丈夫解绑以后,抱着他痛哭流涕。这时,她突然看到了男人的眼睛。
女人说,她一辈子也无法忘记那个眼神。那眼神里闪烁着的,不是愤怒,也不是悲伤,而是鄙视轻蔑的冷酷光芒。
当着自己男人的面被人侮辱,还要面对丈夫的鄙夷,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还有比这更让人痛苦的事情吗?
女人递上刀子说,你可以打我,甚至杀了我,但是不要再用这样的眼神看着我了。
没有用。男人的眼神里依然充满了鄙夷。良久以后,女人拿起匕首,刺死了自己的丈夫,然后晕了过去。等她醒来以后,想要投河自尽,却没有死成,这才去了尼姑庵,打算终身隐居于此。
你会不会感到很奇怪:明明是受害者的女人,为什么要在衙门上称自己才是杀死男人的凶手呢?
我想,或许在她心里,比死亡和罪恶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羞辱。
丈夫轻蔑的眼神,比侮辱了自己的强盗更让她无法忍受,所以她不惜弑夫,也要保住自己最后残存的一点尊严。
在女人讲述的故事里,压根就没有强盗的事。她的眼里只有丈夫,与自己被玷污以后的尊严和荣誉。
衙门上,强盗和女人各自讲述了案件的“真相”,但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那个死掉的男人,被女巫招魂以后,通过女巫的嘴,讲述了另一个决然不同的故事版本。
男人说,他的妻子被玷污以后,强盗百般哀求女人说:只要被侮辱了一次,就再也无法和丈夫好好相处了,不如跟了他吧。
女人动了心。他们两人正准备离开时,女人突然转过头,指着自己的丈夫对强盗说:你去杀了他。只要他还活着,我就没法和你在一起。
强盗傻了眼。片刻之后,他把女人推倒在地,对绑在树上的男人说:你来决定如何处置她吧。杀了还是放了,你说一句就行。
男人心想,哪怕因为这句话,他也可以原谅强盗犯下的罪孽了。
女人最终还是跑掉了。强盗给男人松绑后,独自逃走了。心中一片绝望的男人,在寂静无人的竹林中站定许久,最终切腹自刎。
在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里,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当时书单君看到这里,心中只有一个想法:这个世界还有真相可言吗?
一个真实发生的客观事件,只要是通过人的嘴巴讲述出来,就会变得不再客观。讲述者总会不自觉地为了美化自己,而扭曲事实。
与其说那是真相,不如说,那是每个当事人自己认为的,事情应该发生的方向罢了。
这是一种人类共通的心理——自我拯救。当无可辩驳的侮辱或罪恶发生以后,人为了说服自己,会不顾一切地制造一个想象中的救命稻草。
强盗讲述的故事里,救命稻草是他的英勇和侠义;女人讲述的故事里,救命稻草是捍卫尊严;男人讲述的故事里,救命稻草是强盗突然的“良心发现”。
而在鲍毓明性侵案中,他讲述的故事里,救命稻草是“我和她不是养父女,而是情侣身份”。
真相究竟是什么呢?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里,并没有给出答案。
后来,导演黑泽明将《罗生门》改编为同名电影,并融入自己的理解,给这个故事加上了一个结局。
电影《罗生门》的这个结局,可以说是超越了原作的点睛之笔。
没有真相,却有善恶
大雨滂沱的罗生门下,和尚、杂工和樵夫沉默不语。他们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才是真相。
这时,樵夫发话了。他说,那天他上山砍柴时,正好在树丛里看到了女人被强盗侮辱以后的事情经过。只是在衙门里,他怕被卷入其中而选择了隐瞒。
樵夫说,女人被玷污后,强盗跪在地上,给女人陪不是。强盗说他是一时起了恶意,才做出这种事情,“只要你愿意跟了我,我保证再不干坏事,去卖苦力养活你”。
女人站起身,给她的丈夫解了绑。强盗见状说:我明白了,你是想让我们两个男人决斗来决定吧?
他抽出了剑。
这时,他丈夫说道:等等!我犯不上为了这种女人拼命。他又转向女人说:当着两个男人的面丢了丑,你为什么不自裁?
绝望的女人突然大笑:你们两个都不是男人,一个懦弱求生,一个犹犹豫豫,我压根就看不上你们。
两个男人被她的话一激,这才拔出剑来决斗。然而,这并非强盗嘴里描述的大战二十多回合,而是无赖打架一样,两人在地上滚打,模样狼狈不堪,握着剑的手也哆嗦个不停。
终于,还是强盗杀掉了那个男人。但面对逃跑的女人时,吓得腿软到无法站立的强盗,已经再也追不上她了。
如果说之前的悲剧让人叹息,那么在樵夫口中的这个故事,才是真的令人如鲠在喉。
因为,他最接近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没有拔刀大战的英勇侠义,没有保卫荣誉的自刎或杀人,有的只是贪生怕死、苟且偷生、恐惧与懦弱。
黑泽明给出的这个版本,抹去了这个故事里的所有浪漫色彩,只留下了他理解里赤裸裸的,真实的人。
就像听故事的和尚所说:这个事情最恐怖的地方不是杀人,也不是强奸,而是我觉得,我无法再相信任何人了。
这种失望,正像是当下很多网友们的情绪。在太多的“罗生门”事件里,我们已经不知道相信谁才好。我们对任何人都感到失望,因此陷入了萨特所说的“他人即地狱”的境地。
充满失望的网络环境下,自然环绕着满满的戾气。
这样说来,我们真的没有希望了吗?也不一定。黑泽明在故事的最后,又留下了他那些“不相信”背后,唯一相信的东西。
樵夫讲述完他的故事以后,罗生门外闪过一阵雷声,柱子背后的角落里,传来一声啼哭。
三个人围过去,发现是一个被遗弃在这里的婴儿。
杂工扒走了婴儿身上的襁褓,他说:我也是为了自己活下去。要说恶,遗弃这婴儿的父母,才是真正的恶吧。说完,他大笑着离开了。
和尚和樵夫站在屋檐下,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过了一会儿,樵夫抱起婴儿,和尚以为他要扒掉婴儿的最后一件衣裳了。
樵夫说:我家里有六个孩子,日子已经很苦,所以多这么一张嘴,也没什么区别。如今这个世道,凡是人都不得不怀疑别人了。
和尚说:不,我应该谢谢你。多亏了你,我还是可以相信人的。
✎✎✎
书单君觉得,罗生门下的三个人,像极了每一桩网络事件中旁观的我们。
和尚代表着大善的人,他们本来相信人性本善,可是看过了太多的悲剧后,开始迷茫:人真的是善良的吗?
杂工代表着混沌的人,他们不会去主动作恶,但看过了大恶以后,觉得为了自保做点小恶,也不为过吧。
而樵夫,则是更多的普通人。为了活下去,他们做不到英勇地站出来说出真相,但当自己面临人性抉择的时候,还是愿意做出力所能及的善举的。
多亏了这样的普通人,我们才能相信,世上就算没有大善致善,没有绝对的真相,没有勇敢的英雄,但人性中微笑的善良之光,是绝对不会熄灭的。
“罗生门”下,人皆草木,黑白颠倒的世道,人人自危。
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怀疑、猜忌和失望,但与此同时,有人在的地方,也一定会有善良的种子在生根发芽。
在我们这个世道,这些人是疫情里请愿去前线的医护人员,是自愿签生死状的志愿者,是愿意免费帮被鲍毓明性侵的女孩辩护的律师。
多亏了他们,我们还是可以相信人的。
主笔 | 轻浊 编辑 | 黑羊
图源 |《罗生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