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淘历史(taohistory)

T君|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好像真的能把“身外之物”置之于身外。

北大历史上九位浙江籍校长(任北大校长十年)(1)

“家徒四壁”常常用来形容人非常穷困,房子里什么都没有,然而,蔡元培却连房子都没有,他一生都是租房居住。

蔡元培担任过教育总长、北大校长等职务,工资当然不低,但支出也很多。他除了喜欢买书,还经常捐助社会公益事业,接济有困难的学生、亲友,收入和支出勉强平衡,因此一直没有余钱购房,全家的居所也随蔡元培任职地的变动而不断变迁。

据说,蔡元培70寿辰前,他的原北大同事、学生准备捐款集资,建造一所房屋,作为贺礼。盛情难却,蔡元培只好接受并写下了《答谢祝寿献物函》。但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蔡元培投身于革命,就把房子的事情搁置了,房子最终也没有建成。

▲委任状,蔡老1916年至1927年任北大校长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曾和前清驻德公使孙宝琦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191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一年后,他到孙宝琦家中拜访,孙宝琦见他徒步而来,就对他说:“你作为堂堂的北大校长,以后不可徒步了。”

过了一段时间,蔡元培又去拜访他,还是徒步,孙宝琦就买了一辆马车送给他。可是,蔡元培并没有马,孙宝琦又把自己的马派人送了去。

此后,这辆马车就成了蔡元培的“座驾”,他每天坐着马车到北大上班。上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北平,很多达官贵人和社会名流都有了自己的汽车,而蔡元培却依然坐着友人送给自己的那辆已经破旧不堪的马车。

北大历史上九位浙江籍校长(任北大校长十年)(2)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发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时,曾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

1919年5月8日,五四运动爆发后,兼任多所大学校长的蔡元培为抗议政府逮捕学生提交辞呈,之后发布宣言称:“我绝对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后由于北大师生极力挽留,蔡元培答应只做北大师生的校长。

蔡元培一生投身于教育事业中,让北大真正成了一所自由、包容,可追赶国际的大学。他的一生虽然没有豪华的车子、房子,但却丝毫不影响他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毛泽东都评价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然而时至今日,却有不少人把有房有车看作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这不得不说是个悲哀。

…………………………………………………

作者 | 王春玲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