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两天前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之后,4月30日,奇瑞汽车高级装调技师王学勇再获重量级荣誉——被中宣部、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22年全国“最美职工”。全国获得此项荣誉的,仅有10人(集体)。

最美劳动者劳动奖章(致敬劳动者听音辨故障)(1)

2022年全国“最美职工”王学勇

 从实习生到“王大师”

面对荣誉,王学勇很平静。这段时间,他一直忙着试制OMODA 5,在生产线盯着工人将上万个零件装配成整车。“OMODA 5是公司首款根据国际高端市场需求定义开发的全球车型,我们必须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个螺丝、每一根线都精准无误。”

在奇瑞,王学勇是无人不晓的“王大师”、“金牌导师”,拥有听音判断故障的“金耳朵”神技;在车间,他是定海神针,遇到久而未决的疑难杂症,“快去找‘王大师’”成为大家的一致选择。

出生于水网密布的无为,王学勇小时候似乎就已与汽车修理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父亲以开摆渡船为业,经常自己维修发动机。耳濡目染的王学勇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父亲每次修理时,他总是手痒,跃跃欲试。可父亲不许,那是父亲的宝贝,他只能在一旁看着。有时候,父亲让他搭把手,递些工具,他就觉得是幸福的恩赐。

2003年6月,汽修专业毕业的王学勇,进入奇瑞公司总装车间实习。在做底盘工段装配工2个月后,王学勇遇到了他的师傅——奇瑞另一位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许小飞,挑选他进入装调小组。在那里,王学勇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项技能,甚至把整辆车的上万个零件全部拆开,一个个零件地比对、排查。极佳的悟性加上刻苦的训练,王学勇很快从许小飞的十几个徒弟中脱颖而出。

“我从接触这个行业后,就对汽车这个专业产生了兴趣,也就想深入了解它,自己钻进去了,最后做得多了,便熟能生巧。”王学勇这样说着自己的成长经验。2011年,王学勇参加全国第三届汽车装调工职业技能竞赛,在SUV·MPV组别斩获个人竞赛一等奖,并荣获“技术操作能手”称号。

在总装期间,王学勇先后参与东方之子、瑞虎3、瑞虎7、瑞虎5X、星途追风和全新瑞虎7等十多款车型的新品试制,在整车工艺和装配、电路、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及内饰返工调整上练就了一身好技艺。

在参与整车试制项目验证工作中,王学勇主动提出改进类问题多达千余项,生产效率节拍由原来的163秒/车,提升到98秒/车,大幅度降低了单车制造成本。2021年,配合新车型批量生产,他推动产品三化实施和整车工艺优化,降低生产线工位工时1000S。

两赴海外立功劳

“无内不稳,无外不强”,打造“国际一流品牌”是奇瑞的战略发展目标。在奇瑞开拓海外市场之初的2007年,由于海外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没有完善,部分海外SKD工厂出现大量有问题的车辆滞留在生产现场,不能及时交付客户,急需总部派人提供技术支持、判断疑难杂症。

此时的王学勇,尽管年龄不过20出头,但已是车间里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了。面对公司的应询,王学勇没有一丝犹豫,只问了一句:我什么时候出发?于是,王学勇远赴俄罗斯加里宁格勒,负责对奇瑞公司俄罗斯SKD工厂进行技术支持、疑难杂症的判断和海外员工的培训工作。

刚到俄罗斯时,当地员工还有所顾虑,“总部就派个这么年轻的人来,能行么?”很快,王学勇就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征服了SKD工厂。经过27天的努力,王学勇累计解决600辆车的所有疑难问题,受到公司上下一致好评,为奇瑞汽车成功占领俄罗斯市场立下汗马功劳。

2017年,已有两个孩子的王学勇,再次接到出国支援的任务,这次他需要远赴伊拉克,为新瑞虎3在伊拉克公司顺利生产保驾护航。在伊拉克的40多天,他和当地“奇瑞人”一起艰苦奋战,完成了生产线的工艺布置,并与伊拉克工程师共同完成全部现场作业文件,最终实现了新瑞虎3在伊拉克的量产。此外,王学勇还在工作之余,对当地售后服务技术人员开展培训,确保新瑞虎3在伊拉克也能得到优质的售后服务。

如今,奇瑞深入推进全球化布局,加快从产品“走出去”、技术和工厂“走进去”到品牌“走上去”的升级转变,已连续19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名。这些,离不开王学勇等一大批精益精湛的奇瑞工匠,跨越重洋作出的努力。

工匠精神永传承

在奇瑞的19年,王学勇用他的沉稳、干练、钻研,成长为大国工匠。正如许小飞带给王学勇的传承,王学勇同样在奇瑞散播着工匠精神。

王学勇深知,企业员工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品牌。2013年,他成立“调试线返工小组”,并担任培养汽车装调复合型高级技工人才主讲师。2016年,他带队备战全国第四届汽车装调工大赛,指导的四名学员,齐金华获得一等奖、张俊杰、闫孝辉二等奖、张小俊三等奖,他本人被大赛组委会授予“金牌导师”称号。

2017年“调试线返工小组”升级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他被任命为技能大师工作带头人。期间他编写了大量的学习课件和工艺文件,其中《电路返工指导书》成功出版,填补了奇瑞汽车在电路维修和整车电路培训方面的教材空白缺陷。多年来,工作室已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400余名,其中高级工以上78人。他先后带徒37人,徒弟齐金华荣获“安徽省劳动模范”、郑昆龙荣获“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王浩荣获“芜湖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20年,他的工作室被授予“安徽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已累计申报12项专利,其中7项发明专利。

“带徒弟就是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去,和团队一起提升,一起进步。工匠始终只是一个人,但是我想让我的团队‘工匠’变成是一群人,看到徒弟能取得好成绩,我自己也很高兴。”王学勇的话朴实而真诚。

来源:中安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