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8岁正式出道,23岁到达事业巅峰,26岁却灰溜溜回到日本。

四位日本女星谁年轻时候最好看(23岁到达事业巅峰)(1)

图|李香兰

她就是——李香兰。

李香兰原名山口淑子,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日寇从众多女子中选出来的政治宣传工具。日寇企图以艺术来美化侵略战争,潜移默化宣传“大东亚共荣圈”和“五族共和”等意识形态。

1946年,在中国军事法庭上,检察官提出以“汉奸罪”将李香兰判处枪决。

审判过程中,她却拿出了自己的日本户籍证明,最终逃过一劫回到日本。

这样一个带有“文化入侵”性质的阴险人物,晚年却洗心革面成为和平使者,这是为何?

一、被“满映”选中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为了在思想和文化上,将中国东北民众培养成伪满洲国的忠实拥护者。

日本殖民当局和伪满政府,十分重视采用电影和音乐进行宣传,1937年在伪满洲国首都新京(今长春),成立了“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这个协会是除上海外,中国大陆最大的电影生产和制作基地。

“满映”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宣传所谓的“东亚共荣”和日本人亲善的形象,以及在日本领导下东亚各国未来发展的前景。

早在“满映”成立前,因为中国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民族仇恨,使他们对日本的电影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在这一背景下,“满映”的理事长,提出:

“要把电影拍成中国人喜欢看的样子。”

这一决策就是为了让中国民众通过看电影,逐渐接受日本侵略者的反动政策,起到奴化中国人民的险恶目的。

确实,这些影片对宣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各项反动政策,麻醉中国人民的斗争意志等方面,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和很大的破坏作用。

这样的手段即使放到现代也是屡见不鲜,像美国的“超级英雄”,传递的就是一种美国英雄至上的理念。

在“满映”存在的1938年到1945年间,一共制作了108部故事片、189部教育片纪录片和大量新闻片(中日双语版)。故事片中的“国策电影”,是“满映”最为重视的“主旋律”影片,也是最能体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美学的电影。

拍电影当然需要选演员,“满映”从众多候选人中看到了李香兰(当时她还叫山口淑子)。她于1920年2月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市,爷爷山口博是个汉学爱好者,1906年举家移居中国东北。父亲山口文雅是“满铁”公司的高级官员,因工作关系全家定居辽宁抚顺。

四位日本女星谁年轻时候最好看(23岁到达事业巅峰)(2)

图|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碑

在平顶山事件中,山口文雅被日本宪兵以“通敌罪”逮捕,虽然后来事情解释清楚了,但他还是离开了抚顺,带着家人搬到了沈阳。

1933年,在沈阳,山口文雅一家遇到了自己的中国同学李际春。两人关系很好,在一场酒局,山口文雅心血来潮,想要13岁的女儿拜李际春为养父,于是山口淑子随李际春姓,有了个中文名——李香兰。

从此,李香兰跟着养母(李际春的第二个太太)学北京话、学唱歌。一次在坐火车前往沈阳的途中,她与一位俄罗斯女孩柳芭结为朋友。

后来,李香兰得了肺病。为了恢复健康,通过柳芭的牵线搭桥,李香兰认识了白俄罗斯著名歌剧演唱家波多列索夫夫人,拜在了她的门下。

在这位老师的指导下,李香兰接受到了系统的西洋声乐教育,并在美声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赋。

一次,她出席了老师在伪满洲的一场歌剧演出,为老师唱开场曲,声音一出来,很快被日本在伪满洲设立的奉天广播电台看中。

这一时期,日本正在为推行“日满亲善”、“王道乐土”、“五族共和”等怀柔政策,寻找合适的演员。

他们找到了李香兰,得知她是个日本人,歌甜人美,同时精通中日双语。

李香兰作为“少女歌手”,被推上了舞台。

在满铁公司大员甘粕正彦的盛情“邀请”下,原本不同意女儿成为政治宣传工具的山口文雅,迫于压力只能答应。

李香兰在沈阳完成中学后,化名潘淑华到北平(今北京)读书。

在北平,李香兰凭借自己优美的声线和流利的北京话,交了不少中国朋友。

由于李香兰从来不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同时北京话又非常标准,老师和同学一直没能发现,她是日本人这个隐藏的真相,把她当北京小孩看待。

这段时期,日军通过伪满洲政府,几乎控制了东北全境,全国上下高呼“国之不国,何以为家”,要求国内的军事力量和民众一致对外。

不久,日军进攻热河,国共军队投入战斗,李香兰的中国同学都加入到抗日战争中。

在饯行会上,同学都在表达自己的爱国言论,有人问李香兰:

“如果日本人打到了这里,你准备怎么做?”

她思考了片刻,毅然决然地说:

“我会站到长城上去,在中国和日本的枪林弹雨中死去。”

可见当时,她还没有被日本的军国主义裹挟,也能感受到夹在中日两国之间的那种无奈。

四位日本女星谁年轻时候最好看(23岁到达事业巅峰)(3)

图|甘粕正彦

1937年,“满映”正式成立,当初“邀请”李香兰,为奉天广播电台工作的甘粕正彦,被任命为“满映”理事长,负责协会的运营。他想起了几年前见过的李香兰,决定将她聘为专职演员。

1938年,年满18岁的李香兰开始为“满映”拍摄电影,开启了她长达7年的演员生涯。7年里,日本刻意隐瞒了她日本人的身份,目的是将她打造为“会说日语的中国少女,在北平长大,从小上的是日本人的学校,精通‘中日满三国’语言,不愧为中日友好的典范。”

李香兰就算没有日本国籍,离开她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等外在因素后,她本身的条件也符合大众对明星的要求:

她身材娇巧,容貌秀美,说得一口标准流利的汉语,演唱也有一定实力。

她所具备的艺术潜质使她在镜头前的表演自然真切,有塑造人物的能力;加之“满映”的大力栽培,使她很快便脱颖而出。

李香兰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蜜月快车》,一炮而红,奠定了她“懂日语的中国少女影星”的地位。

之后,“满映”趁热打铁接连推出了《支那之夜》(“支那”为日本对中国的蔑称)、《白兰之歌》、《热砂的誓言》,三部电影被合称为“大陆三部曲”,故事情节大多是中国女人爱上日本男人的故事。

在《支那之夜》这部电影中,李香兰扮演的中国少女桂兰在战争中失去父母,家园被毁,因此非常憎恨日本人,但有一次在上海街头,桂兰遭醉汉欺凌,正在紧急时刻,被经过的日本船员长谷哲夫所救。长谷哲夫看她可怜,决定把她带到一家饭店交给老板娘照顾。长谷哲夫是她的救命恩人,但她依然对日本人非常憎恶,对饭店里的其他人破口大骂。被惹怒的长谷哲夫打了她几个耳光,喊道:

“你清醒点!是我救了你!”

没想到被打后的桂兰,竟然转变了态度,渐渐喜欢上了长谷哲夫,最后还嫁给了他。(笔者吐槽:太荒谬了!)

桂兰这样一个美丽、温柔以及歌声甜美的中国年轻女性形象,非常符合日本男人对中国女人的向往。

这部电影在日本上映后,日本民众为买到一张电影票,不惜从白天排到晚上。与之相反,中国人非常讨厌带有“奴化”思想的电影。

《白兰之歌》则讲述的是,中国少女李雪香与一位在满洲工作的日本工程师松村康吉相恋,李雪香的伯父是抗日代表,他非常反对这门婚事。后来,松村康吉得到上司赏识,想要把女儿嫁给他,造成了他和雪香的误会。雪香几次参加伯父的抗日活动,不过被松村康吉“感化”了,从此雪香转投日本人的阵营,为日军运送子弹同抗日军队作战。

四位日本女星谁年轻时候最好看(23岁到达事业巅峰)(4)

图|《热砂的誓言》

《热砂的誓言》讲的是“满铁”工作的日本土木工程师与中国女孩芳梅的爱情故事。

除了爱情片外,她还拍了许多喜剧片,比如《东游记》。

故事讲述的是,两个中国农民,到日本东京投靠发了财的朋友,两人在东京四处观光之余,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人,闹出了不少笑话,制造一系列喜剧场面。他们的朋友虚荣自私、撒谎成性,与之相比,日本人一个个彬彬有礼。两人在李香兰扮演的日本公司职员丽琴的帮助下,找到了朋友。后来,丽琴与一位中国留日学生相爱,最后动员大家一起回去“建设新满洲”。

这部电影在表面上,是一个诙谐的喜剧,实际上其中暗含的却是先进文明与落后愚昧的对比:

“日本东京是文明、现代化、优美与强大的代名词,中国农民在憨厚中包含的是无知落后和愚昧的代名词。中国农民去日本东京寻亲,象征的是落后的中国融入强大的日本。”

其中证明了先进国家征服落后国家的合理性,这才是日本电影所要表达的深层逻辑,是帝国主义的殖民逻辑。

除了电影外,李香兰还唱了不少著名的中文歌曲,如《满洲姑娘》、《苏州夜曲》、《夜来香》、《何日君再来》等,使得她与周璇、白光、张露、吴莺音,并列为上海滩著名的“五大歌后”。

《满洲姑娘》唱的是一个美丽的满洲少女,在日寇统治下的满洲过着幸福生活的虚假故事,现实中的东北姑娘终日忍饥挨饿,受到日寇的凌辱,哪有歌词里写的那种美好幸福呢?

《满洲姑娘》这首歌曲的风靡程度,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

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他当年作为关东骑兵在黑龙江服役时就很喜欢这首歌,直到老年他还能哼唱几句。

四位日本女星谁年轻时候最好看(23岁到达事业巅峰)(5)

图|李香兰

虽然李香兰在主观意义上,并不想为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殖民主义代言,而且她本人对中国和中国人民还有一定的热爱之情。但在客观上,她还是以自己伪造的身份,完成了日本殖民者,企图通过她塑造的电影形象达到了目的。

可是在战争这样的大背景下,尽管她对祖国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等政策有所不满,可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女子,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一颗棋子,怎么能违背祖国赋予她的使命呢?她的一言一行,所演所唱,都是无法摆脱控制的。

1944年秋天,对自己的双重身份倍感煎熬的她,在日本拍摄完《野战军乐队》后返回东京,提出要与“满映”理事长甘粕正彦见面。

她犹豫了好久,最终才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不愿再假冒中国人了,一刻也不想再持续下去,我感到非常痛苦,所以我申请辞职,请您批准!”

二、日本战败后被捕

1945年6月,李香兰在上海开办了一场演唱会——《夜来香幻想曲》。这是她这辈子最后一次在中国大陆登台演出,2个月后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以《处置汉奸案件条例草案》,大肆搜捕汉奸。李香兰被逮捕,罪名是“文化汉奸”,理由是“通过中国人的身份,参与日军政治宣传,污蔑中国人民,为日本的殖民政策推波助澜”。

在中国的军事法庭上,检察官要求以“汉奸罪”将她处以枪决。

中国民众振臂高呼:

“枪毙她,枪毙她这个狗汉奸!”

在法庭上,她为了活命,说出了自己是日本人,原名“山口淑子”,并拿出了自己的日本户籍加以证明,揭开了这一隐藏多年的事实。

当时,在场的中国人都认为,她说自己是中国人,只不过是为了逃避“汉奸罪”的惩罚。

有人说:

“她在抗战时期,通过给日本人拍戏赚了不少钱,到了判她的罪,枪毙她的时候,她就通过伪造日本人身份的方式,躲进日本侨民区,意图逃亡日本。”

甚至有报纸刊登了一则消息:

“12月8日,李香兰将会在上海国际赛马场被执行枪决!”

以此用舆论向法庭施压,达到枪毙李香兰的目的。

1946年2月,军事法庭通过调查确认了李香兰确实是日本人,随后当庭宣判:

“因李香兰属于日本人,所以‘汉奸罪’无法制裁她,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本法庭只能将她遣返回国。”

法官告诉她:

“因为你日本人的身份,自然不能以‘汉奸罪’将你判刑,但并不意味着你是完全无罪的,你那些打着中国人的身份拍摄的电影,在法律上不能适用汉奸审判,本法庭是非常遗憾的。”

四位日本女星谁年轻时候最好看(23岁到达事业巅峰)(6)

图|李香兰

1946年2月,李香兰被遣返回日本。她的前半生基本上都是在中国度过的,其中只有几次借拍电影的机会回过日本。

三、晚年洗心革面成为和平使者

法庭对李香兰作出无罪释放的宣判,她十分愧疚地说道:

“中国人不知道我是日本人,是我欺骗了中国人,这种罪恶感将会一直存在于我的心中……虽然我对电影的拍摄和制作无法负责,但出演电影毕竟是事实。我不能用‘当时还年轻’这样的借口来推脱,应该承认自己当时的思想是错误的,对此我深感愧疚,对不起中国人!”

1947年,回到日本的李香兰改回日本名字山口淑子。告别“李香兰”身份的她进入日本影坛,继续从事演艺事业,为东宝、松竹等影视公司拍了很多电影。

1951年,她与美籍日裔雕刻艺术家野口勇结婚,1956年离婚。

1958年,山口淑子与外交官大鹰弘相爱,并准备结婚。大鹰弘当时是日本驻联合国大使的秘书官、三等书记官。结婚后山口淑子跟丈夫姓,改名大鹰淑子,从此退出演艺圈,安心帮丈夫打理事业。

1975年7月,她访问平壤,中途在北京留宿,出席了中共外事口负责人廖承志举办的欢迎晚宴。

1978年,大鹰淑子以日本环境访华团团长的身份访华。在访问长春电影制片厂时,她深情地说:

“我有两个祖国,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中国,日本给了我生命,中国养育了我。中国是我的故乡之一,所以我到中国,其实是‘回’,而不是去。”

200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国文化部放映了日本拍摄的专题记录片《我所认识的李香兰》作为纪念。

这部纪录片既揭露了李香兰为日寇政治宣传应负的责任,也赞扬了她诚挚的忏悔。她还教育日本青年一代,要牢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罪行,不能忘记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并在书中写道:

“这些都是赤裸裸的真相!”

令人高兴的是,大鹰淑子从日本政坛退休后,长期任职于“亚洲女性基金会”副理事长一职,她的目标是促使日本政府向战争受害者,特别是那些被抓去给日军当慰安妇的女性公开道歉并赔偿。

四位日本女星谁年轻时候最好看(23岁到达事业巅峰)(7)

图|李香兰

2005年,85岁高龄的大鹰淑子,对小泉纯一郎2001年上任以来,多次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不满,发长文谴责他的这一行为:

“这会伤害中国人民的心的!”

引起了日本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对于中日之间偶尔产生的小摩擦,她认为应该和平解决,不能让它越积越大:

“中国是我的‘母亲之国’,日本是我的‘父亲之国’,我不希望两国再出现太大的矛盾。周总理说过,‘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日本人应该用良知忏悔过去,中日两国的年轻人要从更大的视野出发,认真思考将来如何与对方友好相处,而不是针锋相对。”

2009年,89岁的大鹰淑子写下了这样一句饱含忏悔之意的话:

“我在年轻时欺骗了中国人,这让晚年的我寝食难安,始终感觉一种犯罪感在我的心里游荡,我仿佛走进了一条死胡同,陷入了绝境。”

时过境迁,李香兰这个名字,更多地成为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符号,张学友1990年发布的歌曲《李香兰》,让中国人再次回忆起了这个传奇人物。

2007年,东京电视台制作的电视剧《李香兰》,一经上映就火爆大街小巷。十几年来,日本著名的四季剧团将音乐剧《李香兰》作为保留节目,在日本、中国等国家多次演出……

四位日本女星谁年轻时候最好看(23岁到达事业巅峰)(8)

图|李香兰

2014年9月7日,李香兰在日本逝世,终年94岁,结束了她不同寻常的一生。

13岁被奉天广播电台选中,18岁正式出道,23岁到达事业巅峰,26岁灰溜溜回到日本……

她的前半生自己掌握不了,走上了一条反人类的歧途。后半生,她幡然醒悟,用自己的生命进行悔过。

就像她自己说的一样:

“一个被时代、被一种虚妄的政策愚弄的人,如果噩梦醒来后,能有机会对当时的行为反思,或加以解释说明,也是幸福的。”

. END .

文:苟日新

编辑、排版:小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