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近日,瓜子二手车服务号发布了关于向人人车道歉的声明,被很多网友关注。实际上,该声明源于2018年的一个案件旧事重提。彼时,人人车起诉瓜子二手车在《中国新说唱》栏目中宣传用语使用不当。近期法院宣判,以车好多(瓜子二手车公司主体)向人人车道歉。

人人车靠技术让人们买到二手车(人人车的情怀)(1)

不过,商业竞争向来残酷,背后的真相,可能并非吃瓜群众通过几篇文章,就能看透的。

众所周知,瓜子二手车和人人车同业竞争十分激烈,逐渐落后的人人车可谓手段频出。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落后的一方选择通过各种方式对竞争对手进行干扰,这种方式十分常见,不正当竞争诉讼也是其中之一。

商场上的竞争无处不在,握手言和已成常态?

实际上,历史上因为不正当竞争而对簿公堂的企业不计其数。影响力较大的是,2016年部分外卖商家所发布广告时,一家同时入驻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平台,提供菜品种类基本一致,同一菜品销售价格相同。但是在饿了么订餐页面上推出了显示为“饿了么力压美团5元”的优惠券。新用户花0.1元买下后,付款时可减免20元。最终也以饿了么向美团道歉而告终。

无独有偶,今日头条也曾以不正常竞争为由,将百度告上法庭。据了解,2018年,今日头条发现,当用户使用百度搜索今日头条官网时,在搜索结果中今日头条官网链接的标题下方,会出现红色、醒目的“提醒:该页面因服务不稳定可能无法正常访问!”警示字样。此举被其视为是百度恶意引导用户访问今日头条,涉嫌不正常竞争。只是头条不仅希望百度道歉,还索赔500万元。

人人车靠技术让人们买到二手车(人人车的情怀)(2)

除了广告公司外,一些互联网平台也曾因为竞争拼得你死我活。例如,合并前的虎牙与斗鱼,也曾因为彼此的竞争而陷入一场恶战。该事件源于其于2018年8月在运营的官方微博账号与官方微信公众号中,转发了《直播界黑公关事件曝光:虎牙再陷泥潭被指攻击斗鱼》、刊载《向黑公关SAYNO!》等失实文章,并向公众传播“虎牙公司是所谓黑公关”的虚假、误导性信息。

9月21日下午,斗鱼发布致歉声明,向广州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及虎牙直播平台郑重道歉。只不过,由于案件审理时间过长,此时二者已经合并,最后以斗鱼赔偿1元钱给虎牙,并郑重道歉宣布大结局。因此也有网友调侃,真是造化弄人。这也似乎印证了那句话: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人人车靠技术让人们买到二手车(人人车的情怀)(3)

反观人人车与瓜子二手车之间的矛盾,也正是因为商业竞争而起。孰是孰非姑且不论,如果不是因为都想争夺第一,有几分为行业革命的情怀,或许也不会“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因此,瓜子二手车的一句富有诚意的道歉,或许反而能够像虎牙和斗鱼一样,化干戈为玉帛。

赢了官司却输掉市场,人人车正在加速消亡

近年,二手车市场风气云涌,烧钱大战从未停息。不过,作为最早尝试C2C模式的二手车电商,人人车的创业之路反而没有占到天时地利。

2019年6月,人人车裁员的消息,一度甚嚣尘上。彼时,据在人人车工作了一年的某员工向媒体自述,人人车的HR向她透露,此次裁员的比例高达60%,人人车官方对此数字不予置评。

不过,这次裁员实际上已是人人车在同一年份的二次动作,其“出手之重”甚至让很多老员工都表示:它来得那么快那么直接。但是实际上,人人车遭遇的危机,并非没有先兆。

人人车靠技术让人们买到二手车(人人车的情怀)(4)

据了解,这已经是人人车当年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仅仅4个月前,CEO李健发布内部信宣布转型合伙人制度,分公司员工要么选择加入合伙人,购买线索自己开店,要么只能选择离职,这被员工们视为变相裁员。尽管也有员工选择了与人人车合伙,自己投资开起了严选店,但是依然无法遮盖人人车发展遇到瓶颈的困局。

人人车的第一次战略失误,是出现在与竞争对手烧钱拼广告方面,慢了一步。彼时,人人车的最大对手,便是在C2C模式与二手电商赛道上十分强势的选手,也就是原来赶集网创始人杨浩涌。

杨浩涌创办的瓜子二手车,在2015年即已入局,并在获得2.5亿美元的A轮融资后,就开始大规模投放广告。而此时的人人车,整个市场部也才是区区三人的小团队。这意味着,其开启烧钱模式,比瓜子二手车整整晚了2个月。

尽管2016年人人车也完成了1.5亿美元D轮融资,其创始人李健扬言拿出5亿投放广告,覆盖全国300个城市要地。但最终也不得不因为资金吃紧,无法持续烧钱,而导致增长乏力。而在下半年,人人车更是被曝出大规模撤销站点并进行裁员,其资金危机再度爆发。

与此同时,瓜子二车手也快速崛起,并进入超过100个城市。由此,产品经理出身的李健,也首次意识到情怀不等于商业,如何体面的活下去才是当务之急。

只不过,即便李健悟透了商业的真谛,依然难以挽回其大势已去的颓势。在其内外交困之际,人人车也伸手抓住了滴滴送来的橄榄枝。并于沉寂1年多之后的2017年9月,拿到2亿美元的滴滴战略投资,转身就宣布拿出10亿元,重新加入广告大战。

不过,尽管滴滴在APP上为人人车增添了“二手车”的入口,以此接入人人车,而在人人车内部也专门成立网约车部门与之对接。

但是天不随人愿,彼时正值2018年7月,P2P暴雷,滴滴因为作为人人车合作的担保人而受到牵连,因此人人车与滴滴司机的金融业务中断,而随后几个月,滴滴接连出现的顺风车事件,也让滴滴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由此,人人车与滴滴战略合作的进展十分缓慢,可谓无疾而终。而其借助滴滴翻盘的如意算盘,也随之落空。而人人车也因此从未真正摆脱发展资金的困扰,甚至像是原地打转,期间浪费掉的,更多的是与竞争对手赛跑的宝贵时间。

加剧的内忧外患,让人人车坐立不安

实际上,人人车的危机并非只是欠缺资金那么简单。真正的危机可能,其C2C模式直面的劲敌来自四面八方。一边是上市企业优信二手车根基已稳。一边是坐拥瓜子二手车和毛豆新车网双品牌的车好多集团强势进攻。而其念念不忘的追求用户价值情怀,却造就了今日的内忧外患。

2017年年末,李健把公司大部分VP和区总聚集起来召开了个讨论公司价值观的会议,争论焦点是,人人车到底更应该追求用户价值还是市场规模。

实际上,早在其引入滴滴的资本之时,内部就因为公司价值观的问题,而引发一番辩论。甚至在公司的内部发展上,也是矛盾重重。例如,此前有媒体广泛报道,人人车自拿到滴滴投资后,曾在阿里任职的徐杰加入了人人车,全面负责销售,原先的联合创始人赵铁军则被架空。据网络上一些爆料,徐杰和原有团队磨合并不顺畅,且在任用人才上与原先团队发生了不少矛盾。

值得一提的是,彼此业界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滴滴入主后,对人人车的发展提出了高要求,这直接导致,人人车在2017年年底做出了激进追求业绩的举动。

因此,人人车于2018年年初宣布,2017年第四季度成交量、车源量均创下纪录,其中,12月、11月、10月连续环比增幅为35.5%、41.2%和44.5%,进入高速增长期。此类数据的逆势增长,显然有些不合情理。因此也有自媒体文章爆料,这样的数据,存在刷量嫌疑。

因此,市场对于人人车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更为致命的是,掩耳盗铃的背后,让人人车的士气备受打击。各种公司政治争斗、裁员减薪的负面新闻接连不断。

实际上,关于如何构建商业模式,人人车一直在这方面没有赶走焦虑。早年,其更加注重买方市场,并过于考虑汽车后市场,因此也在发展速度、规模上慢了半拍。此时的人人车,显然因为各种内忧外患,有些坐立不安。

率先上市的优信二手车,其市值更时从上市时的29.67亿美金,跌至6月25日的14.56亿美元。这也意味着,其市值已经腰斩,在资本市场十分失意。

而且,上市并不意味着负面新闻的终结。“套路贷”、被做空,这些标签可以说一直伴随着优信二手车的发展,而后者更是一度使得其股价暴跌超50%。2019年以来,裁员、裁撤“一成购”业务、拆卖非主营业务、高管离职等风波更是接踵而至。

细品起来,如今的人人车,像极了当初的优信二手车,虽然豪情满怀,但是面对资本市场,面对汽车市场,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着实令人唏嘘。

结语

二手车市场的硝烟战火尚未熄灭。这次的一场旧日官司,再掀热议。各种擦边球的手段无法决定商业竞争的最终走势。在诸多商业决策和运营失误中,人人车逐渐在行业中失去声量,负面缠身。反观竞争对手,瓜子、优信6月先后完成新一轮融资。人人车虽然赢了官司,但是其从过去的风光一时,到如今的内忧外患、四面楚歌、最终被低价收购,让人感觉像是拿到了一手好牌,却打得稀烂,着实令人唏嘘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