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日在武汉江滩健身,经常有园友向我“报告”:我们又到你的老家咸宁去旅游了?还说,咸宁游玩的境点真是太多了。
经园友们这么一说,我突然想起,在我的老家巷畈陆的邻村,有个叫大屋邵的地方,那里有种奇特的田藕,洁白如玉,园润如童子肌肤,生吃如雅梨,汁多香甜,解喝润肺。如用于煸炒下酒,食之则三日满口留香,让人终生难忘。
我已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曾经还打听过,还到处查找资料,除了咸宁 ,就再也没有见过这种藕了。
去年清明节回家时,曾特意到那几块田边看了一下,经了解,再没有人种了,据说只有人种了一小块田藕,以作“文物”。
我想这里之所以出现了这种水果似的藕?而且全国独有,世界难寻,天上全无。这个原因可能与这里的泉水田有关?
一想起来,我真是出身“仙地”,仍持凡骨,今日才知成宁美,确实美?人说苏杭美,其实这种美只美在中心,美之有点。而咸宁与苏杭媲美,只不过人工不足天工有余,美不在点而成片,人入咸宁,步步踏“武陵”,处处見“苏杭”。易之有云,“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如此咸宁之有名。有天地而后生万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咸宁得天独厚,生而仙形,西有湖东有山;高有地低有田,水有凉温二泉;早则田收湖丰,涝则山实地盈。
我也反思,为什么天佑咸宁,而人无功于咸宁,为什么咸宁的优势无人去发挥呢?许多园友与我讲,咸宁的许多古建筑,当地人没有把它打造成旅游点,而被其他地方买下移植到当地形成亮点;咸宁的桂花以前全国有名,现在也无优势,有的地方桂花株数还超过咸宁。咸宁的山适合山茶树生长,农民可上山采果榨茶油,这种树现在也不多见了……
由此看来,咸宁人已养成一种靠天收的旧俗
,而勤奋創新之力不足。咸宁地灵,急盼人杰,天佑咸宁,振兴必然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