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闽菜不能不说聚春园,不能不提佛跳墙,这方面俺不是民俗专家,所以收集了一些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一、聚春园创业人郑春发
郑春发(1859-1935)是福建省长乐县一个农村里的贫农子弟,于1876年间挈来省城,到福州东街源春馆厨店为学徒,时年18岁。他粗识文字,吃苦肯干,颇得源春馆老板叶某的欢心。学艺五年,到1880年期满出师,仍在源春馆帮同操作;不久,由友人介绍到按察司厨房当助手。他为人机灵,有心计,钻研仿制,颇能得心应手。从此多在四司道各衙门厨房工作,间或单独为人包厨。十余年间在官厨中,已成为一个闻名的出色厨师(当年称为“煮手”,俗称“企鼎司”)。
清末有一内务府部郎,系满洲旗人,外放来福建充按察使,特从北京聘来一位名厨师石某同来福建任所,主持衙内厨务。上行下效,厨师遂成为官场活动中不可缺少角色。衙署举行宴会时,石某竞以拿手好菜享客,得到嘉宾赞赏,主人满意。郑春发由于长期在各衙门内厨房行走,深得石某的喜爱和培养,因之烹调技术大进。甲午以后,官场更加腐败,侈靡成风,官绅富贾之流均以讲求口腹为乐,竞雇厨师。不久,按察司因案被总督边宝泉参劾去职,匆匆回京,厨师石某仍留在福州按署,时为1898年。新任按司周莲字子迪,湖南黔阳人,能诗、能书、善饮,以名士自赏,接任后对厨师石某亦别具青眼,留其继续在按司衙署工作。后石某年老思乡,辞职北返,此缺遂由郑春发接充。郑春发本来对于烹调上的“色、香、味、形”四大要素非常讲求,并期达到其独有特色,一旦主办衙厨,得大展其本领。所制佳肴精馔,因选料精良,加以火候周到,色调配合亦鲜艳,色味兼优,菜肴上席时扑鼻芬香,大为周莲赏座客交口赞美誉为“闽厨一手”,声名大噪。从此官场中有特殊大宴会,必向周按司商借他主持烹调,宾主无不矜誉,所得奖赏殊丰,日积月累颇有私蓄。
一、佛跳墙。我一直以为3880的佛跳墙需要两个小伙儿像抬酒坛一样抬进来,没想到就这么一盅,说实话,有点失望。
服务员把大盅的佛跳墙分到每个人的煲中加热。我可以辨别的出是排翅、刺参、鲍鱼、鱿鱼、瑶柱、鸽子蛋、蹄筋、花菇、猪肚等等,因为有了这个氛围,所以觉得滋味特别的香浓,胶质实浓粘住双唇,咂嘴总感觉到滋味无穷,欲罢不能。几个香港朋友纷纷掏出手机拍照留念。
二、淡糟香螺片。给我佛跳墙的那么多食材,可能我也能煲出那么好的滋味。但是这道淡糟香螺片真的是全福州乃至全世界无人能出其左,吃过很多家的包括人人海鲜等,要不是硬了,就是凉了、腥了,只有此家最棒,再次鼓掌。师傅刀工火候调味无可挑剔。
三、海蛎煎。
四、醉排骨。香港朋友以为是咕噜肉,大加赞赏,我觉得这道醉排骨做到了教科书标准。肋排的选料、炸的火候,糖醋汁的调治让你真的感觉到这才是最正宗的。
五、荔枝肉和南煎肝。荔枝肉真的很一般,包心没有就算,还是芋头辅料,我记得原先是菠萝啊;南煎肝倒是真的好,我来了一碗米饭下它。
六、爆炒双脆。因为趁热再加好吃,所以到我面前只剩下碗里这么一点,香港朋友很少吃到猪腰,没想到也能这么好吃,也不管什么内脏胆固醇了。
七、聚春园小炒皇。好像是杏鲍菇吧。
八、蛏干羊肚。说实话,我们本来想点锅边,服务员介绍说是锅边片煮的,没有兴趣,油饼也没有,聚春园鱼丸又差,真没有太多闽菜汤的选择。
九、海蚌粥。这个粥的米好像是糙米。
十、淮山百合木耳。
十一、肉燕汤。我本想再吹一吹肉燕历史,一尝,都不好意思抬头,肉燕肯定是冰冻的,而且没有煮透,中间还能看见淀粉,汤也不是高汤,不好不好。
十三、海鲜炒白粿。白粿质量很好,吃起来像果冻一样嫩滑。
十四、空心菜。
十五、太极芋泥。大佬有二十几年没有吃过芋泥了,评价太棒了。服务员说为了大家健康没有放猪油,因为少了猪油,所以对我来说总感觉少了那种滋味反而没有八仙楼的好吃。
照例还是Eric、老吴、GB我们几个一起,喝了4瓶自带的长城桑干珍藏红酒和一瓶古越龙山花雕。我不大适应花雕,就喝了一杯酒劲就发作了,头晕的厉害。
买单菜金接近六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