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诗句意蕴深,执着纯真爱国情

——歌词《教我如何不想她》创作背景及美学鉴赏

一、创作背景

刘半农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并一度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

不想再和初恋联系(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写给女友的情歌)(1)

1920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并致力于语言学研究,此时诗人远离祖国,思念亲人,于是在同年9月挥笔写下了这首感情深沉的诗篇。诗名开始时叫做《情歌》,后来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在“她”字从文字学角度正式提出之前,已经在《教我如何不想她》中大胆地使用了这个字。《教我如何不想她》音韵和谐,语言流畅,谱成歌曲,广为传唱,“她”字也快速地流行、推广开来并受到广泛的赞誉。诗中的“她”是首次使用,而关于《“她”字问题》的论文,写于1920年6月,“她”字的文字学诉求则是1923年才正式提出来的。

刘半农大女儿刘小蕙在《父亲刘半农》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1920年9月4日,在伦敦作《教我如何不想她》,首次将“她”字引入诗句,并被多人接受。诗中的“她”字为刘半农首创,取代了女性。因在我国古代的文言文中,是没有“她”这个字的。不管男人女人,一律用“他”表示。人们有时虽然用“伊”字表示女性的第三人称,但用起来挺麻烦。刘半农认为不分男女性别,一律用“他”,是古汉语的一大缺陷,刘半农反复琢磨,就别开生面地造出一个“她”字。他首创的“她”字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被收入字典。1925年,刘半农(又名复)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的《汉语字声实验录》

不想再和初恋联系(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写给女友的情歌)(2)

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成为了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歌词中“她”字,有人说是指一位女性,有人说是指祖国(英语中的“祖国”motherland一词是阴性),即《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一首写给女友的情歌,但更多的人认为,“她”在这里代表的是中国,这首诗是刘半农在异国他乡思念祖国家乡的心声。据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1981年回国访问时透露,这首歌中的“她”,不仅是指互相思慕的情侣,“而代表一切心爱的他、她、它”。他说,当时词作者刘半农教授正旅居英国伦敦,所以有强烈的思念祖国和怀旧的感情。是的,那时的诗人远离祖国故土,心中时时生出对故国的依恋,而那时的中国更是千疮百孔,当时诗人对故国的关心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如此看来,这首诗是诗人爱国之情的真切流露,而并非是一首如常人所理解的思念情人的情歌。故而《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对祖国的想念,伴着那景色,诗人唱出了心底潜藏的最纯真的爱情和热切的思念之情。无论怎样,是诗人的一种深挚的感情,启发他为祖国的文字贡献了一个重要的人称代词,使得那些即使是在“此时此刻”的现实中处于宾位的中国女性,获得了在语言形式上的明确的主体地位。从诗歌的角度看,《教我如何不想她》毫无疑问是一首优秀之作。而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其意义似乎更加重要。一个“她”字,使一首诗作永垂不朽。

不想再和初恋联系(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写给女友的情歌)(3)

二、作品简介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用了歌词的形式,融进了民歌风,同时又是不折不扣的现代白话诗,可谓三种风格、三种审美因素的完美统一。而刘半农是最早(1918年初)呼吁对中国丰富的民歌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保存的人。他并且身体力行,进行了长期的调查和整理工作,贡献极大。而民歌对刘半农本人的诗歌创作的影响,可以从这首诗里看出。

《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歌词共分四段,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比拟,形象地揭示了歌中主人公丰富、真挚而又复杂的内心感情,洋溢着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优美情操,表现了“五四”时期向往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情感。作曲家在深刻领会歌词含义的基础上,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作曲技能,使歌词更增添了光彩。这首歌曲流传至今,快满百岁了,一直传唱不衰,历久弥新,其根本原因也正在此。

不想再和初恋联系(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写给女友的情歌)(4)

三、美学鉴赏

(一)歌词解读

1.诗歌原文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第一节: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他?

第二节: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他?

第三节: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他?

第四节: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儿残霞,教我如何不想他?

2.整体分析

《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在形式上的整饬,一望而知。该诗中的诗句,含有浓厚的情感,极具感染力。全诗共分为四节,①每节五句:前两句都是七字,大体都是三个音步,并用了韵(除第一节外),如第四节第1和第2句“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里/烧”;②中间的第3句都用单独一个“啊”字,这在某种意义上有时代的烙印,新诗初期,抒情手段还比较单一,诗人往往用感叹词直抒胸臆;③第4句都是八个字,大体上音步仍然是三个,第3和第4句的短长之变,则在整节诗中造成了节奏的大幅度改变;④第5句每节相同,均为“叫我如何不想她”七字,造成一唱三叹之感,同时第5句还和第4句押韵(除第二节外)。因此,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广义的格律诗,也就是说,在一首之内形成了固定格律,但不追求每节诗都相同,故而又保持了新诗的自由。此外,每节开头都汲取了歌谣中最常用的“比兴”手法,通过对某种景致的描写,借景传情、渲染烘托“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内涵。

3.文字意境

第一节:天空明净,大地宽阔。

不想再和初恋联系(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写给女友的情歌)(5)

微云在天空中飘着,微风在地上轻轻地吹,吹乱了诗人的头发,也唤起了诗人心中思念故土和亲人的感情,接着诗人一声感叹:“教我如何不想她?”反问加强了那感情和思念的程度。亦仿佛“浮云游子意”,油然而生思念之情。“微风”、“微云”作为一种起兴,如同江河、明月一样,多为诗人创造而用以暗示思乡之情的一种媒介,在情景上对应着淡淡的思乡之情的苦涩,作为全诗的开头,显得十分贴切。

第二节:银色月光,照射海面。

不想再和初恋联系(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写给女友的情歌)(6)

在夜里,月亮挂在中天,大海在银色的月光照射下,宽阔的海面上银光闪闪,“月是故乡明”。诗人通过月光与海洋契合无间、依傍难分的拟人化描述,极富联想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缠绵不舍,依恋难分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又创造了一个“蜜也似的银夜”下苦恋的意境:在这“蜜也似的银夜”,诗人却不能和恋人相伴,不能和心中的恋人在一起。此情此景,在诗人的心中激起了一个怎样的感情——“教我如何不想她?”

第三节:思念故国,年复一年。

不想再和初恋联系(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写给女友的情歌)(7)

这一节笔者觉得有两种理解:①暮春时节,作者用水上落花、水底游鱼这两组含有飘忽不定、孤苦无依的象征意义的意象,加上“慢慢”二字,表现了诗人情思的急切和思恋无果、泪雨滂沱的无可奈何之状。就连传递家乡信息的燕子的言语也没有听清楚,这就更加深了诗人的失落感;②水上落花,水底游鱼,燕子飞舞。这花因为燕子可有着“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担心。这游鱼因为燕子的出现可有着被水抛弃的担心,也许,燕子送来了家乡的信息让诗人的心里有着更深的触动,更深的思念:“教我如何不想她?”

第四节:残冬将尽,心灵感受。

不想再和初恋联系(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写给女友的情歌)(8)

枯树、冷风、野火、暮色、残霞,更让自己难耐身在异国他乡的凄凉。“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中的“枯树”、“野火”对得很有特色,使“冷”与“热”即诗人的苦闷与焦灼相辅相成,互为烘托。残霞映红了西天,如野火在烧。这冷的风和天边的残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更加衬出了诗人远离故国的失落和热切的思念之情。思念之余,诗人看到的还是一片冷冷的暮色——残霞。这是一种强烈的反差,在诗人最冷的心灵感受中,暗藏着对祖国深深的爱。同时这里把“残霞”比喻成“野火”,也更符合诗人游子的身份,并使人联想到春风,从而寄寓了诗人的一些希冀。整首诗意境氛围由淡而浓,情感节奏由轻而重,使内容主旨由浅入深。不管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怎样,都无法阻止作者的思恋:“教我如何不想她?”

(二)思想内涵

正是因为艺术上的成功,才使此词具有强烈的思念祖国和怀旧的感情,因而当时赵元任先生也旅居美国,出于与刘先生的共鸣,特意选此词谱曲,借以表达对祖国的怀念。于是就以优美隽永的音乐,通过对春夏秋冬各种自然景色富于诗情画意的描写,引人入胜地表现了情丝萦绕的青年独自徘徊吟唱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主人公对“她”的思念,反映了“五四”时代的青年在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中,对执着而纯真的爱恋的热情歌唱。

刘半农的诗歌代表了中国新诗早期的风格,他也是早期新诗的作者中,创作路子比较宽的一个。他一方面吸收歌谣的散体,或者外国的诗歌特点;另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特点和手法——重视意境的营造,比兴等。如这首诗中,每一节的开头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起感情的抒发;每一节都营造了优美的诗歌意境,实感的景色引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同时,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些特点,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话来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这首诗无论是在意境的营造上,还是在抒情方式的表现技巧上,都是后来中国白话鞒诰纳增馗对中国的新诗产生了启发式的影响。

《教我如何不想她》运用了中国传统诗词的反复与比兴手法,并吸收了西方诗的重视联想与暗示的长处。同时,诗歌还注意到听觉形象的要求,形象生动鲜明,语言通俗简洁,节奏流畅,格式整齐匀称,兼用复沓和叠句,更显余音萦绕、意味无穷,确实是初期白话诗中的成功之作。当代著名诗人、学者、教授吴奔星对刘半农写的这首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四、名家点评

《教我如何不想她》,传统歌谣的复迭手法,他在构思技巧上虽继承了传统的反复与比兴手法,但在语言运用上却是生动活泼的,在意境上是新鲜别致的,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且余意不尽,余韵悠然。从诗的联想力与暗示性看,诗人多少接受了一点西方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吴奔星,名作欣赏,1983年。

不想再和初恋联系(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写给女友的情歌)(9)

五、人物评说

①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的区别:“如果将韬略比作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支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

②刘半农病逝后,鲁迅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鲁迅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打了几次大仗。譬如吧‘她’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

不想再和初恋联系(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写给女友的情歌)(10)

③时人评论刘半农:这个“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的江苏人,送其一个字——“浅”。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有一次,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们在酒家为他饯行,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的词藻。刘半农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鸳鸯蝴蝶。”酒宴遂不欢而散。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直斥考试院院长戴传贤只念佛不做事。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发火,又不敢拿刘半农出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3天;二为其所学颇杂。他曾自言:“学问即爱好,爱好即学问。”其专业是实验语音学,但也从事语法研究、汉字改革,著作有《四声实验录》(蔡元培题)、

不想再和初恋联系(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写给女友的情歌)(11)

《中国文法通论》等,还编有《初期白话诗稿》;作为诗人,他出版了诗集《瓦釜集》和《扬鞭集》;作为散文家,又著有《半农杂文》等;他还客串翻译,出版过《茶花女》、《国外民歌译》及《法国短篇小说集》;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搜集民谣,编纂了《中国俗曲总目稿》;他甚至还是摄影家,参加中国最早的摄影社团“光社”,并写有专著《半农谈影》,被誉为中国现代摄影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④后人评论:“……五四那一辈,认真者往往认真过分,只认死理;潇洒者,又往往难有所成。像刘半农这样的人物,实在教人无比怀念。”

六、词者轶事

①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节,跃然纸上。1921年夏,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

②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不已。

③1925年秋回国,刘半农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当他初到这所学校时,《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歌曲还有一段趣闻: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在她的回忆录《杂记赵家》中有一段叙述。1930年前后,杨步伟在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任教,她的那些女学生们非常爱唱《教我如何不想她》,后来歌词作者刘半农奉命接掌该学院,刘半农穿了一件中式的蓝布棉袍子

不想再和初恋联系(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写给女友的情歌)(12)

来到学校,女学生们偷偷议论:“原先听说刘半农是一个很风雅的文人,怎么会是一个土老头。”杨步伟听到了,就告诉这些女学生:“你们一天到晚都在唱他写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就是那个他呀。”女学生哄了起来说:“这个人不像么。”还有的说:“这首歌不是你家赵先生写的吗?”杨步伟说:“曲是赵先生所谱,但歌词是他写的呀。”

无独有偶,一天,刘半农前往赵元任家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憨态可掬的老先生就是刘半农,遂有失态之举。刘半农看他们瞠目结舌的样子,便当场作了一首打油诗,自我解嘲道:“教我如何不想他,可否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一首打油诗成了音乐和文学上的精彩佳话。

④刘半农治学半生,却做出了最为“出格”的举动:采访名妓赛金花。

不想再和初恋联系(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写给女友的情歌)(13)

其时,身为北大名教授,前去采访一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不为所动。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

⑤1934年6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远赴塞外,夜宿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张行军床,在房中支架独卧,故作僵硬状,还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啊!”听者为之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在考察途中,刘半农遭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回京后耽误治疗,于当年7月中旬离世。

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以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最为贴切。多年来,赵刘二人一个作词,一个谱曲,珠联璧合,而今,斯人已逝,赵元任伤感地写道:

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

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

不想再和初恋联系(教我如何不想她是写给女友的情歌)(14)

刘半农先生是最早从事新诗创作的著名诗人、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也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中的一员骁将、先驱。他一生爱阔大,不爱纤细;爱朴实,不爱雕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