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小确幸”这个夹着浓浓东洋风的外来语,源自村上春树1984年的随笔集《朗格汉岛的午后》,意指微小而确实的幸福、稍纵即逝的美好这种体验被汉语译者直译为“小确幸”,并在衍生的语境中成为一个可数的名词,可以用“枚”来计量,每一枚小确幸持续的时间为3秒至一整天不等比如: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刚才想念的人;打算买的东西恰好降价了;完美地磕开了一个鸡蛋;排队时,自己所在的队动得最快……,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属于生活的小确幸?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属于生活的小确幸(小确幸的人生)

属于生活的小确幸

作者:黎荔

“小确幸”这个夹着浓浓东洋风的外来语,源自村上春树1984年的随笔集《朗格汉岛的午后》,意指微小而确实的幸福、稍纵即逝的美好。这种体验被汉语译者直译为“小确幸”,并在衍生的语境中成为一个可数的名词,可以用“枚”来计量,每一枚小确幸持续的时间为3秒至一整天不等。比如: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刚才想念的人;打算买的东西恰好降价了;完美地磕开了一个鸡蛋;排队时,自己所在的队动得最快……

小确幸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小确幸是全家人边吃边聊,吃完晚饭,一起散步。小确幸是恰好自己不加班,孩子写完作业,全家人坐着看电视,给爸妈捶背,给他们解释剧情。小确幸是提前下班的路上,悄悄买了家人爱吃的回家,正好赶上他们在做饭。小确幸是周末全家人放假去郊区,散心、烧烤、拍照。有十件事情,在台湾被列为十大“小确幸”:意外小财,享用美食,家人团聚,睡到自然醒,朋友捎来问候关心,与好友出游旅行,看好书,听好音乐,看好电影,好久不见的朋友把酒言欢,买到物超所值的东西,泡个热水澡消除疲劳。

小确幸是吃货流行。对于一枚吃货来说,当你寻觅饱食到一顿幸福温暖味道的美食时,这就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一粥一饭、一饮一酌,都能带给人微小却幸福的感受。比如周末加班,城市灰霾,路上拥堵,在公交站久等班车不来,在寒风中被完全冷僵和冰透,就在这个饥寒交迫的时候,揣起一包热气炙手的糖炒栗子,温暖立刻从唇齿蔓延到心里——小确幸来得就是这么容易。

小确幸是暖心绘本流行。当前流行的林林种种的绘本中,总是画出了生活的美好远方,画面中总是透露出一种幸福感,柔和的笔触和饱满的画面让人看了也会感到轻松舒适。几米的绘本中,“小确幸”俯拾皆是,到处充满了童话色彩的温暖句子:“星期三的下午,风在吹,我睡着了。白色的窗帘,轻轻飘起来。毛毛兔来了,在窗外吹着口哨呼唤我。推开门,森林好安静,阳光好温柔。好久好久没有在森林里游荡了……”退去世俗的烦恼,在温柔阳光下自在呼吸,只有大自然的草木清香,清风拂面。如此简单,如此单纯美好。

小确幸的人生,不会自寻烦恼。想有些事情太劳神了,人们更愿意做一个生活享乐主义者,享乐主义者的标准就是浅尝辄止,深陷其中一定是自讨苦吃。小确幸的人们,追捧风吹麦浪般治愈系的中产安慰者李健,而不是愤怒落拓、重金属硬摇滚的老炮儿崔健。

没错,李健就是小确幸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予人以平静进而愉悦的慢条斯理般的感觉。风度翩翩,温润如玉,温文尔雅,浅吟低唱,又带点小幽默。人们不仅喜欢他的歌,更多的是喜欢他强调品质的生活态度和这个温和的人本身。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李健显得如此从容清新,他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一种“现世安稳”的美好。李健恋家不常出门,人际关系不黏稠,极其规律地健身,喜欢窝在家里喝咖啡、弹琴、看书,容易因为很多细小的事情而愉悦起来。这个在大时代中静静歌唱的文艺暖男,感觉他的生活里满是“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小小快活,唯有遥赠一枝春,唯求岁月静好。

小确幸这个词被台湾艺文界发扬光大,台湾年轻人迅速接受了小确幸的价值观,日子过得安逸最重要,全台逐渐形成了浓郁的小确幸氛围。在经济形势下滑的大背景下,岛内很少有人再追求“大改革”或“大格局”,转而拥抱安逸和小清新。很多人希望获得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台湾,小确幸已演化成一种浪漫的生活方式,低碳、慢活、创意和生活品质,成了台湾人主张的关键词。

每个人都期待平凡生活中微光般的点滴幸福,它也许是一蔬一饭,也许是一个只有你知道的地方。这些微光一般的小确幸累积起来,也许就能让生活散发出趣致感,也让每一颗热爱生活的疲惫心灵得到温柔对待。因此,小确幸的存在有正面意义,个体都追求向内发展,有助于维持现行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宁,重视个体感受、珍惜平常人生,爱惜小小幸福和温暖日常,与过往家国一体的革命年代相比,确实是一种历史进步。

村上春树说过“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小确幸,是欢喜一个个平素的小时光,收集一份份真挚的小感动,然后穿成一串熠熠闪光的项链,挂在胸口,作为人生路上的小装饰,且行且温暖。但学者分析认为,小确幸是社会发展的沉滞期,原子化个人企图在当下的感受中以碎片化的经验安慰碎片化的自我的一种小诡计。可是有那么一种小诡计也是很好的呀!看看大街上匆匆而过的一张张受委屈的脸,看看网络上各种被迅速删掉的恶意满满的吐槽,在这片土地上,有那么多感觉不幸福的人。小确幸的确是碎片化的,但大确幸又在哪里?在东亚的大时代里,丛林法则和实用主义是无法抵抗的,只能去消解,靠的就是这二十多年里形成的多元文化价值,生活上放松、健康、温情、美感,小确幸恰恰是最容易实践的一种。

冗繁生活中,日复一日、微小却美好的时刻,像一根羽毛,静静地、静静地从空中飘落。也许,这些建立在茶饮、美食、电影、音乐、旅行、亲情、物美价廉等等严格来说难以称之为信仰的事物之上的情怀,就是我们这些大时代的小人物,能够紧紧握在手中的小幸福。唯一清楚而确定的一件事,就是我们只拥有现在,转瞬即逝的现在,我们只能努力珍惜那些生命中的微光一闪的小确幸。在大时代的洪流里,想起黄耀明的歌:他们住在高楼,我们躺在洪流,不为日子皱眉头,答应你,只为吻你而低头。

幸福已经是很难的事情,何况还是确定的幸福?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恋花的丽蝶,累累的果实,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明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了一个荒漠——这是庸俗成功学笼罩下许多中国人的无言结局。所以,小确幸又如何,在这个“大时代”里,追寻真实自我,用心感受生活,一点一滴构筑乐趣,就先这样过着吧!

村上春树的小确幸——

1998年,在一次访谈中,村上春树列举了他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小确幸:

买回刚刚出炉的香喷喷的面包,站在厨房里一边用刀切片一边抓食面包的一角;

清晨跳进一个人也没有、一道波纹也没有的游泳池脚蹬池壁那一瞬间的感触;

一边听勃拉姆斯的室内乐一边凝视秋日午后的阳光在白色的纸糊拉窗上描绘树叶的影子;

冬夜里,一只大猫静悄悄懒洋洋钻进自己的被窝;

得以结交正适合穿高领毛衣的女友;

在鳗鱼餐馆等鳗鱼端来时间里独自喝着啤酒看杂志;

闻刚买回来的“布鲁斯兄弟”棉质衬衫的气味和体味它的手感;

手拿刚印好的自己的书静静注视;

目睹地铁小卖店里性格开朗而干劲十足的售货阿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