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翻开人生的篇章(随笔楼坚感谢职业生涯上遇到的你)(1)

感谢职业生涯上遇到的你

作者 楼坚

能够相遇便是缘分。

若是能够在一起工作,不论是何种关系,总存在着交流信息乃至交流思想、交流情感的情况,况且白天相处时间也要远高于与家人的,则可谓是更大的缘分。

有诗云“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俗话也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枕眠”,这虽是讲夫妻姻缘,却也佐证了缘分之不易。因此珍惜缘分、感恩缘分是我们每个人应具有的起码觉悟。

在职场中,一个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提携、鼓励、支持及赏识自己的人。这样的人常被称为贵人,也可称作恩人。这份助人成长的知遇之恩是需要铭记在心始终感恩的。当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磨难也能促人成长,但光有磨难更多时候是难以健康成长起来的。

行将退休之际,对工作、对同事、对单位的不舍之情丝丝缕缕,弥漫开来,连绵不绝,过往在一起的场景一幕幕在脑海中快速闪过,其中有期待喜悦,兴奋激动;有庆幸自豪,敬佩感恩;有同情无奈,紧张纠结;有委屈不解,也有惆怅遗憾......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构成了我职业生涯路上的点点印记,犹如沿途绽放的花朵、挂枝的果实以及随风飘散的枯枝落叶;同时心里分明又有一种要求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难干、此时退休将有马上得解放、即刻可解脱之感,更有对退休后自主自由生活的期盼与向往之意。它们看似与不舍之情相矛盾,却是很真实地存在。

此时的我,真可谓百感交集。

断舍离翻开人生的篇章(随笔楼坚感谢职业生涯上遇到的你)(2)

在百感交集中渐渐沉淀凝聚并升腾起一颗感恩感激感谢之心。

感恩遇上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能够经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历程,感受到从短缺到小康、从单一到多元的巨大变化,特别感激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然,由衷感谢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遇到你们。

我之所以能平安完成我的职业生涯,取得一些成绩,需要衷心感谢提携我、鼓励我、支持我及赏识我的领导,需要感谢与我一道为完成既定工作任务而相互激励、积极配合、努力付出、无私帮助的同事,需要感谢守望相助、真心鼓励、关心友爱的朋友,当然也需要感谢提供给我工作的工商银行。只是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只能选择其中的部分,未能提及的只有说声抱歉了。

一、初入职场

虽然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财政金融专业读了四年书,黄达、陈共先后是我们的系主任,学的是偏金融专业的课程,上课的大都是财政金融界响当当的名师,如王传伦、周升业、陶湘、安体富等教授,专业知识学了不少,却没有一门职业规划方面的课。那时还没有兴起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或许当时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分配的,也大多是培养国家干部的,由组织负责培养,没必要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我和班里其他八名分配到银行的同学,在学校附近的照相馆拍过一张“未来银行家”的合影,多少传递出对未来的憧憬。只不过如何成为银行家,当时谁也不了解,甚至连何为银行家也不太清楚。

1985年7月12日,我带着满腔热情和一纸箱书向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报到,进入我终生为之服务的单位。很快分配在计划处,主要承担综合计划工作。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部门,当时的地位甚至超过工商信贷处,因为除了信贷规模的分配与控制、资金的调配与运用、现金管理以及项目电报统计分析外,还承担全行业务综合材料的起草。

第一个手把手带我进入职业或行当的是朱本康老师。时任副处级稽核员的朱本康直接带我,指导我要做哪些事、怎么做以及如何有效开展工作。出差也带着,我记得的有到南京去开会、到总行去汇报的情景。特别是对我写的分析材料,一个字一个字地改。那场面确实令人汗颜。第一次看到他改过的材料,粗粗感觉意思差不了多少,只是表述的方式上有明显差异,心底里多少还有点不太服气。改过数次后,知道了其中的原由,也把握了分析的框架,了解了银行的习惯表述方式,不久便入了门。

从此,我心悦诚服,即使他从副处级稽核员变为正式的管理者----副处长,我也一直叫他朱老师。从他身上除了学到计划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学到了谨慎、细致与严密。他那小心翼翼地把手写的稿纸折角拉起抹平再平整地叠在一起的情景一直留在我记忆中。他退休后和我住在同一单元里,经常碰见,时常问起我工作情况及行里情况。不幸的是他晚年摔了一跤后腿脚留下残疾,先是行走需拄拐杖,后来只能坐轮椅。在我换了房子后,较少遇见,但见面仍亲切如常。

关系最密切的领导还是莫总,自抬一点身份说可算是亦师亦友了。他就是我进入银行时的计划处处长莫敌。他对我的工作、生活均挺关心的。我在计划处的工作就是他安排的,并让朱老师带我。那时我有什么事都会跟他说,甚至想买风衣也征求他意见。他对我也确实照顾。

有一次他让我参加总行计划部在成都召开的专业会议。那是我第一次单独出差,印象很深,从上海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到成都。会议结束后随参会人员转到重庆,我想与上海行的同志结伴坐轮船回杭,回来前便打电话给他,他爽快地同意了,让我获得难得的机会坐船穿越了长江三峡。

他是苏州银行学校毕业生,与杨楹源、金维爱、庄溥瑞、刘文英等是同学,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他们这一批同学分布在浙江各地的银行里,先后成为各级领导或管理人员,是浙江银行界的栋梁,也是浙江银行学校毕业生成为浙江银行界勇冠三军的先声。他很勤奋,几乎每晚都在办公室。当时计划处人不多,在二楼的一间半办公室上班,处长们与我们计划科在一间大办公室,统计科在里面的半间办公室。我是单身汉,晚上也常去办公室转转,总能见到他在看资料或是写东西。他没有架子,待人和善,不管什么人都会打招呼,俨然是好朋友。还经常带些自制的小菜到办公室,周日也会组织全处的同事游公园,大家相处十分融洽,如同一家人。

他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而且我与他也特别有缘,后来在办公室、调查统计信息处受其直接领导。他经验丰富,乐以助人。我在舟山任职期间,遇到银行经营管理上的一些问题,也多有咨询。他退休后为总行编写行史,涉及到一些资料信息,也多有联系。他真正退休后他参加老年大学学习摄影、书法,我也爱好拍照、写字,也多有交流。

当时计划处除黄沈箭脱产读书去外,项学群、黄晓莺两位科长,沈慧娟、周晓蒙、赵钢伟、周又红、杨学形、孙贤幸,他们对我的工作多有指点帮助或支持配合。我在那时还编写了全省计划专业培训教材。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却还是挺怀念的。这是我银行职业生涯的起步之处。

二、铭记五内

永远感谢、铭记五内的肯定是给我最大的帮助,特别是在我职业发展道路上提携过的领导。应当说提携过我的领导不少,有的直接,有的隐在背后,有的有心而因种种原因没能实现。还有的虽没有直接提携,但为我的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不管怎样,我对他们是真心诚意的感恩戴德,挂怀始终。

除了前面提到的莫敌、朱本康老师外,还有一些永远感谢、铭记五内的领导。

1987年初我从省委农村村级整党温州工作组回来没多久,沈若雷副行长找我谈话,将我从计划处调到办公室当秘书。当时我没有多想,只是不太愿意,认为计划处是当时银行业务的综合部门,负责全行的信贷规模、资金、统计信息等,有利于今后熟悉和掌握银行业务。是他好好说服了我,让我感到秘书是个不错的岗位,跟在领导身边可以从领导处学到许多东西,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或许还有更多的提升机会。同时也感觉到他对我还是十分赏识的,谈话中充分肯定我政治可靠、品行端正,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只不过我无法确认他是从何处了解我的,也难以确定这个调动是他主导的还是行里的决定。现在想想也是纳闷,怎么挑选一名秘书还需要分管人事工作的副行长亲自来谈话?

办公室主任刘启懋对我挺关照,副主任潘家庆也全力支持,秘书科长周援朝热心帮助,自己当然也努力,半年后我被提为副主任科员,成为同一批进行人中最早提拔的。在行领导和室主任的身传言教及亲切关怀下,以后一段时间顺风顺水,茁壮成长。1989年初当秘书科长,1990年到临安县支行挂职任副行长,1992年任省分行办公室主任助理,1994年任副主任。

杨楹源接任行长后把我从主任助理提为副主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台阶。两年后又拍板让我到舟山市分行当行长,这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锻炼和进步机会。想想看,1996年提正处,而且是市地分行行长中最年轻的行长,那个踌躇满志,那个壮志凌云,都靠边去吧,就想着实实在在做好工作,以实际行动来报答提拔我并给我机会的领导。以后他也一直关心我的成长,关心我的工作情况和身体情况。我感觉他始终把我当作他亲身培养起来的人,我对他也一直心怀敬意,永存感恩之心。

我去舟山任职还得感谢徐新桥副行长的大力举荐。他是从机关分房事情中觉得我识大体、顾大局,比较厚道。出现这么一个机会就推荐了我。我去上任也是他带我过去的,路上他叮嘱我要把原来的圈子打散,加强管理,凝聚人心。我基本按他的要求行事,也努力采用各种方式凝聚人心。由于杨楹源行长本可延长一段任职时间,却受金华超三超案件的牵连而到龄退休;张衢接任行长,一年余即转任广东省分行行长,丁仲箎继任行长,舟山行的工作情况就更多的是向徐新桥汇报。他也要求我把经营业绩抓上去。只是我生性偏柔,下不了狠心,行长经营绩效考核排名提升了两位后就没能再进一步,倒是有些不好意思,有负他的重托。但他对我还是挺关心的。他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很容易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他可算是出将入相式的人物。当副行长时他是下面行长们十分羡慕的人,希望自己班子里也有像他这样的副手:甘愿做绿叶并能协调处理好内部事务,能将一把手的想法变成工作措施,可让一把手专心思考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放心去跑市场与政府打交道。他挂帅当一把手,也同样出色。宁波分行经营出现问题,总行专门让他回去再任宁波分行行长,经过2、3年的努力,凝聚了人心,扭转了局面。后接任省分行行长,照样再创佳绩、再续辉煌,把先进的旗帜举得高高的而没有掉落下来。他荣获过全国优秀党务干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作为优秀党务干部的代表上主席台领奖。他讲话风趣幽默,喜欢用歌词来表达意思。说起来能有这样的领导也是与有荣焉。

断舍离翻开人生的篇章(随笔楼坚感谢职业生涯上遇到的你)(3)

总行教育部副总经理、宣传部副部长杨桂琴对我本人的赏识及给我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永不能忘的。她从总行人事部干部处处长提到教育部副总经理,对干部工作十分熟悉。她当时分管思想政治工作与服务工作。对我行文明单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十分关注与支持。可以说对我行文明单位建设给予莫大支持,那时我行获得的全国文明单位、总行级文明单位是工行系统里最多的。特别是曾三次亲自率队到我行召开企业文化的座谈会或现场会,对我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给予指导及经验推广。在我离开教育处长岗位后,她仍叫我帮助总行教育部撰写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报告,起草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参与《企业文化手册》的编写与讨论。她退休后仍有联系,用她的话说“我们是老朋友”。我曾将自己写的企业文化方面的文字材料结集成《工商银行企业文化研究》,发给她及兄弟行党务工作部的同事,得到了普遍好评。信任和赏识往往能使我们元气满满、努力工作,创造出更好的工作业绩。

曾任总行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后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工商银行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惠平,对我也有一番厚爱。在一级分行纪委书记监察室主任参加的培训班上,指定我当小组长,并让我作为两个主任代表之一上台汇报。在巡察培训班上,指名我在班上谈学习体会与认识,事后又将我的发言材料转给总行巡视办同志参阅。我将我写的一些东西发给他,总有鼓励。最近一次是我将增补后的《雪泥鸿爪集》电子版发给他,他晚上11点半微信回复我“中午收到你修订后的《雪泥鸿爪集》文字版,粗粗浏览了一遍,特别是认真阅读了前言后记等内容,很敬佩你的认真与执着。在退休前能把过去工作中的一些所思所讲整理付印成书,无论对自己还是对行里,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为你高兴,也为你点赞。退休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正如你所说,肯定是既有不舍,也有期待。看得出你已经有了充分的准备,相信你一定会把退休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真正开始自由自在、自主自我的新生活。祝贺光荣退休,祝福退休生活快乐,全家幸福如意!”能有领导如此肯定与鼓励,夫复何哉!

三、如沐春风

我在办公室前后9年时间里(实际工作7年多),结识了许多人,学到了很多待人接物及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处理问题的本领。特别是在为行领导服务中,从他们身上看到、学到了许多东西。有许多还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简直是如沐春风。

陈颖光作为工行浙江省分行首任行长,他 倡导“员工与银行是命运共同体”理念,并把房子、班子、机子“三子登科”作为主要目标任务,付出几乎全部精力去实现之。房子不用多说,各级工商银行的营业办公用房陆续建造起来,摆脱了租用办公营业用房的窘迫局面,新建的省分行大楼曾是杭州市的十大建筑之一。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更是成绩斐然。省分行设立培训中心,租用九里松干休所等场地,经常性地组织举办培训班,陈行长亲自讲课。从外部调来一些干部,如后来成为省分行总稽核的邵渭明,担任市地行和县支行领导的更多了。还特别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每两年召开全省大会。设立金融研究所,创办《浙江城市金融》月刊,成为培养与发现人才的渠道之一。基础建设上,装备IBM4381中型机,杭州葵巷储蓄所首家应用电脑,全省储蓄通存通兑,等等,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这些为浙江省分行的快速发展壮大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他善于从宏观上把控全局,具有较深厚的理论修养。有一年省委想从金融界选拔一名副省长,论水平与威望,他毫无疑义是居首的,结果其他分行行长被选上了。当时我还忿忿不平了一阵子。如果他走上更高层次的岗位,肯定可以做出更大成绩。

断舍离翻开人生的篇章(随笔楼坚感谢职业生涯上遇到的你)(4)

(左三陈颖光、左二刘启懋、右三时任台州地区中心支行行长姚正度。)

陈行长年轻时是做计划的,却爱好写作,主动要求做秘书,与当时的秘书作了对换。后来成为人行省分行副行长。他身上有股理想主义色彩,曾在职工大会上讲可以到他家里谈历史说哲学,但想要分房子就请不要来了,引起大家一阵哄笑。跟他出差最轻松,吃饭、住宿都不讲究。他随身带本《红楼梦》,已读了多遍,说读一遍有一遍的感受,百读不厌,绝对是经典。当时我已读过《红楼梦》,没什么特别感觉。后来又认真读了一遍,确实感觉大不一样,便爱上了《红楼梦》,还先后买了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五六套,或浏览,或细读。他爱好文史哲,擅长诗词及书画,文化人的味道较重。出版过《商业银行改革之路》论文集和个人诗集《镕金集》,入选中国当代800家诗人诗选集。退休后又陆续写了三本随笔的书,反映了他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佛教等方面的思考与观点。每出一本书都让人指定送给我,让我有点受宠若惊。他是我非常敬重且个性比较契合的领导,也是对我影响颇深的领导。他晚年身体不好,动过部分胃切除手术,但精神状态很好。几次遇见问我退休了没有,真是位情性阔达丰富而又富有人情味的人。

沈若雷副行长知性优雅。中央财经学院科班生,计划专业出身,曾任人行省分行计划处副处长,直接提为副行长。他计划一块业务很熟,学习能力也很强,分管的工作也较多,歌唱得非常好,却不会骑自行车。刚进行时他召集新进员工开会,专门给我们提了工作上、纪律上、生活上的要求。1988年任杭州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即杭州金融研修学院)院长。因学院党委书记是陈颖光行长兼任,我与学院也有一些接触。他在杭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1992年转任上海分行行长。我曾去上海出差到他办公室看望,他很客气地请我吃饭。他兼任过上海申银证券公司董事长,后受上海国债事件的牵连被免去职务,上海市政府安排他到上海驻香港的一个机构,工作了十六年时间。最后回到上海,成为中外合资的联泰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还是上海交大等学校的兼职教授。

杨楹源副行长精明能干。说说写写俱是高手,苏州银行学校毕业,曾在地质队呆过一段时间,即使当银行领导了仍一如既往订阅《化石》杂志,做过省财政金融局的秘书,担任过人行省分行信贷部门负责人,对银行信贷业务十分熟悉,对金融理论与实务也有相当研究。工作起来雷厉风行,讲求高效。跟他出差最苦,经常晚上接着开会,并要整理出材料来。他接替陈颖光担任行长,把我从主任助理提为副主任。他待年轻人很好,鼓励多,引导多,包容多,而对其他人要求很高、管得也严。他记忆力很强,却故意考问我们上级发来的文件内容,其实是在引导我要用心去理解,把握精神实质,不能浏览过去就完事了。工作上他自我要求严格,好学乐研,常常会提问一些前沿的理论与概念,如巴塞尔协议、世贸组织、集约化经营等,迫使我进一步扩大视野,收集相关资料。他也常写些研讨文章,参加各色活动,在浙江金融界非常活跃。对集约化经营,他首先让我们几位年轻人研究其定义及内涵,搞清楚概念、涵义、基本要求,再提出具体措施,然后征求相关专业处的意见建议,拟定后亲自带队深入到各市地行去宣讲,推动集约化经营在全省铺开。这项工作成效十分明显,为浙江分行的持续健康发展迈上崭新的台阶。他意志力强大,举个简单例子,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视力一直保持良好。他退休后也始终保持着在位时的精神状态,七十多岁还去福建武夷山自驾游。只是我较少见到,但遇见了还是非常关心我的情况,经常要问很多情况,让我感动不已。对他我始终是感激不尽的。没有提副主任这一步,后边的路就会难好多。

断舍离翻开人生的篇章(随笔楼坚感谢职业生涯上遇到的你)(5)

(从杨楹源行长手中接过聘书)

徐贤哉副行长耐心低调。从温州市分行行长岗位上来,如果说沈、杨两位副行长银行业务有所偏重的话,他是银行业务掌握最全面的,从基层一步步做上来的,会计、出纳、信贷、计划等均较熟悉。他有思想,有办法,待人和气,不计较个人得失。那时的全省行长会议通常要开几天,讨论很激烈,许多问题要在会议总结时予以明确。有年开会前指定他做总结,结果多数问题已经被其他领导讲了,他很有修养,没有表现出不快或紧张,让我从另外的角度给他起草讲话稿。我也不负所望,及时拿出了他满意的讲稿。他的谦和大方也让我对他更加敬重。我在舟山任职期间,曾想调整淡风林培训中心负责人,也是他及时与我沟通,让我不要轻易变动。虽当时情况对我有点小影响,但从后来情况看还是十分正确的。我也是由衷信服的。他从银行退休后还在一家公司上班了几年,一直未见老。几年前生了场重病,身体一下子衰老了。不过精神尚好,见面还问起家人情况。

蒋云明总经济师(后任副行长)专业直率。他从甘肃省分行副行长岗位上回浙江老家,起初省里不同意安排副行长,便成了总经济师。他对信贷业务非常熟,曾是甘肃省分行信贷处长。敢直截了当提问题,批评人不留情面。可能是长期在西北工作生活的缘故,几位领导退休时他最显老,头发斑白,皱纹不少。退休后在家学书法,心态平和,两年前遇见还一直是老样子。见面了也问这问那,关心之情不言而喻。这个月在祠堂巷碰见,他比过去有点衰老了,却还是精神。我告知他下个月要退休了,他说我还年轻就要退休了,两年没见可是住外边去了?依然亲切自然。

包永中是浙江省分行的第一位总会计师,不过时间不长,没多久便去杭州金融干部管理学院当副院长了。由傅祖元继任总会计师。她后转任副行长,细心温和。从杭州行七个办事处之一的湖墅办事处上来,担任过会计出纳处长,分管财务与会计出纳专业,敬业尽职,俨然是内当家。我在舟山任职期间例行审计时曾被人举报私设小金库(实际并没有设,也不敢设,只是前任留下的一笔金额不大的钱没有处理掉),审计署上海特派办一位副特派员带六名处长专程从上海过来,加上在现场审计检查的一名处长,八个人对我一个,场面很严肃,真有点吓人。还是她从杭州过来,与副特派员沟通,帮我说话,最后不作处理。她从银行退位后到工银平湖村镇银行担任董事长。退休后,我还一直未见过她。

后来的行领导没有直接服务过,但作为下属还是有所了解。特别是我曾研究工商银行企业文化,对浙江省分行的历届班子主要负责人的工作特征有过简略概括:陈颖光商业化,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三子登科”奠定我行扎实发展基础;杨楹源集约化,集约化经营,提升人均指标与网均指标,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撤并网点、裁减人员的改革,为我行健康快速发展减了肥、健了身、加了劲;张衢规范化,虽只有一年零一个月时间,但撤销三产公司、压降超负荷经营,留下醒目一笔;丁仲箎精细化,精细化经营,精细化管理,创造连续多年一级分行前三、省分行第一佳绩,应该是最辉煌的黄金时期之一。他这一届班子成员除了自己高升为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另有四位副职后来被提为一级分行行长;徐新桥现代化,全力改制,将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继续保持一级分行前三、省分行第一的位置,并在任内先后送出三名副行长担任一级分行的行长;沈荣勤或可说信息化,注意到了金融科技,设有三个网络金融方面的一级部,用小程序管考勤等;戴春林可说政治化,适应讲政治、集中统一的大环境要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与要求,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面貌有所改善,业绩明显回升。

后来的副行长们也各有特点:如魏国雄勤奋,沈立强从容,沈荣勤务实,倪百祥担当,田大章灵活,吴翔江实在,李海明决断,王百荣真实,张松财朴实,沈忻实干,杨忆细致,王伟民干练,邵锦华踏实,阮云波内敛。当然只是自己感受,有的接触不深,或者只是某一点上的表现,并不能完全准确地概括出来。

不仅从行领导那里学到不少,从办公室正副主任身上也学到许多。先后有主任刘启懋、副主任潘家庆;主任莫敌、副主任王振;魏国雄副主任主持;主任潘家庆;主任余素今。他们各有所长,各有风格。纵观这五任办公室主任,我以为刘启懋当得最好。虽然那时行政后勤还没有从办公室分出来,人多事杂,但看不到他忙忙碌碌,却大事要事抓得牢,举重若轻,当时只有三位行领导,许多工作由他去协调、安排,总是井井有条。他也是秘书出身,办文办会、参谋助手等很有一套,常对我们说“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须十二分的小心谨慎,不能出错。遇到事情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下来再想对策。后来任杭州分行行长,干到62岁才退休。潘家庆从部队转业到办公室任副主任,分管秘书科,是我的直接上司,待人热情,工作一丝不苟,在工作上也多有帮助。莫敌接刘启懋任主任,行政后勤已分出,仍非常勤奋,很想做事却约束较多,没能发挥出实际才能。王振从组织部调来任副主任,北方人个性突出,文字有功底,对开创我行宣传报道工作新局面作出很大贡献。魏国雄从湖州分行挂职回来任副主任,行长让其主持办公室工作,其时我是主任助理,他偏好出谋划策抓大事,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协调上,而将办公室内部工作全交由我负责,遇到难题则交由他出面。虽然共事时间不算长,但他多次说助理好。这样的工作虽忙虽累,对我而言更是一次相当全面的锻炼,对办公室正常运转、对全行经营管理的了解掌握都上了新台阶。后魏国雄因温州分行行长出车祸紧急去温州当代行长,新主任未到位前的数月便由我一人支撑起来。不久后潘家庆任主任,他虽对银行业务不太熟,但还是在努力学习且敢于负责的。余素今原是杭州分行办公室主任,后任西湖支行行长。他对办公室工作非常熟悉,讲究文字,注重请示,善于抓落实。

四、难忘恩情

从青葱岁月到就要退休,这一路过来,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关心、支持、帮助就是莫大的恩情,是无法忘却的。

感谢总行办公室韩祥安主任。在他任副主任、主任期间,参加过数次他召集或主持的专业会议或工作会议,对我多有指导与鼓励,也自此结识了许多其它省行的人。有些同志还保持了相当长的友谊。他退休后担任银泉大厦的董事长。总行的专业会大多在银泉召开,也时有碰面。见到了总是亲切打招呼。

感谢丁仲箎行长让我从舟山分行回到省分行担任教育处处长、宣传部部长。他那种既能总体贯彻落实中央和总行重大决策部署,又能从浙江分行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既能把控全局、统帅一切,又能充分调动包括副手在内的各级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能出好主意,也能用好干部;既能创造优良业绩,又能保持和谐氛围的做法与能力,确实激励我持续创新、奋勇向前。他当时提倡“国有民营(虽是国有银行,也要像民企一样,注重自主经营与创新)”“内方外圆”“快乐工作法”等观念,特别是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经营的要求,对全行影响很大,对我也启发颇多、印象颇深。感谢分管领导徐新桥副行长及后来的倪百祥副行长。他们既提出工作目标与要求,适时给予勉励,同时也给我最大空间让我自由发挥。没有这六年半的任职经历,就不可能有以后的培训成果及工作成效。

断舍离翻开人生的篇章(随笔楼坚感谢职业生涯上遇到的你)(6)

(与丁仲箎、徐新桥一起与银监会宣传部长合影)

感谢总行教育部总经理、宣传部部长蔡毅和副总经理杨国伟杨桂琴对我工作的肯定与赏识。我在全国工行系统教育宣传口上幸有薄名,有赖他们的肯定与表扬。蔡毅原是总行技改部处长,曾在嘉兴分行挂职担任过行长,恰巧我在省分行办公室工作,从此认识。她温文尔雅,总是以鼓励为主。曾想借调我到总行教育部工作,被我婉拒了。杨国伟分管思想政治工作与服务工作,对我行的文明单位建设给予一些指导与支持。我参加过他召集的服务座谈会,他专门让我在会上介绍ISO9000贯标情况,听取我的建议。

感谢徐新桥行长让我担任纪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先后在余素今纪委书记、刘岩方纪委书记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得到总行监察室主任李明天、惠平及副主任王晓安、王彥斌、崔琪珍等的肯定与赏识。第一次参加总行纪检系统会,便让我在会上作提高制度执行力的研讨发言,获得大家的普遍认可。在总行与崔琪珍首次见面时,他说与我一见如故,以后在工作上多有照顾。王彦斌对我的工作也颇多支持。总行监察室的处长们及其他干部对我也有不少关照,并结下较深友谊。

感谢沈荣勤行长让我担任省分行直属党委副书记。感谢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兼直属党委书记杨忆的宽松且有效的领导。也要感谢总行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郑延东对我工作的指导支持。

感谢戴春林行长给我巡察组长工作机会。在我任直属党委副书记时就让我带队去丽水、温州分行巡察,后又让我担任党委巡察组组长。感谢总行党委巡视办公室副主任赵向军、党委巡视组副组长陈玉明、纪开和、齐志峰对我工作的支持与肯定。感谢张脉群纪委书记、杨彤纪委书记和厉伟主任、蔡万钿主任,在我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能够让我发挥应有作用。感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行纪检监察组副组长苏万龙、专家赵洪亮、案件审理室主任张小军对我工作的指导与帮助。

感谢企业文化部方天云总经理、曹群副校长对我的信任,数次邀请我给全国一级支行行长培训班讲课,为他们小组汇报作点评。

一路走来,所幸保持热爱随心向上,无惧岁月蹉跎;所幸予人诚心给己真心,回首尚可安心。感恩与你相遇,清浅淡远的生活是我们殊途同归的期冀,平安健康快乐是我对你最衷心的祝福。

职业生涯就要结束,该向在职业生涯路上遇到的你告别了。

挥手自茲去,从此是怀人。莫道交谊浅,恩情似海深。

挥手自茲去,不惧成路人。各有通天道,真情永不沉。

挥手自兹去,努力做学问。不闻窗外事,唯究华夏根。

2022年5月30日于钱塘江畔

6月8日修改

断舍离翻开人生的篇章(随笔楼坚感谢职业生涯上遇到的你)(7)

作者简介:楼坚,男,1962年6月生,浙江诸暨人,现居杭州市。浙江省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金融摄影家协会会员。好读书,喜摄影,爱静思。长期从事银行工作,有多篇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业余偶尔写点文章,在好友中传阅。刚退休,想重续青少年时古典文学研究旧梦,目前正在编撰《源自〈诗经〉成语赏析》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