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可以语言交流的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可以明确定义的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道德经宇宙奥秘(读道德经还原真实的宇宙)(1)

老子图

这一章,开宗明义,阐述了人们认识宇宙的一般规律,就是从无意识地感受宇宙的道(规律)和名(事物),到根据自己的感知来定义他们。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年前,老子就已经发现了人的意识与客观事物规律之间的联系,即人们所认识的宇宙都是主观的,是经过人为定义的。然而,我们定义过的可以交流的道或名,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道或名,他们都是有局限的,是不完整的,我们如果想要真正的理解宇宙,就要掌握有意识与无意识观察定义宇宙的方法。

读到这里,我想起了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观察者的有无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没有观察者时,双缝会发生干涉,出现干涉条纹;而当出现观察者时,就没有发生干涉,不会出现干涉条纹。于是,我们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就是光量子是有意识的,它知道我们有没有在观察它,当有观察者时,光量子不会出现干涉现象,只有当没有观察者时,才会出现干涉现象!在这之前,我觉得这种解释也颇为合理,然而现在,我想,与其得出这么恐怖的结论,还不如说是我们的认知出现了问题。我们一直以为意识是虚无的,可有可无的,然而,读了第一章道德经,我认识到其实意识也是一种主观能量,当人处于无意识状态时,没有对宇宙施加影响,因此我们就能全面客观地观察它,了解它。而当我们处于有意识状态时,对宇宙施加了影响,因此我们看到的结果、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主观的,片面的。

道德经宇宙奥秘(读道德经还原真实的宇宙)(2)

双缝干涉

读到这里,各位是不是也觉得这本书是奇书?觉得老子不像是古代人,而像是未来人,因为他对于宇宙的理解实在是太超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