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受益满招损后半句(谦受益)(1)

我们常听教诲:做人做事要谦虚,“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事实证明也是如此。

但是,不谦虚,似乎很容易理解和看出来;自我谦虚,往往很难拿捏好分寸和尺度。这可能真的要取决于对“谦虚”的理解。

朱子所著《周易本义》中,“谦卦”的注解是:“谦者,有而不居”。可以认为,谦首先是“自谦”:有,但不强调“拥有、占有、持有。”我认为这自谦的功夫,不在于满与不满,不在于损益的多少。而是全在于这“不强调”的拿捏。这就是说,自谦首先是一种“自我修养”,而不是刻意要做出来的事。

谦受益满招损后半句(谦受益)(2)

怎么修成这样的“自我修养”呢?

——懂常识,高见识,开眼界。

凡事,懂得了常识,就是“懂事”。为人也好,待人处事也好,不违背常识,就能避免脱离实际,不脱离实际就能尊重客观的条件,也就不会任性自己的主观意愿,就有了谦虚的态度。我们一旦真的懂得了“敬畏自然”,在大自然面前觉醒了每一个自己是多么渺小,还怎么可能有“骄傲”的想法呢?我们自然会使内心归于谦虚。

为人处事,高见识才能知不足。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克服志得意满: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凡事,放得开眼界,才不会犯“井底之蛙”之忌;我们放眼宇宙,才能顿悟“沧海一粟”、“白驹过隙”。大眼界才有大世界,在“大”的面前,自己才永远是“小”。而“小”才能永远的去追求“大”的境界。

把握这三个方面,也许我们才能不断的修养内心的“自谦”,那种发于内涵而见于言谈举止的“谦虚气质”。

如果就与人交往而言,自谦是一种待人处事之道。其“益”也见于此道。

现实中,每个人都会有嫉妒心,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尤其是,事业、学问、才能、地位等有过人之处,常常会引来嫉妒。如果这种情况了,你还自恃自居,并且毫无顾忌的任意示人,很可能会刺激出“恶报”。其实,那些名誉,本来就是众人对你过人之处的承认。如果你虽然有过人之处,但众人不愿意认可你,那名誉也出不来。 老子说的“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估计也是这个意思。而“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如果是“天下都没有什么能与你争了”,那该是多大的“益”呀!

谦受益满招损后半句(谦受益)(3)

自我修养,做个谦谦君子吧,

“温其如玉”。为什么要以玉来形容君子呢?玉是一种“品质的光辉”,有光而不发,重含蓄内涵而轻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