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方面看,人所特有的七情(喜、怒、忧、思、惊、恐、悲)是主要的信息,也是构成特定梦境的意向“单元”。即使是人的思维、期望等也带着明显的情绪体验的“痕迹”。

有一些人的梦境似乎是人们所共有的,格里弗斯和米亚格教授曾经调查过“青年十大梦境”,我国的心理学家也作过类似的调查,与国外调查的结果基本吻合,那就是:

梦見心爱的人(朋友、亲人、男朋友或女朋友);

梦见有人打自己或追自己梦见死去的人;

梦见自己从高处摔了下来;

梦见和人打架;

梦见做某件事已为时太晚(如赶火车之类);

梦见自己的异性朋友或有暧昧关系的人;

梦见自己飞起来了;

梦见自己没有准备就参加了一次考试;

梦见自己被吓呆了。

上述梦境是人们常常发生的。可以看出,他们大都与强烈的情绪体验有关。而有关的情绪体验又可“投射”出人所特有的性格、观念、经历、愿望等。

现实生活的五大梦境(青年十大梦境你曾经做过吗)(1)

一位年轻人做了一个令人不愉快的梦:在即将获得医大学学士学位的那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因为忘记了一修课的考试而不能毕业。但事实上,他已在四年前以优异成绩毕业了。当他向朋友们谈起这个倒霉的梦时,其他几个朋友也说自己做过类似的梦。

研究梦的专家们把这类梦称为“考试梦”。洛杉矶中心基金会的一位心理学家卡尔把“考试梦”的梦境概括为以下几种内容:

①梦中人在临上考场时,还毫无把握。

②有些梦中人虽已将应试课目准备得滚瓜烂熟却苦于到处找不到指定的教室。

③梦境中的考试题目并非自己的擅长,于是对试题一筹莫展。

现实生活的五大梦境(青年十大梦境你曾经做过吗)(2)

在对我国对象(包括青年人、中年人)的调查中,发现“考试梦”也并不陌生,其中一些特定梦境甚至惊人地相似。心理学家认为,尽管人们的年龄和性别不同,职业和地位也相异,但由于都有过同样的经历(参加考试),也有过同样的情绪体验(考试前的焦虑不安),所以获得相似的梦境,这是不以为怪的。

奇怪的是,有一些人的梦境似乎不与自己的人格、观念、经历、愿望等相符,甚至表现出相反的情绪体验,这是怎么回事?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对愿望的满足。不过,这种愿望在梦中的表现,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因而有的是以伪装的形式、象征的形式来表现,有的则是以相反的形式出现。

现实生活的五大梦境(青年十大梦境你曾经做过吗)(3)

弗洛伊德还认为,梦是无意识的,而无意识的基础内容就是性爱、性欲。他认为,梦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梦境的分析,从而显示出无意识的真正内容。

由于弗洛伊德对于梦的分析偏于主观述和个别案例,因而有不少牵强附会的成分;也由他分析的核心内容是性的本能,难免走上“泛性论”的死胡同因而他的分析法较少科学价值。但他从臆造和经验出发,所发现的某些事实倒是可以供我们参考的。

,